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玉 陳蘆葦
[摘要]廉政教育作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在高校的教育認識和實踐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探索有效可行的廉政教育機制,成為高校大學生廉政教育長期發展的重要途徑。協同教育機制的引入,是高校大學生廉政教育的必然選擇,針對當前大學生廉政教育存在的問題,為高校大學生廉政教育協同機制的構建提供方向。
[關鍵詞]思想政治;廉政教育;協同機制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而重要的群體,肩負著國家建設的重任和歷史使命。高校的廉政教育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廉政素養的形成,以及我國今后社會建設發展中的廉政氛圍。關于高校廉政教育工作,許多學者從教育主體、制度建設、機制構建和社校結合等不同角度和理論切入,開展廉政教育理論研究。筆者就現階段我國高校廉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目前廉政教育理論研究中的不同看法,借鑒德國科學家赫爾曼·哈肯協同學原理,對高校大學生廉政教育的協同機制構建進行探析,掌握廉政教育中各系統和要素間的重要性,以達到廉政教育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首先,廉政教育是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2007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部關于在大中小學全面開展廉潔教育的意見》,對學校開展廉潔教育工作進行了規范。高校廉政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活動。“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從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理論角度,論述了高校廉政教育是一項實踐活動。
廉政教育,立足于現實,問題從現實中來,解決問題也要回到現實中。剖析案件,或者警示典型,或者樹立廉政榜樣,都是好的教材和教育方式,這些都是現實的活生生的材料。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更好地評價廉政教育成果。由反腐倡廉的艱巨性和廉政教育的實踐性可知,高校廉政教育是一項艱苦復雜現實工作,有著長期性的實踐過程。
其次,廉政教育目標的實現需要協同教育。廉政教育是為廉政建設服務,其目的是為營造一個廉潔的政治和社會氛圍。文化是教育之本,廉政教育也不例外地依托于文化載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廉政文化必須深深扎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思想和理論體系。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各級黨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加強領導和指導,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各方面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廉政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思想也為高校的廉政教育工作的整合與協同指明了方向并提出要求。
目前我國廉政教育的機制體制和實踐氛圍都未形成,故要實現廉政教育的目標,必須系統化合理化,多空間多維度,多立場多切入點的將廉政教育涉及的各結構要素有機組織起來,展開全程化和全方位化的教育實踐活動,才能形成教育合力,發揮廉政教育最大化的效果。這就把協同教育的理念提到當下,為廉政教育中協同教育機制的有機嵌入提供了合理性。
最后,高校廉政教育協同機制的構建是必要的。 協同的理念起源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哈肯的協同理論。協同理論主要研究遠離平衡狀態的開放系統,在與外界有物質和能量交換下,如何通過自己內部的協同作用,自發的形成時間、空間和功能上的有序結構。廉政教育既是一項具體的實踐活動,又是一個活躍的開放系統。
廉政教育無論是從學科理論構建,教學體制建設,教育環境選擇,還是教育系統內外協調,以及時間場和空間域等維度方面的控制都需要科學合理布局,既把握重點層面,又關注個體特征,既強調理論的高度,又注重實踐的需要,既保持內部各結構要素的平衡,又承接外部要件信息的融入。在廉政教育這個開放的實踐的綜合體系中,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科學的發展理念,這就亟待通過構建協同機制,以更好完善廉政教育體系和實踐活動能力,從而提高廉政教育的水平和達到廉政教育的目的。
第一,高校廉政教育在時間維度上呈現出不一貫性。大學生廉政教育依托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要有老師的課堂知識傳授,思政輔導員的輔助教育以及學生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首先,它們都是平面的、線性的、孤立的活動。課堂老師講的理論知識,思政輔導老師不能從學生處反饋到信息,理論知識也不能很好的與實踐活動相聯系,這就造成廉政教育在理論上存在時間的空當,導致教育時間上不一貫性。其次,現有的教學體制導致廉政教育課程設置,只停留在大學低年級,而高年級幾乎沒有相關的學習活動,且輔導員的工作責任也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最后,廉政教育內容與時代背景脫節,慣性思維的老套內容,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這也是教育在時間上的不一致性。
