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洪 朱彤
摘要:為了進一步深刻領會延安精神,本人親自到延安大學進行專題學習考察,對延安精神的現實意義又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本文從延安精神的內涵入手,進一步闡述了延安精神的現實性。
關鍵詞:延安精神;內涵;現實性
2018年7月底,有幸到教育部指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修基地——延安大學,參加以“走進革命圣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專題培訓和實踐教育研修。七月的延安,天空云闊,碧空如洗,給人格外精神抖擻。雖然短短五天,但內容豐富,教學方式多樣,有理論專題講座,現場實踐教學,激情教學,小組討論。從授課老師慷概激昂、聲情并茂的講授中,全面了解了延安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尚品格,深刻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豐富內涵,見證了一個嶄新的中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如何從黃土高原這一口口窯洞里走了出來,也使“職責”、“奉獻”、“信仰”這些詞有了生命和鮮活起來。本文就延安精神內涵和現實性談談自己新的粗淺認識。
一、延安精神產生的歷史背景
1934年中央紅軍面對蔣介石國民黨第五圍剿失利,被迫進行二萬五千里的長征,1935年到達陜北,從1935年到1948年十三年里,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這里領導和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延安成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的指揮中樞和戰略后方,成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在這里運籌帷幄,作出了一些列關系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重大決策。在抗日戰爭時期物質極其短缺的情況下,廣大軍民開展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大生產運動、開展了延安整風運動等等。在革命實踐和建設中,形成了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南泥灣精神、張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等等。更重要延安是毛澤東思想從形成、發展到成熟的圣地,毛澤東關于中國革命的政治路線問題、軍事問題、黨建問題、哲學問題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理論著作大多數是在延安撰寫的。在這里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二、延安精神的內涵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的一種革命精神,因在革命圣地延安誕生,所以稱為“延安精神”,主要內容: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理論聯系實際、不斷開拓創新,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這些構成了延安精神的主要內容。
(一)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是中國共產黨公開樹起的一面旗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是延安時期黨和根據地軍民進行革命斗爭的政治保證。延安時期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是立足最低政治綱領,胸懷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偉大斗爭中鍛造鐵一般的理想信念和鐵一般的紀律。瓦窯堡會議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在抗戰時期,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就成為共產黨人奮斗的政治方向。延安時期形成的“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路線,這條總路線,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因而成為正確的政治方向。把培養高素質干部作為“戰斗任務”來實施,成功解決了培養和造就什么人這個關鍵問題。毛澤東說:“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因此,有計劃地培養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們的戰斗任務。”抗大是培養抗日鐵軍骨干的學校。針對張國燾宗派錯誤和王明組織上鬧獨立性,少數軍隊干部存在軍閥主義、黨政干部存在山頭主義問題,中央嚴明政治紀律,并立起政治規矩,強調黨員必須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則,中央委員如果沒有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及書記處的委托,不得以中央名義向黨內外發表言論和文件;中央委員不得在中央委員會以外對任何人發表與中央委員會決定違反的意見,亦不得有任何相違反的行動。1941年7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過《中央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列舉了黨內違反紀律的現象,指出應當在黨內開展反對分散主義、獨立主義、個人主義的斗爭,要求嚴格檢查一切決議決定之執行,堅決肅清陽奉陰違的兩面性的現象。對于屢教不改的,必須及時預防,加以紀律制裁。這些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用實事求是來概括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也是在延安時期實踐證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達到實事求是,只有實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既是黨的思想路線,也是黨的優秀品格和優良作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沖破教條主義的束縛和禁錮,確立起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1938年10月,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延安整風鑄黨魂。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展現出共產黨人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精神風貌。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把調查研究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的中間環節和橋梁,這是毛澤東確立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又一個特點。中國近現代愛國主義者和民主主義教育家黃炎培當時就說在延安“就我所看到的,只覺得一切設施都切合實際,而絕對不唱高調,求理論上好聽好看。毛先生說,做了中國共產黨,看不見中國,只看見書架上的馬列書籍,這種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還是少一點好”。總之,中共的政治作風已變了,不是變向別的,而是變得平凡,變得務實。
