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翠玉 程博聞 宋俊
摘 要 確立“天然高聚物科學與生物源纖維”課程教材建設指導思想和建設方案,確立教材編寫原則和編寫大綱,通過加強教學團隊與教材編寫隊伍建設,教材建設與教學改革和學科、專業建設相結合,重視輔助教學資源建設,提高研究生教學質量,將有助于高校高校研究生專業課程的建設以及專業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 天然高聚物科學與生物源纖維 研究生課程 教材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9.037
Abstract Establish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construction pl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materials of "Natural High Polymer Science and Bio-source Fibe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for writing textbooks and outline the preparation of the textbook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s and textbooks, buil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reforms, and develop disciplines and majors. Combining,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uxiliary teaching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teaching will help the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Natural High Polymer Science and Bio-source Fiber; postgraduate course; textbook construction
“天然高聚物科學與生物源纖維”(專業型和在職碩士)以及“天然高聚物科學”(學術型)都是天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課程,盡管該課程已經開設多年,目前卻尚無一本統編教材。在教學過程主要是參考著名的教材和專著:張俐娜院士主編的《天然高分子科學與材料》,西鵬主編的《高技術纖維概論》,肖長發主編《化學纖維概論》等,選取其中部分內容進行講授。因此依托我校材料學科的優勢以及化學纖維的特色,根據“天然高聚物科學與生物源纖維”課程設置進行合理規劃教材內容,緊密結合紡織行業的需要,借鑒國外同類教材與科研最新成果,編著一本適合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研究生教學的教材,并以教材建設作為突破口,開展“天然高聚物科學與生物源纖維”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帶動材料學科和專業建設及發展,不僅有助于高校研究生專業課程的建設,還能提高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與效率,具有較高的推廣意義和應用價值。
1 確立教材建設的指導思想
“天然高聚物科學與生物源纖維”課程教材名稱確定為《生物基纖維》,將介紹天然高聚物科學基礎知識(包括天然高分子的來源、結構和性能)以及生物基纖維的種類、制備方法與應用。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并匯集了包括在天然高分子領域以及生物基纖維方面的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內容豐富、新穎和簡明易懂的特點。
2 確立教材編寫原則
2.1 實用性原則
本套教材的使用定位是全國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并且在內容延伸擴展的深度與廣度等方面都兼顧考慮了國內主要開設材料專業院校的其它教育層次,使得本系列教材未來可以被更多數院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等相關課程的教學參考使用,保證了教材應用的普遍性以及實用性。
2.2 高質量原則
教材編寫希望能是高質量、有影響性,編寫的教材要能代表國內紡織新材料教材的較高水平,在內容和體系上依托我校在天然高聚物科學基礎研究、生物源纖維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相關領域研究進展,很好地突出教材的權威性、引領性、新穎性,體現材料科學領域發展的前沿,并且盡可能地吸收了國際最新的天然高聚物科學與生物源纖維方面的研究進展和技術發展趨勢,反映紡織化纖領域新知識、新成就、新應用。
3 確立教材編寫大綱
中國化纖協會為該書編寫專門成立了編撰委員會,召集相關專家和參編專家確立了編寫大綱,要求覆蓋全面、章節詳實,如表1所示。
4 加強教學團隊與教材編寫隊伍建設
教材建設是一項專業、嚴肅和嚴格化的工作,必須有一支專業的、高水平的編寫隊伍,而且要使課程教學團隊與教材編寫隊伍建設相結合。教材主編要有思想、有思路,有教學、有科研,掌握該領域最新發展動態,有較高的本領域專業實踐能力;參編者也均為有本領域專業學術造詣較高的專家和有編寫經驗的教師,具備紡織纖維材料學科專業的素養和實際的教學經驗和科研能力與成果,精良的編寫團隊才能保證教材的高質量。[1-2]
5 教材建設與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相結合
教材建設必須與教學改革并駕齊驅,使學科建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與教材建設等方面相結合。推進學科建設、提高科研與創新水平,必然帶動課程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改革,繼而推動了教材建設以及教學輔助資源建設。學科建設規劃中應考慮根據自身的特色制定出能滿足專業需求的教材建設規劃,保證在教材建設與編寫的過程中目標明確,切合實際。[3-4]
6 重視輔助教學資源建設
教材建設不僅要關注教材編寫與出版,還應注重輔助教學資源建設。將最新的學科建設成就、科研成果融進課程的講義、多媒體課件資料,留意收集各種生物基纖維實物及影像資料,對于充實教學內容,解析課程疑難點,提高教學水平發揮較好的輔助作用。[5]
參考文獻
[1] 陳嵐,王淑勤,岳鵬飛.研究生課程的立體化教材建設[J].山東化工,2017.46(4):137-138.
[2] 徐骎.研究生教材建設的體會和思考[C].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2013:3.
[3] 倫小秀,王毅力,洪喻.研究生課程“高等環境化學”教材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8):202-203.
[4] 陳思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研究生開放課程及教材建設策略[C].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USA.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Volume 2).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USA,2010:4.
[5] 趙蘊華.開創研究生教材建設的新路[J].教材通訊,1987(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