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
摘 要:
“孝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增加,養老問題就成為了廣受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當前我國的主要養老模式是傳統家庭養老、社區養老以及社會機構養老這三種模式。本文主要是基于家風視域下對家庭養老發展困境以及改善策略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家風視域;家庭養老;困境與改善策略
一、家風視域與文化傳承
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細胞、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對培養人格健全的社會個體至關重要,對國家、民族、社會的繁榮發展不可或缺。家庭教育對人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家風的培養沉淀關系著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我國是一個非常重視家族觀念的國家,而且自古以來,我國的家風都是在提倡一些愛國、向上的仁、義、禮、智、信等相關的內容。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一般都是潛移默化的,而在優良的家風教育培養下的人是擁有良好道德信仰的人,因此,家風教育要以人為本,真誠且能夠打動人心,觸及靈魂,這樣才能將優秀的家風注入到人的精神深處,讓優良的家風文化得以傳承。優秀文化的傳承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優秀家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觀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延續性,體現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詮釋著以“孝”為重心的親情文化。傳承與創新優秀家訓文化對于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二、家庭養老的發展困境
(一)孝道文化的缺失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而不斷加快,文化全球化的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文化全球化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當西方開始從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去找尋孝道,找尋人口老齡化和養老的解決方法的時候,我們卻逐漸迷失在資本的世界里,甚至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孝道”逐漸淡化了,過度地去追逐經濟,追尋所謂的利益,淡化了家庭觀念,不愿意地承擔責任和義務,現在社會上一些不愿意贍養老人的新聞,子女爭奪家產將老人拋棄一邊的新聞層出不窮。這是一個需要社會反思的現實問題。
(二)就業與孝道之間的矛盾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去大城市打拼事業,為了能夠得到一個更好的發展,賺取更多的金錢。雖然這對于經濟的發展是極其有利的,但是在異地打拼的壓力和競爭力,讓一些年輕人自顧不暇,有些老人還會在家鄉幫他們照看孩子,因為工作的精力有限,這個情況直接導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迫于異地和工作的壓力,有的時候甚至在節假日都沒有時間回家,還有些人甚至在春節加班工作;假如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那么這么一個難得的假期,是回家看望哪個老人都會成為一個矛盾點,嚴重的時候會激化夫妻間的爭吵,甚至離婚。這是一個難以回避的養老難題,這個距離的矛盾也是一個很難進行調節的現實矛盾。
(三)養老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首先,養老金儲備不足。根據《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顯示:中國養老金儲備占GDP的比例僅為2%。而挪威、日本和美國分別為83%、25% 和15%。這就說明我國的養老金儲備還存在一個明顯的不足,有一個非常大的進步空間;其次,養老金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當前存在的一個最明顯的問題就是事業單位、企業單位在繳納養老金的時候存在的不公平現狀,一般情況下公務員和國企工作人員的養老水平高于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又稍高于企業,這個明顯的差別,讓人們看到一個清晰的不公平;最后,養老金的替代率低。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在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與其在工作的時候領取的工資之間的一個比率。一般情況下這個比率要在70%左右,這個比率代表著勞動者在退休后的生活并沒有因為工作而造成巨大的影響,但是目前我國的養老金替代率數據為59.2%,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四)人口老齡化比例增加,養老負擔加重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醫學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口老齡化的情況逐漸加重,再加上早年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新生兒的數量其實相對比較少。當前獨生子女的數量越來越多,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情況也屢見不鮮了,這種情況下的夫妻雙方所承擔的養老壓力是非常大的,四個老人的養老壓力加上一到二個孩子的教育壓力,這對于年輕夫妻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贍養壓力。所以,現在的社會上出現一個奇特但是有很普遍的情況,就是“啃老族”。他們給予孩子一個非常好的教育模式,但是并沒有其他的資金和精力去照顧老人,同時還需要老師幫助他們照顧孩子,甚至繼續供養他們生活。
三、基于家風視域下的家庭養老改善策略
(一)德治與法治相結合,保護老齡人合法權益
孝道文化是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被傳承與發揚。孝道是一個德治問題,是道德上的一個牽絆,但孝道在我國得以傳承和保留發展單單依靠德治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有法律的保護。現在的家庭養老同樣也需要堅持德治與法治相結合,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到侵害。2013年我國修訂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老年人的贍養問題用法律的形式進行一個規范,給予養老一個法治上的保障。
(二)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首先,要給養老提供資金上的支持。無論是何種養老方式,資本都是一個基礎,是養老的一個經濟上的保障。當前的養老最大的問題還是來源于資金上的不足,很多人因為老年俱樂部以及老年公寓的龐大支出而放棄。所以就需要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給予社會養老保險一個資金上的支持,以增加居民的經濟收入,來減輕養老壓力;其次,保證養老金政策的公平公正。有效控制一些公務員和國企企業的養老金比例的問題,盡可能保證資金的平衡,縮小貧富差距,保證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公正;最后,強化個人的養老保險意識。幫助人民意識到養老保險金的責任意識,以增加個人的養老資金積累,當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并不能夠給予一個完善的保障的時候,還可以用自己積累的資金給予自己一個真實的安全感。
(三)養老和“二胎”生育激勵政策
這一個政策主要是針對當前的養老現狀制定的,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更向往追尋當下的自由,然而由于生活壓力和就業壓力猛增,“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在新生代家庭中正逐步淡化,他們不愿意生孩子,他們享受自己當下的生活。所以,在當下家庭生活氛圍越來越弱化的當下,有必要實行一個新的激勵政策,比如開放二胎、以及二胎生育的激勵政策,采用一些優惠補貼的養老政策,讓人民主動擔這份責任。二胎政策主要是針對當前的獨生子女養老壓力和人口老齡化問題開放的政策,主要是為了扭轉當下越來越單薄的家庭組織,增強家庭對抗一些風險的能力。而中國是一個特別注重家庭觀念的國家,所以無論在中國實行何種養老政策,都應該保持與家庭養老之間的聯系,且家庭養老不同于其他養老方式的一點是它所特有的精神支持與安慰,這是真正的親情關懷的養老,是任何一種養老方式都不可代替的。
[參考文獻]
[1]中國人養老觀念的轉變與思考[J]. 朱海龍,歐陽盼.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5(01).
[2]從孝到養:傳統法律觀念的現代轉變[J]. 李愛榮. 開放時代. 2010(09).
[3]弘揚傳統孝道文化,關注農村養老問題[J]. 安云鳳. 齊魯學刊. 2009(05).
本文系2017年度保險職業學院科學研究課題《家訓文化融入養老服務與管理的創新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201707B.
(作者單位: 保險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