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林
CQDK全媒體記者最近在合川區太和鎮亭子村采訪時,泥鰍養殖大戶周朝華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按養殖戶們的經驗,每公斤60—100條的泥鰍最受顧客喜歡,然而周朝華通過分析農產品交易服務平臺上的數據發現,實際上每公斤40—50條的泥鰍銷量最好。于是,周朝華特意將泥鰍多喂養一段時間,不僅增加了產量,而且提高了單價。
這個養泥鰍的故事告訴我們,大數據并不神秘,大數據很有用處。
最近召開的全市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賦能。
用數字為經濟社會發展賦能,首先要為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賦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善于獲取數據、分析數據、運用數據,是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然而,當前一些領導干部的這一基本功并不扎實:有的還不知道大數據為何物;有的認為數據主要是統計部門的事,與自己沒啥關系;有的干工作是“猴子掰包谷”,不注意積累數據;有的將本部門的數據據為己有,不愿與人共享……這些人身子雖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但腦子還停留在老皇歷上,用“不識數”來形容這樣的干部,一點也不為過。
在數字時代,“不識數”的干部與不識字的文盲沒有兩樣。黨員干部要想不被時代淘汰,只能扎扎實實練好基本功,用數字賦能。
練好數字賦能的基本功,可從三招入手——心中有數、眼中有數、手中有數。
心中有數。數字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周易·系辭下》就有這樣的內容:“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結繩”就是文字發明以前古人的一種計數方法。在燦爛的中華文明史上,很多大師都是善用數字的高手,比如老子在論述世間萬物是如何產生的這樣一個玄之又玄的命題時,只用了三個數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從結繩記事到區塊鏈,數字承載并見證了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進步。今天,人類已經進入數字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大數據已經成為重要的生產資料,云計算已經成為重要的公共服務能力。對此,領導干部一定要“心中有數”,要有數據意識,習慣于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考核。
眼中有數。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在眾聲喧嘩的數字時代,要善于通過數據去傾聽時代的聲音。在經濟活動領域,一個指標往往就能揭示一個產業甚至一個地區的經濟變化,決策者如能敏銳地捕捉到這一變化趨勢,及早采取措施,就能快人一步、勝人一籌。在社會活動領域,一次調研,一通電話,一封來信,甚至網絡上的一次“拍磚”……只要善于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就能從中找到問題的蛛絲馬跡。在數字時代,沒有什么問題是大數據發現不了的。它既是望遠鏡,能夠看到宏觀問題;也是顯微鏡,能夠看清微觀問題;還是透視鏡,能夠看到隱藏在表象下面的深沉問題。領導干部要用好這樣的望遠鏡、顯微鏡、透視鏡,成為獲取數據、分析數據、運用數據的行家里手。
手中有數。大數據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資源,一種產業。手中有數,就是要善于運用數據抓好工作,當前有三大抓手: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應用智能化。數字產業化,就是要抓好大數據、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智能超算、軟件服務、物聯網、智能機器人、數字內容等智能產業,發展大數據核心業態、關聯業態、延伸業態,打造智能產業集群;產業數字化,就是要抓好傳統產業生產過程智能化改造和產品智能化升級,提升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應用智能化,就是要抓好大數據智能化應用,推進智能政務、智能交通、智能環保、智能物流、智能資源管理、智能災害防控、智能社會治理、智能執法監督、智能安全生產、智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以及智慧黨建、智慧社區、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等,實現決策科學化、治理精準化、服務高效化,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
心中有數、眼中有數、手中有數,在抓好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的同時,還要增強全社會的數字賦能意識,推動人們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和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發生變革,為廣大干部群眾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