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想,是為了更好地奮斗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勉勵全市干部群眾要團結一致、沉心靜氣,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讓重慶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隨即成為這個春天最溫暖人心的熱詞。特別是山城的廣大父老鄉親,更是對“創造高品質生活”傾注了極大熱情。
那么,“高品質生活”究竟是什么樣的生活?如何才能創造高品質生活?
對此,1000個人可能會有1000種回答——
在北碚區南城公館酒樓經理兼廚師長沈軼眼中,能夠實現人生價值的生活才能算作高品質生活。1997年,他進入重慶市旅游學校烹飪專業學習,而后進入餐飲行業工作。20余年間,他憑借自身的努力,在工作上不斷晉升,為自己和家人創造了美好生活。
對梁平區安寧小學退休職工劉遠玖來說,高品質生活很簡單,那就是退休后的日子能有保障。
而對于已經在武隆區后坪苗族土家族鄉中心小學校支教五年的聶廷廷來說,他的高品質生活也許無關物質。能以“一點星光照亮一方水土”,為偏遠山區的孩子們帶去高品質的教育,就是他最幸福的事。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之后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按照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分兩個階段進行安排。在描述第一個階段目標時,報告指出,“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在描述第二個階段目標時,報告指出,“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這樣的目標愿景,對應的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高品質生活”。
高品質生活,首先要有“量”。經歷了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樣的發展成就,為人民群眾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品質生活,同時也要有“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在對物質條件和精神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對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生態等方面的需要也更加強烈。
高品質生活,還要有“時”。時間是實現高品質生活的自然條件,其不可逆特性決定了高品質生活的實現一定要有屬于自己可以支配的自由時間。在不斷滿足物質需求的前提下,可支配的時間越多,可供個性化發展和滿足精神需求的空間越大,也就意味著生活品質越高。
高品質生活,也要有“雅”。有了“質”的變化,也就伴隨著“雅”的需求。所謂“雅”,就是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具備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行為教養。
高品質生活,還必須有“界”。心中有界,才能實現高品質生活,一旦越出界限,不僅不能實現美好的愿景,更會葬送美好的可能。
那么,在您眼中,什么才是高品質生活呢?
希望這一組文章,能給您帶來一些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