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相遇
摘 要 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對小學教育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男女教師的比例是其基本保證,更是影響教育質量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如今農村小學男教師所占比例越來越低,本文通過對湖南省攸縣、江華和桑植三個地區的部分農村小學男教師進行調查探究,分析湖南南省農村小學男教師存在的職業困惑,并提出了一些具體、適時的對策,以期提高湖南省農村小學男教師的“存活率”。
關鍵詞 農村 小學男教師 職業困惑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9.041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and professionalized teaching team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education. The ratio of male and female teachers is its basic guarantee, and it is a non-negligible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Nowadays, the proportion of male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is getting lower and low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le teachers of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Youxian, Jianghua and Sangzhi of Hunan Province, and analyzes the professional confusion of male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Hunan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some specific and timely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male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Hunan Province.
Keywords rural; primary school male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nfusion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性別角色的形成包括了大量觀察和模仿同性模式的過程。[1]有關研究證明,男教師對男孩子的性別自我認同具有很好的促進效果。[2]因此小學男教師擁有獨特的性別教學優勢,在學習生活中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他們具有男性特有的陽剛、堅毅等品質。在小學里女教師占教師總數的比例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因而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模仿女教師,男孩身上應該具有的勇敢、堅強等優秀品質逐漸退化。
當小學男教師在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得到人們認可時,那么他們在小學教育中的生存和發展究竟如何?本研究選取湖南省攸縣、江華和桑植三個地區的部分農村小學男教師為樣本開展問卷調查,本次調查一共發放3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50份,其中包含年齡階段為20~39歲的問卷46份,40~49歲的問卷171份,50~59歲的問卷33份。
結果發現,在當前形勢下,小學男教師在其職業優勢之下,仍面臨很多現實困惑。
1 農村小學男教師面臨的職業困惑
1.1 社會地位不高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小學教師對小學教師職業認同感不高,有47.6%的農村小學教師都贊同轉業。對于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而言,只有9.2%的農村小學教師認為非常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常發生家長不配合,甚至謾罵教師現象。教師勞動的付出,卻得不到任何認可和支持,這也讓部分男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產生困惑從而選擇了轉行。
小學教師的職業具有穩定性,該職位女性人數較多,自然而然小學教育階段的教師被認為是女性的職業。相關研究學者提出:“一旦女性群體進入某個職業領域,并逐漸占據該領域的主導地位,那么男性會自動退出,并且該職業領域的社會地位也會隨之下降。”[3]在傳統觀念,人們對于小學男教師的看法普遍認為是沒出息,這也就是的性別的刻板印象。常常表現為人們對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固定的、僵化的看法。[4]由于這種性別偏見,使得從事小學教師職業的男性感受到了異樣的眼光。
1.2 薪資待遇低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只有9.6%的農村小學男教師對教師待遇很滿意,將小學教師職業的薪水與其他行業的薪水進行比較,只有10.8%的農村小學男教師感到很滿意。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農村小學男教師的工資如此低?筆者認為主要是政府沒有將農村教師工資福利保障措施落實到位。從2009年開始,教師實行績效工資制度,包括基礎工資和獎勵工資,按7:3的比例分配。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學校對于績效工資的分配也無明確的規定,或根據教齡和職稱進行分配的。很多教師認為30%的績效工資根本就沒有激勵教師工作的作用,認為自己的勞動成果遠遠高于30%績效工資的收益。為了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國家進行了一系列的津貼補助,但農村教師對其滿意度并不高,而且在訪談中了解很多教師根本就沒有得到津貼補助,連基本農村教師津貼也沒有。當在訪談中談到住房問題時,88%的教師的反應基本上是沒聽過,16%的年輕教師反映學校沒有提供教學用房,自己買不起房子只能租房子,在走訪的過程中,我們也觀察到了有些小學環境惡劣,沒有教師宿舍的。由此可見,關于這些福利待遇,農村教師并沒有真正享受,反而一直處于弱勢。
1.3 校園文化建設落后
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校園的物質環境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走訪過程中,看見有些農村小學陳舊凌亂,教學樓存在墻面脫落現象,基礎設備不夠完善,使得教師的課余活動范圍縮小,無法更新知識結構。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制度文化建設是其內在機制。農村小學一般注重教書育人,忽視了文化育人功能,例如校領導只抓學風建設,卻忽略教風建設。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年輕教師則會選擇辭職或者考回城市學校去教書,造成農村小學教師流失現象嚴重。