(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局部地區建立人民政權并不斷擴大執政區域的重要時期。中國共產黨歷來把為中國廣大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時期又響亮地提出“為人民服務”的口號并在全黨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要始終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這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之一。為人民服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最根本的政治立場。是共產黨人應有的價值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小人物,大精神。張思德就像延安清涼山上的一顆小草。我們隊伍里到處都是這樣的人,平時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也注意不到他們的存在。但是,他們都在全心全意地、默默無聞地為老百姓做事,因而贏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擁護。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人的道德觀。學習白求恩,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要堅持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樹立了“只見公仆不見官”的為民形象。延安時期全黨上下形成了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面向群眾、服務群眾的良好工作作風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我們一切工作的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
(四)理論聯系實際、不斷開拓創新
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科學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成功地推進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在理論上實現第一次歷史飛躍的時期,毛澤東同志的許多重要著作,如《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時期完成的。
(五)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中國共產黨是靠艱苦奮斗起家的,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事業是靠艱苦奮斗不斷發展壯大的。艱苦奮斗是一種革命情操。美國進步女記者與作家斯特朗說:“黨的負責干部住在寒冷的窯洞,吃著簡單的飯食,憑借微弱的燈光,長時間的工作。那里沒有講究的陳設,很少物質享受,但是住著頭腦敏銳,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美國友好人士約翰.科林說:“在延安,我被共產黨人為目標奮斗的精神所感動,人們在空氣中可以嗅到這種氣息,他們的衣服破爛不堪,他們的裝備缺槍少彈,但他們有為目標奮斗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奮發圖強、銳意進取的創造精神。毛澤東稱贊王震“有創造精神”。他說:你們一不靠國民政府發軍餉,二不靠邊區政府發軍餉,三不靠老百姓發軍餉。你們依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戰勝了困難。這就叫創造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崇尚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高尚品德和保持生機勃勃、樂觀向上的工作作風。陜甘寧邊區政府繼承和發揚了中華蘇維埃民主政府的光榮傳統,養成了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風尚,從邊區政府主席到鄉長,除了津貼有點差別之外,其它衣食住行完全平等。在邊區行政長官每月最高的津貼也只是5元,各縣縣長每月津貼2元半,每天糧食1.25斤,菜錢4分。邊區政府每月辦公費30元,縣政府每月辦公費平均在20—30元之間,分區每月15元,鄉政府只有1元。但財政簿上各級政府辦公費卻從無“赤”字,整個鄉政府內只有鄉長一人脫離生產,然無薪金,每月收入就是上述規定的津貼費。在少拿錢多做事,甚至不拿錢也做事的原則之下,為抗日的事業及人民的利益而奮斗。
三、延安精神的現實性
延安精神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它沒有過時,在現時代仍然有著偉大的現實價值,它是激勵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振興而奮斗的精神力量,始終是我們黨不斷取得事業勝利的思想保證。
(一)發揚延安精神,就是要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從延安精神中汲取理想信仰的力量,努力成為牢記使命、奮發有為的模范。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靈魂,它集中體現在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上。而堅定的理想信念則是共產黨人永不枯竭的原動力。為此,要做到“心中有黨”、信念堅定。就是要通過加強黨性修養,補足精神之“鈣”,用信仰塑造靈魂,解決好理想信念動搖、信仰迷茫、精神迷失、黨性修養缺失、不講黨的原則等問題。就是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對黨忠誠,信念堅定,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執行黨的紀律和規矩,真正做到頭腦清醒、立場堅定。
