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麗
【摘 要】
目的:探討分析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在血液安全檢測中的應用研究。方法: 選取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老年人320例以及痔瘺病人380例,對其血液進行檢測,并進行隨訪、分析他們的血液檢測結果。結果:700例研究對象當中,經過血液檢測之后,有23.5%的研究對象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呈陽性;根據回訪情況得知睡眠不足、疲勞、肥胖等是研究對象ALT升高的主要原因。結論:本研究中并沒有發現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能夠為血液檢測提供一定的依據,對血液安全的提高沒有較明顯的效果。
【關鍵詞】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血液安全檢測;應用研究;肝功能
【中圖分類號】R749.053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083-02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在整個肝臟內的含量大概占血液中含量的100倍,它能夠催化α-酮戊二酸和丙氨酸之間的氨基轉移酶,是臨床上診斷肝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我國相關研究規定,獻血者捐獻的血液必須進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梅毒抗體等檢測[1]。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檢測是一種檢測肝炎的非特異性的代替實驗,除了肝臟疾病以外,影響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變化的因素主要有睡眠不足、樣本的運輸過程以及保存的條件、飲食習慣等。目前,血液無法使用的主要因素就是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檢測不合格,專家們對其檢測的意義等持有不同的意見。本研究為了探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在血液安全檢測中的應用,特選取了700例研究對象對其進行隨訪調查,取得了較好的結果,現將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在進行健康體檢的老年人320例以及痔瘺病人380例,并對其血液進行檢測,其中男性381例,女性319例,年齡65~79歲,平均年齡為(69±3.4)歲。納入標準: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以及痔瘺病人;自愿參與本研究并同意對其進行隨訪的。排除標準:中途放棄以及拒絕參與本研究的[2]。所有參與本研究的無償獻血者及其家屬均了解并同意參與本次醫學研究,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選取的700例研究對象進行隨訪并研究分析其一年內的血液的檢測情況,并且對血液檢測結果仍為陽性的研究對象進行回訪。本研究中選用了速率法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檢測試劑盒,北京瑞爾達公司生產;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北京萬泰公司生產;恒溫水浴,上海躍進公司生產等。
1.3 觀察指標
對所選老年人以及痔瘺病人進行跟蹤隨訪,檢測其血液情況,并了解其血液情況變化的原因。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數進行X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x±s)檢驗, 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所選研究對象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陽性追蹤調查
700例研究對象當中,經過血液檢測之后,有23.3%的研究對象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呈陽性,其檢測結果如下表。
2.2 對ALT檢測為陽性的研究對象回訪情況
對ALT檢測為陽性的研究對象進行電話隨訪,其中有1人未能聯系上。根據回訪情況得知睡眠不足、疲勞、肥胖等是獻血者ALT升高的主要原因,具體數據見表2.
3 討論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是肝臟細胞中含量比較豐富的酶,當患有肝病或者肝臟受損時,人體血液中的ALT值就會升高,由此來看,檢測血液中ALT能夠從側面反映肝臟的損害程度,可以作為臨床上診斷是否患肝病的一個重要指標。最開始,ALT是作為篩查非甲非乙肝炎的手段引入血液檢測中的,并且作為丙型肝炎的代替實驗存在了較長的一段時間,后來因為丙型肝炎的特異性檢測成熟之后,就將該方法取消了[3]。目前,我國仍然將ALT檢測結果小于40U作為血液篩查的標準。
在本研究中,700例所選研究對象當中,經過血液檢測之后,有23.3%的研究對象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呈陽性,抗-TP 為陽性的僅為10例,約占1.4%。對ALT檢測仍為陽性的研究對象進行隨訪后,得知其血液ALT升高的原因主要為疲勞、飲食油膩、肥胖、飲食油膩等。相關報道中表明,血站常常由于這些因素而導致血液無法使用,造成臨床上血液供應不足以及獻血者流失等現象[4]。此外,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也表明,由于ALT檢測呈陽性已經成為血液報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本項研究中,我院仍然存在樣本數量較少、研究不夠透徹等不足和有待解決的問題,使得本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差,為此,我院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盡可能進行大樣本研究,進一步研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在血液安全檢測中的應用,探討并分析其檢測的意義,為以后的血液篩查以及痔瘺病人肝功轉氨酶檢查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本研究中并沒有發現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能夠為血液檢測提供一定的依據,對血液安全的提高沒有較明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廖遠泉, 廖安琪, 段玉方,等. 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實驗研究中被忽視的問題——對《中國輸血雜志》中兩篇文獻相關問題的商榷[J]. 醫學爭鳴, 2016,26(3):40-42.
[2] 盛秋菊, 丁洋, 李佰君,等. 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婦應用替比夫定阻斷母嬰傳播有效性及停藥安全性的研究[J].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16, 24(4):258-264.
[3] 趙慶偉, 馬書軍, 張凌薇,等. 4073對夫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傳染病感染指標及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檢測結果分析[J]. 中國全科醫學, 2016, 19(24):2986-2990.
[4] 趙鑫, 施曉雷, 張志恒,等. 中性粒細胞在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D-氨基半乳糖誘導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作用[J].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16, 24(8):6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