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平超
【摘 要】
目的:分析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與精神癥狀及療效的關系。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實驗,在運用藥物療法的基礎上,對治療前后患者的基本認知能力、IQ能力實施全面評定。結果:治療后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已經獲得全面緩解,操作智商、推理能力等都發生變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而言,其會具有相應程度的認知障礙,神經呈現不清醒的模式,而在合理治療的過程中,便能使患者的精神面貌較為良好,意識到生活的美好性。因此,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獲得人們的高度重視,人們需注重病人的行為表現,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
【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精神癥狀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227-01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已經出現問題,容易出現記憶模糊的現象,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出現癡呆的癥狀,而醫生在合理治療的基礎上,便能達到良好的治療功效,使病人的病情獲得緩解,言語功能將較為良好。現選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100例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實驗,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實驗,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42.13±20.5)歲。
1.2 方法
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醫生使其服用奧氮平等精神類的藥物,在治療10周的情況下,醫護人員對患者的臨床基本情況進行全面判定,同時,對患者的認知功能實時判斷,如從數字識別、漢語識別等角度進行對比。此外,由專業人員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測定,這類人員都經過培訓,測試時間為1個小時左右,最終,醫生對病人的認知功能進行全面評定。
1.3 判斷標準
如果患者的評分情況≥75%,則表明具有基本痊愈的治療效果,如果≥50%,則表明具有顯效的治療效果,如果≥25%則表明具有好轉的治療效果;如果<25%則表明具有無效的治療效果,并具有病情惡化的傾向。
1.4 統計學方法
在獲得數據的情況下,運用spss12.0軟件對數據結果進行全面的分析與統計,并運用t進行檢驗,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CASS評分的變化情況
通過實驗可知,治療后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優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與精神變化間的相關性
通過實驗可知,治療后患者的認知功能與精神變化明顯好于治療前,病人的精神狀態良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運用綜合評價方法對病人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醫生能對病人的認知功能充分了解,患者的記憶能力與學習能力都會發生顯著變化,在此基礎上,病人有可能恢復到正常的生活模式,生活質量顯著提高[1]。精神分裂癥的嚴重程度與時間具有緊密的關聯,當病人在經受過合理治療的情況下,將會使早期的癥狀獲得緩解,盡快達到正常的生活模式。精神疾病的形成原因具有多方面因素,如病人經受過巨大的精神打擊,財產受到損失,精神都會瞬間受到傷害,影響患者今后的生活,思維模式會受到影響。良好的認知功能需要多種因素的配合,其中包括思維等方面的因素,才能使病人的心情較為良好,呈現良好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也會發生變化。此外,在經過合理治療的過程中,醫生與患者會具有良好的相處氛圍,醫鬧現象發生的頻率將逐步降低,患者家屬對醫護人員將具有較高的認可與贊賞度,醫院的名譽將逐步提升[2]。
同時,在運用精神藥物的基礎上,患者的精神功能將獲得協調,醫院將會發生較少的風險事件,如果患者的精神疾病不被重視,可能呈現不可挽回的后果,精神癥狀將會逐漸加重。此外,患者家屬應不斷陪伴精神病患者,對其進行實時的觀察與陪護,當發現患者具有不良動機的時候,便應及時進行制止,防止不良風險事件的出現,達到積極的預防效果[3]。并且精神科醫生應運用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方法,在藥物取得相應療效的基礎上,應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同時,醫護人員應與家屬溝通,才能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動向,醫生適時的調整治療方案,呈現較佳的治療效果。此外,醫生需不斷對患者的精神狀況進行測評,如全面了解病人的執行功能,從而將每一名病人的病情程度實施區分,運用分小組的方法治療。
綜上所述,對于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而言,其會具有相應程度的認知障礙,神經呈現不清醒的模式,而在合理治療的過程中,便能使患者的精神面貌較為良好,意識到生活的美好性。因此,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獲得人們的高度重視,人們需注重病人的行為表現,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 楊甫德,費立鵬.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與精神癥狀及療效的關系[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5,12(11):240-242.
[2] 沈君,郭應麗,廖東升.淺談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與精神癥狀及療效的關系[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17):27-28.
[3] 陳大春,李艷麗,修梅紅.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變化及其與臨床療效和認知功能的關系[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0,36(09):529-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