(二)發揚延安精神,就是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延安精神中汲取追求真理的力量,努力成為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模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也是我們干事創業的科學方法。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就是要做到“心中有責”,敢于擔當。一要履行好使命責任,就是要牢記使命、奮發有為;二要履行好崗位職責,就是要在其位、謀其政、建其功;三要履行好擔當責任,就是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矛盾面前敢于迎難而上、危機面前敢于挺身而出、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 失誤面前敢于承擔責任、榮譽面前不爭功。
(三)發揚延安精神,就是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黨的群眾路線,從延安精神中汲取人民至上的力量,努力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模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也是共產黨人的終極價值追求。服務群眾、贏得群眾,是延安時期的基本經驗。為此,要做到“心中有民”,服務群眾。就是要尊重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解決宗旨意識淡薄、忽視群眾利益、漠視群眾疾苦等問題,永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就要從延安精神中汲取這種服務群眾、贏得群眾的強大凝聚力。一要解決好立場問題,就是要把屁股牢牢坐在最廣大人民群眾一面。二是要解決好感情問題,就是要把人民群眾當朋友、當親人、當父母、當上帝,甘當人民群眾的學生、勤務員、公仆和兒子。三是要解決好本領問題,就是要加強學習和實踐鍛煉,增長才干。四是要解決好途徑和方法問題,就是要堅持群眾路線,掌握新時期群眾工作方法。
(四)發揚延安精神,就是要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延安精神產生于民主革命時期,由于我黨不斷創新,開拓了一條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道路,也正是這種銳意創新的精神推動自身不斷進步。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是需要這種勇于創新,敢于迎接挑戰,突破自我的精神力量。國際社會的競爭更多體現在科技方面的競爭,科技的競爭源于創新人才的競爭。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為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以及提高國際競爭力提供動力支持。
(五)發揚延安精神,就是要始終保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從延安精神中汲取矢志奮斗的力量,努力成為永不懈怠、廉潔自律、勤奮工作的模范。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延安精神的顯著特征,也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一貫的精神風貌。為此要做到“心中有戒”,嚴守規矩。心中有戒,就是心中要有黨章、黨紀法規的 “戒尺”,中規中矩,不闖紅線、不觸底線、不越雷線。嚴守規矩,就是要按照紀律和規矩辦事,堅決反對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解決權力任性、無所顧忌、亂作為的問題和不作為、慢作為的問題。正確使用權力為人民辦好事、解難事,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堂堂正正為官。
周恩來同志講過:“是延安人民用小米養育了我們,沒有延安就沒有新中國。”延安是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延安精神是我們黨和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至今仍具重要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鄧小平同志講:毛主席的“實事求是”,過去我們打仗靠這個,今天我們搞建設搞改革還是要靠這個。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取得的許多人民滿意的業績,可以說都是延安精神的弘揚和再現。反之,許多人民群眾討厭、唾罵的人和事,許多不良社會現象社會風氣都是對延安精神的背離所產生的后果。眼下要緊的是做好延安精神與當今時代的“對接轉化”工作。胡錦濤同志曾在考察延安安塞縣聯系點時指出:要用延安精神推動科學發展。我們應該大力學習、宣傳和弘揚延安精神,發揚優良革命傳統,爭取執政、建設和改革的更大光榮與成績。習近平同志講: “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留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天,全面從嚴治黨要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要把抓理想信念貫穿始終,提高辯證思維、系統思維能力,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我黨和人民事業艱苦奮斗、不懈奮斗。”總之,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實現“中國夢”,我們必須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同時吸收借鑒國外先進思想。延安精神作為我黨的靈魂,在新時期應繼續弘揚并發揮其堅定的信念價值、人本價值、求實價值、勤儉價值和拓新價值,為國家的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9.
[2]朱佳木.什么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以及應當怎樣弘揚延安精神[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0(10):1.
[3]程茹.論延安精神的現代轉化以及價值意蘊[J].商業文化,2014(8).
[4]田雨.延安精神及其當代價值論析[J].傳承,2014.
[5]薛景春.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研究[N].市場信息報,2017-09-15.
(作者單位:云南開放大學,云南 昆明 650023;昆明開放學院,云南 昆明 6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