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虹
摘 要 在對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相關研究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從學生實踐教學滿意度視角出發,基于CIPP模型系統探索各要素對教學實踐滿意度的影響。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分析了實踐教學中的問題,并提出了創新性改進對策。
關鍵詞 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滿意度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9.019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business management special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practical teaching satisfac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factors on the satisfac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is explored based on the CIPP model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data analysis,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 teaching are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innovative improvement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satisfa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實踐教學的研究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遷。在第一個階段,學者們將提升實踐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大量學者提出需要采用案例教學、仿真實驗等方法,在學校內部模擬出較為真實的社會環境,讓學生在學校實踐教學體系內就可以真實地感受到未來的工作環境,提升以后對真實工作環境的應對能力。在第二個階段,實踐教學體系開始借助企業的力量,許多國家都不約而同的開始重視校企合作。其背后的邏輯是,傳統實踐教學是學校去“猜測”企業需要什么進而進行人才培養,而企業真實的需求往往與學校預測有差距,所以,在設定培養目標之初學校就應該通過合作真實了解企業的需求。另一方面,傳統單純校內實踐教學的弊端開始顯現,校內對真實社會需求環境仿真太過簡單,與企業真實的需求差距較遠,學校在許多資源的配備上也難以滿足教學的需求。這時借助企業的設備資源、人力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也就成了一條必然之路。我國的相關實踐教學研究主要集中在此層面,探索如何進行校企合作,實現對人才的持續培養。
第三個階段,我們稱之為“眾創空間”階段。許多學者均意識到“創新創業”能力是對所有大學生提出的新的要求。在創新創業的背景下,既需要高校完善實踐教學,創新實踐教學的模式去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同時,伴隨著國家“創新創業”背景,眾創空間也為高校實踐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機遇。長期以來,實踐教學的困難本質在于各種資源的缺乏,學校內部無法為每一位同學提供真實的實踐環境,從而借助于企業。而校企合作中的困難也在于,專業對口的企業并不容易尋找,同時企業也難以拿出資源給學生進行練習。而眾創空間則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通過借助政府和社會的力量,搭建平臺,為學生自主實踐開辟了新的道路。
總體上,校企結合的研究相對成熟,而利用眾創空間進行實踐教學還相對滯后,在改革實踐教學體系時,需要融合眾創空間的思想,創新性的構建相應的實踐平臺。
本文以貴州財經大學為例,在對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相關研究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從學生實踐教學滿意度視角出發,基于CIPP模型系統探索各階段要素對教學實踐滿意度的影響。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分析了實踐教學中的問題,并提出了創新性改進對策。
1 實踐教學滿意度調查及結果
1.1 實踐教學滿意度概念
實踐教學滿意度是學生對實踐教學活動過程及效果的感知和滿意程度,反映了學生希望達到的效果與實際效果的差距。實踐教學滿意度既是實踐教學活動的結果,會影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又是學生對學校滿意度的前因,會影響學生學習態度和積極性。學界對學生實踐教學滿意度的研究有二種取向:一是將之視為學生對實踐活動的感覺和態度。這種思想來源于Tough,他認為滿意是學習者對學習活動的一種感覺和態度。二是認為實踐教學滿意是實踐教學實際與實踐教學期望相符。Spence 和 Evans 認為學習者會有不同的學習需要或愿望,如果教學活動能達成這種需要或愿望,則學習者就會感到滿意,獲得滿足感。第二種觀點強調了滿意度與評價主體自身的期望息息相關。這兩種取向雖然都強調滿意度是一種主觀的感覺和態度,但在實際研究中,大多數學者均將滿意度視為學習者對外界環節,如學校、教師、教授內容等外部環境因素作為感覺和滿意的對象,第二種滿意度概念所強調的主體因素較少納入影響因素研究范圍。
1.2 滿意度調研方案
為了全面了解學生對學校實踐教學的滿意度和影響因素,我們將調查分為兩個階段,力求尋找出全部重要影響因素。第一階段在查閱大量學者關于國內高校實踐教學現狀、實踐教學評價、實踐教學問題與對策、實踐教學體系相關文獻之后,擬定出初步的影響因素。并以這些影響因素為基礎,找3位學生和3位典型教師進行深度訪談,尋找和發現重要的影響因素,最后請課題組成員進行頭腦風暴,力求識別出盡量多的影響因素。然后課題組共同擬定出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現狀調查問卷。問卷主要包含三部分,首先是學生的基本統計信息,其次是重要的影響因素部分,最后是實踐教學滿意度的測量,滿意度的測量分為兩個部分,因為實踐教學的效果對學生的影響體現在不同的層次,所以除了總體滿意度外,問卷分別考察了實踐教學對學生專業視野、職業素養、創新能力、社會經驗和知識理解的提升。
