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花
【摘 要】
目的:闌尾炎是一項在臨床外科中十分常見的疾病,但其術后護理是一個難題,而中醫護理在闌尾炎術后護理上有著豐富的經驗,所以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中醫護理在闌尾炎術后病人腸功能恢復效果,判斷以中醫護理進行闌尾炎術后病人腸功能恢復的方法是否值得在臨床上應用推廣[1]。方法:本次實驗選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入院治療的48例闌尾炎術后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4例。觀察組與對照組將分別采取常規護理法及中醫護理法恢復腸功能,并根據研究數據,仔細比較兩組其臨床護理效果。結果:根調查結果顯示,經過中醫護理治療后的病人的臥床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僅受常規護理的觀察組,經過中醫護理治療后的病人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概率明顯低于僅受常規護理的觀察組,且此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上所述,中醫護理對于闌尾炎手術病人的術后康復有著極大的積極作用,加快了患者的康復速度,值得在臨床應用上大力推廣。
【關鍵詞】 中醫護理;闌尾炎術后;恢復效果;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112-02
現如今,闌尾炎是一項在臨床外科中十分常見的疾病,病人年輕人的比例較大,闌尾炎的發病表現為腹痛、發熱、胃腸道反應、腹肌緊張等,雖不是疑難雜癥但犯病時病人常常有強烈的不適感[2]。目前,治療闌尾炎的主要方法是闌尾炎切除手術,而病人的腸功能恢復往往是手術后的恢復重點,直接導致手術治療效果。中醫護理在闌尾炎術后護理上有著豐富的經驗,其運用的中藥口服法和針灸治療法再臨床上也著許多成功案例,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中醫護理在闌尾炎術后病人腸功能恢復效果,判斷以中醫護理進行闌尾炎術后病人腸功能恢復的方法是否值得在臨床上應用推廣。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選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入院治療的48例闌尾炎術后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在同等機率下將48例闌尾炎術后病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4例,其年齡在 18周歲至36周歲,平均(27.6 ± 3.12) 歲。對比作為研究對象的綜合資料,確保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將分別采取常規護理法及中醫護理法恢復腸功能,并根據研究數據,仔細比較兩組其臨床護理效果。已確定所有研究對象均有正常的溝通表達能力,并無特殊病史,且保證每一位病人達成研究知情協議。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其內容大致為:術后嚴密監測病人生命體征變化,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告知主治醫生;進行常規地血壓、脈搏、體溫、呼吸相關數據的測量;定期給創口換藥保證其干燥衛生并且定時檢查血常規或血液培養,避免傷口發生感染;為病人營造一個愉悅的醫療創造氛圍,避免病人產生不良情緒;為病人詳細講解術后需注意事項,指導病人合理的飲食,加強抵抗力,使其早日康復。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中醫護理,其大致內容為:利用中醫藥湯或針灸艾灸等方法加快病人肛門排氣以促進傷口恢復,如在手術后利用小承氣湯灌腸,使腸胃蠕動加快,縮短傷口愈合時間以及避免并發癥的發生。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艾灸的方法進行治療,以足三里、神闕穴為主穴進行艾灸,一次二十分鐘,主要起恢復手術后腸胃功能的作用。
1.3 觀察指標
在患者進行完手術之后,應及時且詳細地記錄下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其中包括患者的臥床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三組時間,并且留心觀察患者術后是否有并發癥的發生,如:腹脹、創口出血或感染、粘連性腸梗阻等,分析上述數據,并進行對比研究。
1.4 統計方法
在本研究中對數據將進行全面的、系統的統計學分析,并采用專業軟件SPSS19.0進行具體的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的選擇以(均數±標準差)以及百分比的形式進行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根據此次調查結果顯示,經過中醫護理治療后的病人的臥床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僅受常規護理的觀察組,且此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請見表1。
根據此次調查結果顯示,經過中醫護理治療后的病人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概率明顯低于僅受常規護理的觀察組,且此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請見表2。
3 討論
闌尾炎是一項在臨床外科中十分常見的疾病,但術后容易出現并發癥,導致患者身體康復,所以其術后護理是一個難題,而中醫護理在闌尾炎術后護理上有著豐富的經驗。此次研究采用包括中藥灌腸、艾灸、耳穴按壓等多種方法的中醫護理療法以促進病人傷口恢復,其中利小承氣湯灌腸可有效化痰消痞、燥濕除滿,使腸胃蠕動加快,縮短傷口愈合時間以及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另外還可以以足三里、神闕穴為主穴進行艾灸,一次二十分鐘,可調理腸胃、行氣活血,主要起恢復手術后腸胃功能的作用。另外,用指腹按壓耳部的闌尾穴、大腸穴、交感穴、神門穴等穴位已達到通經絡而加快傷口恢復的作用[4]。
本次實驗選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入院治療年齡在 18周歲至36周歲的48例闌尾炎術后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4例。對比作為研究對象的綜合資料,確保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將分別采取常規護理法及中醫護理法恢復腸功能,并根據研究數據,仔細比較兩組其臨床護理效果。而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經過中醫護理治療后的病人的臥床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僅受常規護理的觀察組,經過中醫護理治療后的病人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概率明顯低于僅受常規護理的觀察組,且此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中醫護理對于闌尾炎手術病人的術后康復有著極大的積極作用,加快了患者的康復速度,值得在臨床應用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虞曉玲.成人急性復雜性闌尾炎的流行病學分析及護理啟示[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10):58-59.
[2] 張偉耀,周霞.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與開腹闌尾切除術的并發癥大樣本對比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3):322-324.
[3] 楊小英,李建華,周小香,等.中西醫結合護理化膿壞疽性闌尾炎術后腹腔殘余膿腫患者18例體會[J].河北中醫,2014,36(10):1568-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