第二,高校內部機構開展廉政教育的不一致性。高校的廉政教育依托于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調動高校內部機構,主要分為領導部門、黨政職能業務部門和學生自治組織三個層面。一是在校黨委及其領導下的思政工作委員會、校精神文明建設辦、大學生思政教育領導小組、思想政治理論課指導委員會等是實現廉政教育的領導機構;二是與大學生廉政教育有關的業務職能部門,承擔重要領導責任。如校黨委組織部、宣傳部、教務處、學生工作處、團委、后勤等職能部門、學院(系)層面的院(系)黨團組織、專職或兼職大學生廉政教育的崗位等;三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群眾性組織,如大學生群體中的學生會、社團等學生群眾性組織。
廉政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離不開內部各機構的協調合作,但是現在高校的內部機構在廉政教育開展中缺乏一致性。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1)學校黨委的領導不足,職能部門和學生群眾性組織各行其是,結果是教育沒有高度和深度,收效甚微。(2)職能部門和學生群眾性組織沒有活力,不能及時準確把握黨委工作要求,教育實踐活動形式主義、教條主義,不能與學生思想形成共鳴,育人意義明顯不足。(3)黨委、職能部門和學生群眾性組織積極性都充分調動起來,但是運行機制不科學,造成廉政教育事倍功半。
第三,高校與社會廉政教育存在不協調。高校雖說是象牙塔,但不是禁錮封閉的系統,高校是為社會培養建設棟梁的陣地,它就是個小社會,是人生社會的排練場。大學生的“三觀”在這里得以形成,與社會的溝通息息相關。故高校與社會的廉政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現有的歷史背景下,二者存在著諸多不和諧之處,表現如下:(1)指導思想的側重點不同,導致廉政教育的重視程度不一樣。高校以樹德育人為旨,社會以維護職能形象為主。(2)涉及的教育對象范圍不同,教育側重點不一樣。高校是全體學生為對象,而社會主要以黨員干部為對象,教育的力度和效果顯著不一。(3)機制運行不一致。高校是按照教學計劃來進行,有時間場合的限制,而社會是以時代發展要求、政府執政需要和人民滿意程度來決定。
第一,高校廉政教育必須貫穿大學生教育始終,實現時間上的協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高校廉政教育也絲毫不能松懈,必須貫徹始終。高校廉政教育必須保持時間場上的完整性和協調性。首先,理論課堂教育、輔導老師工作和實踐活動不僅僅是點或線的工作方式,必須形成有序化和網絡化,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新載體,三者之間構成無縫化鏈接。其次,按照大學生的身心發育、思想動態、時代思潮背景和國家教育需要,制定教學計劃,構建三者的主次關系以及在低高年級進行廉政教育時三者之間的從屬或者協調關系。再次,低高年級的廉政教育絕對不能斷檔,必須保持一致性,這是由心理學、大學生身心發育特點和教育的本質特性決定的。最后,高校的廉政教育內容必須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緊密聯系、協調一致,不能與路線脫軌,不能與時代脫節。
第二,高校各部門、各主要單位開展廉政教育要統一,實現高校內部機構協同。高校廉政教育活動要充分調動高校系統內部各要素的職能,首先,各部門各主管單位必須充分明確自己的職責使命。黨委是首腦,主抓全局,上要承接黨中央及各級主管部門的管理,下要充分管理、協調各職能部門和學生組織團體,這就需要有高瞻遠矚的理念思維,同時有踏踏實實的敬業精神。各職能部門直接或間接面對學生工作,就要發揮主管職能。學生組織團體是協助學校各職能部門工作,要利用其優勢地位和角色,積極發揮其鏈接作用。其次,領導、主管、協管分工不同,但是目標宗旨一樣,故在主動性基礎上,要充分協調發揮作用,形成有力的協調機制。以黨委為頭,各職能部門和學生組織為兩翼,在保持方向性的前提下,齊抓共管,互為補充,協調一致。最后,制定條理明晰的計劃和規章制度是實現高校各部門各單位協調工作的有力保障。
第三,高校、家庭、社會形成協調的廉政教育網絡。高校、社會和家庭是廉政教育的環境和載體,也是廉政教育的空間域。由于各個環境或域場特點不同,教育方式和接受方式也有差異。首先,確定高校本體地位,發揮主教育基地的作用。家庭和社會是廉政教育的協從陣地,協助做好教育工作。其次,發揮一明兩暗的教育模式。高校以直面灌輸教育方式為主,家庭、社會以隱形感染、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為主。一方面以狂風暴雨沖擊靈魂,另一方面以春雨綿綿浸潤心靈,共同達到教育目的。最后,根據當代大學生身心成長較快,求知欲強和接觸信息廣的特點,可以將社會廉政教育模式提前與學校教育模式接軌,提高大學生廉政教育的制度感,讓法制理念沖擊育人理念,進一步提高教育效果。
高校大學生廉政教育中協同教育機制的建立,使高校廉政教育一方面能形成一個全時間場、全空間域的教育環境;另一方面又能使學校各部門各單位在教育機制的運行下充分發揮各自的活力,更能協調有序的合作;再者,高校的廉政教育能緊跟黨中央的方針政策,積極依托時代發展背景,主動銜接社會。這就使高校廉政教育具有更大的生機活力,能更好的發揮國家廉政建設和廉政教育的排頭兵、橋頭堡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著.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6頁.
[2]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視野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3]許桂芳.大學生廉潔教育創新:理念、方法及用途[J].大學(研究版),2017(05):36-41.
[4]劉碧強,巫俊.大學生廉潔社團建設長效機制研究——以福州大學旗山惟廉社為例[J].中國輕工教育,2016(02):12-15+19.
[5]崔瑩瑩.論我國廉政教育機制的完善[D].吉林大學,2012.
[6]李祖超,梁春曉.協同創新運行機制探析——基于高校創新主體的視角[J].中國高教研究,2012(7):81-84.
[7]李成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機制的構建[J].研究生教育,2013(4):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