根據第二種滿意度的概念,重要影響因素主要分為內外兩部分,一部分是涉及評價者相關內部因素的,如:學生的專業滿意度、學生對實踐教學的期望、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努力程度等。另一部分涉及評價者的評價對象,我們采用CIPP模型將這些因素劃分為四類,分別包括背景(Context)、投入(Input)、過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CIPP模型為學生評價學校實踐教學所做出的努力提供了一個較為完整和清晰的評價線索。
在變量的測量上,為了改善類似研究幾乎對相關變量不做效度和信度研究的現狀,我們做了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盡力使用已有的規范量表,我們對每個變量進行斟酌,盡最大努力使用規范的量表。二是針對篩選出的重要影響因素但又缺乏規范量表的,在以往的研究中這些問題僅采用單個測試問題進行測試,我們開發設計了至少二個問題進行測試,并均通過前測進行了信度和效度檢測。
第二階段我們將問卷發放給工商學院的學生,主要針對相關專業的大三大四學生,共計發放問卷700余份,實際收回問卷513份,去掉不合格問卷實際共330份。
2 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分析
通過分析所收集的數據,共有7個變量的均值低于3,結合回歸的顯著性,這7個測量變量的確對教學滿意度產生了實際影響。經過課題組分析及進一步針對學生的訪談,課題組梳理和分析了這6個問題,如下:
(1)學生專業認同感較低,影響了實踐教學效果,進而影響了滿意度。專業認同反映了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同、喜愛、愿意付出的努力和良好的行為表現等積極的學習心理。專業認同度高則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獲得更好的實踐效果。從大三、大四的調查問卷來看,學生的專業認同均值僅為2.5,處于較低水平,從回歸結果來看,專業認同度越高,學生的實踐教學滿意度越高。這說明,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是提高實踐教學滿意度的一條路徑。
從對學生的訪談來看,學生在進校時對專業大多是處于空白狀態,其專業認同正是在學校期間受到各種影響形成的。因此,需要從各環節加強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如專門的專業介紹,讓專業優秀畢業生現身說法,在課堂教學中傳達專業的正能量等。
(2)實習基地依然需要加強投入,提高應用質量。通過深入訪談,學生對實習基地的不滿主要來源于在實習基地的學習內容和效果。雖然與我院合作的實習基地眾多,但一些學生認為,在實習基地的學習并未融入到實際工作和面臨實際的問題。由于學生的實習時間有限,學生往往剛了解了工作環境,實習就快結束了。此外,由于學生并不能在實習單位長期工作,所以安排的工作往往都是底層螺絲釘的工作,對需要通過實習訓練的內容只能管中窺豹,難以有較大的收獲。
如何設計一定的機制,讓實習基地能夠為學生的實習設計實質有教育功能的崗位或學習環境,切實發揮實習基地的實踐教學功能需要創新的思考和設計。
(3)實驗室資源缺乏,開放使用時間少。學生對實驗室資源的評分很低,均值只有2.5。這與我校的實踐資源管理模式有關,由于我校實驗室資源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僅僅在有相關實驗課程時才能夠使用,實際不具有專業獨立的開放實驗室,學生也無法單獨利用實驗室進行學習。雖然實驗室因素對最終學生實踐教學滿意度的影響并不顯著,但在訪談中發現學生對開放的單獨實驗室是有需求的。從邏輯上看,專業單獨的實驗室對學生進行專業軟件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4)教學內容設計亟需改善,提高可操作性。學生對教學內容評分的均值是2.65,屬于比較低的分數。從回歸結果上看,教學內容對最終的滿意度影響顯著。深度訪談顯示,學生對實踐教學內容的不滿意可能比分數顯示的更強烈。從實踐教學內容上,學生對課堂實踐內容、實驗室實踐內容及實踐基地實踐內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滿。本質上,學生對實踐的內容本身存在不滿,以管理學為例,許多學生認為課內的組織結構調研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在方案設計上存在問題。實習基地的實習崗位也起不到實習教育的作用。
實踐教學內容的改善的確存在許多難點,參考國外實踐教學經驗發現,要有好的實踐教學內容和學習效果,必然伴隨大量人均投入資源。如英國的“工讀交替制”,需要大量的對口企業支持。在現有資源約束條件下,短期內無法模仿國外的模式,必須創新改革實踐教學內容,解決這一矛盾。建議借鑒國外創客的思想,積極利用社會資源,如各種免費平臺資源,為學生搭建專業實踐環境,教師集中精力設計實踐內容。
(5)實踐教學方式需提高對學生的吸引力和針對性。學生對實踐教學方式的評分為2.94,略低于3。從回歸分析結果看,實踐教學方式對滿意度的影響也顯著。通過深度訪談發現,學生對實踐教學方式的針對性、吸引力和多樣化存在輕微程度的不滿。這些不滿體現在部分教師進行實踐教學的經驗不足。從教學管理角度,課堂教學經常進行教學交流,但實踐教學很少。
教學方式的主體是教師,是不增加投入即可獲得改善的因素。從管理層面,需要重視實踐教學的教學技能,開展實踐教學的交流活動。
(6)學生對實踐教學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滿意度低。學生對實踐教學的效果在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上是不滿意的,其評分分別只有2.71和2.82。而在諸多實踐效果中,恰恰只有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對綜合滿意度的影響是顯著的。這說明,雖然在之前各環節存在一些不滿,但實踐教學在開拓學生視野、認識職業素養和體驗社會經驗上依然起到了應有的作用。但是,在學生更為關注的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上,則相對不足。
專業實踐能力需要大量的仿真環境和真實環境,這意味著大量資源的投入。學生對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不滿根源依然在實踐內容的設計上,這依然是實踐資源相對短缺的矛盾所致。因此,在實踐資源相對缺乏的情形下,如何為學生提供可操作的現實實踐平臺是實踐教學創新的目標。建議借鑒國外創客的思想,積極利用社會資源,如各種免費平臺資源,為學生搭建專業實踐環境,教師集中精力設計實踐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