1.4 發展空間小,難以實現自我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43.2%的農村小學男教師對于自己的工作感受是一般。農村小學地處偏僻的山村,因此農村小學教師獲得外出進修的機會就比城市小學教師少,即使有賽課活動或外出進修的機會,農村小學普遍是幾個小學一起競爭為數不多的名額,有時候不僅靠能力,也會拼運氣和領導的關系。農村小學也很少組織教師開展交流探討活動以及觀摩其他教師的課,本來在農村小學,就很缺教師,基本一個教師就會負責幾個班的課程,沒有時間跟其他教師進行學習交流,這讓他們提升自我的范圍又縮小了,發展空間變得狹隘。
2 解決農村小學男教師職業困惑的對策
2.1 建立一個社會支持系統,提高小學男教師社會地位
社會支持這個概念最初來自于精神病學的研究。它是指個體在應激時能從家庭、朋友和同事等處獲得的物質和精神支持。[5]農村小學教師一直是一個弱勢群體,社會應當形成一種寬容的社會氛圍,讓他們能夠積極面對工作。當地的新聞媒體應發揮積極作用,將聚焦點放在教育問題上,創建一個微信公眾號,積極宣傳優秀農村小學男教師以及教育事跡。教師也可以建立微信群,通過微信將學生的學習情況等信息及時反饋給家長。通過以上方法,提升家長對農村小學男教師的支持度,形成良好的輿論環境。
2.2 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經濟收入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53.1%的農村小學男教師的收入在2000~3000元之間。2015年時湖南省人均消費水平為14267.34元;2016年時湖南省人均消費水平為15750元;人均消費水平繼續保穩定增長的趨勢。低收入,高花費形成的經濟問題是農村小學男教師的主要困惑。因此,教育政策應該向農村學校傾斜,加大對農村教育經費的支出,消解城鄉二元結構,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使更多人愿意留在農村學校,樂于在基層當一名普通的教師。[6]
學校在工資方面,適當提高津貼補助,建立科學有效的績效工資管理體制,將教師的工資與教師的工作量及工作效果結合起來,按照多勞多酬原則發放。政府也應該對農村小學教師福利待遇的發放問題,建立一個完善的監督制度,每一個月都要對教育經費進行全面的統計和發放情況的清查,將每個月的統計情況進行公布,做到及時、透明。必須將監督工作細分,萬一福利待遇沒有發放到位,農村小學教師也有途徑去解決這個問題。監督管理工作可以由多個方面共同落實,具體表現為上級對下級的監督、社會輿論監督、同一級不同部門之間的監督,真正讓監督管理體系和時代發展契合,更為科學化和完善化,發揮其關鍵作用。[7]
通過上述等方法,滿足物質需求,減輕經濟壓力,讓讓農村小學男教師將精力可以全心全意放在教學上面。
2.3 教育部門加大對農村小學教師的表彰力度
事業心是努力成就一番事業的奮斗精神和熱愛工作、希望取得良好成績的積極心理狀態,是人類一種高尚的情操。[8]男教師由于性別的原因,他們十分渴望能夠得到領導的重視以及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教育部門可對在農村地區長期從教,教學優秀的教師加大表彰力度,定期開展教學名師獎評選,讓他們能夠更加積極對待工作,讓他們能夠擁有強烈的事業心,教師這份職業產生一種進取精神。
2.4 改善農村小學的教學環境,實現人文化的學校管理
對于在農村小學教書的教師來說,教學環境真的很重要。赫茨伯格對1600多名從事與不同企業的雇員進行了12次不同的調查,結果顯示“環境是引起員工不滿意的主要因素”。 [9]由于經費的原因,農村小學校園建設一直處于落后階段,所以農村小學可以呼吁社會其它力量等多種渠道增加校園建設投入,同時也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校可以營造一種民主的人文氛圍,設置意見箱,定期集體討論意見箱里面的信件和教師關心的熱點事件,強化教師參與管理意識,增強男教師的職業歸屬感和認同感。有些人曾將讓教師參與決策比喻為教師“入股”,讓教師感受到在學校文化的“蛋糕”里,有我的“糖”、你的“面”、他的“鹽”,包含了他的坎坷,你的創作,我的辛勞。[10]
2.5 多方位提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到途徑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職業角色認同的內在動力,農村小學必須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環境,使得教師的潛能可以得到最大化的開發,實現個人價值。[11]學校應該多組織校本教研活動,讓教師之間相互交流,并且提高自我反思能力。自我反思又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力量”。 [12]對于農村小學教師來說,校本教研其實是一種提高專業技能的有效途徑。在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同時,可以請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參與校本教研活動,解決在校本教研中提出的困惑。學校可提供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活動,公平競爭,讓小學男教師不斷開闊視野,更新知識。
參考文獻
[1] 鄭新容.性別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 王永峰.關于幼兒教師角色職能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3] 惠中.韓蘇曼.論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中的性別結構失衡問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1(10).
[4] 鄭新容.性別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5] 楊昌輝.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及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J].中國臨床康復,2006.
[6] 王志麗.論農村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缺失與追求[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6):62.
[7] 陳國慶.如何實現教育的社會價值與個體價值統——對搞好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的思考[J].學術論壇,2009(3):203.
[8] 張曉華.教師專業化——世界教師教育發展的潮流[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4(4):26.
[9] 梁津安,杜敏.幸福心理學[M].西安:西安電子科學大學出版社,2012:167.
[10] 金權.教師管理:從“工作本”向“生命體”回歸[J].教師管理與發展,2006(9):6.
[11] 李麗娟.偏遠地區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10.
[12] 余文森.論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J].教育研究,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