王鐵偉
國家的興盛系于教育,教育的成功在于學校,學校的管理的關鍵在于校長。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的思想、理念決定了學校的健康發展。王善貴校長在學校管理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念,即“校長領導,分處管理,年級負責,責任到人”的層級管理體系。
一是更新教育觀念,落實“三個轉變”。即變傳統的管理觀念為現代化科學管理,克服傳統管理簡單、粗放、家長式做法;變單一管理為多元化、全方位管理,克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管理方式;變封閉式管理為吸納式管理,克服“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管理方式。
二是修章立制,形成制約機制。王善貴校長十分重視制度建設,他常說“布置不檢查等于零”。
他根據高、初中不同的現實情況,分年級、分學科制定各學段考評、獎勵政策。細化學校后勤、政教、教務等幾個方面的管理、考評、獎勵措施,激發活力,提高積極性。圍繞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工作這個主線,責任到人,獎勵到位,各司其職,人人盡責,確保學校教學秩序,保障教學質量。
三是落實學校教師常規管理,實行過程控制。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這個中心環節,通過民主討論,制定了《灤縣第六中學教師教學工作量化考核標準》,把教師日常工作量、教學成績、教學常規檢查、教學成績納入年終考核項。統一標準,統一考評。做到了公開、公正。
四是建立多元評價機制,確保科學考評,將評價時間、評價元素貫穿于整個學期、學年之中。每位教師每月都能知曉本月、本學期、學年所做工作的成績,隨時能了解考評動態,充分調動了教師日常工作的積極性。
教研教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加速器。王善貴校長十分重視教師教學中的交流合作和教研新成果的運用。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策略,成立校教研教改工作領導小組,親任組長,統一安排學校教師業務學習,課堂交流,外出學習,理論學習工作。確立了教師教研教改工作的方案,從組長實施,到檢查指導,資料積累,總結交流等各個環節,均建立嚴格的考評制度。加強“三個管理”“兩個保證”“一個突出”。“三個管理”即計劃管理、過程管理和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對方案落實情況實行定期、定項監督,加強教研教改工作的方向調控。改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法,不唯分數,將業務培訓、教學能力、教研成果納入考評方案,客觀、全面的反映每個教師的工作水平。防止“研”“教”分離。兩個保證即隊伍保證、獎勵保證。主要從抓骨干、促全員入手,讓骨干教師先行,帶動全員推進,促使教研互動。建立教研獎勵制度,對于能夠講公開課、示范課的教師分層次進行獎勵。一個突出,即上空中課堂,實行典型引路、輻射各科的教研目標。
王善貴校長重視教研教改工作的使用化,在學校制定教研教改目標方案時,堅持與學校實際相結合,在教研活動中主張形式多樣化,實用化,杜絕走形式,和不切合學生實際、學校實際的現象。學校每個月都會針對教師本月教學情況結合學期教學內容進行情況進行考評。結合教學內容進度對本月教師教學進行評價。把學年分為開始階段,期中階段,期末階段對教師教學、備課、落實情況進行測評記錄。針對性強,實用性高。
在教師外出學習聽課和業務水平提高方面,王善貴校長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策略。走出去,即發動各學科老師到兄弟學校學習聽課,互相交流,避免閉門造車,教師回校后要寫出心得體會,舉行座談會與全校老師分享,提高效率。請進來,即結合黨的群眾路線“送教育下鄉”工作,把縣內一中、二中優秀教師請進來,與老師們一起聽課、講課、評課,取長補短。定期聘請初、高中教研室教研員到校聽課、評課,找出不足,揚長避短。聘請省、市教研員,教育專家為老師們講授“全員管理觀念”“高效課堂”“做高效中層”等課程,加強教師的理論、和業務學習,提高教學、管理能力。
多樣化、高水平的教研教改、交流互動和理論學習工作,提高了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育教學管理能力,逐步打造了一支管理過硬,能力突出、敬業奉獻的教師隊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也是王善貴校長的座右銘。舟大者任重,馬駿者馳遠。王善貴校長始終站在教育這塊精神沃土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譜寫著一曲平凡又卓越的樂章。
(作者單位:灤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