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添欣 張多來
摘 要:
五大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具有內在統一聯系的集合體。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實踐執行五大新發展理念對我國的發展行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五大新發展理念;內在聯系;重大意義
一、深刻認識五大新發展理念的含義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就是五大新發展理念,這個以人民為中心的新發展理念,是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提出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這五大新發展理念就是我國發展路上的路標,指導著我們的大方向和行動。創新就像是對發展起著總驅動作用的原動機,作為這五大發展理念的核心,被放在了首要位置。協調就像是讓各項平衡發展的標尺,是讓發展更為健康的內在要求。綠色就像是緩和人與自然關系的調劑,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開放就像是祖國向世界勇敢行進的船只,是讓國家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而共享則像是讓人民參與并公平享用改革成果的刀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五大新發展理念總結經驗、立足國情、順應時代、合乎規律,是科學的發展理念,以此為引領性的旗幟,勢必推動國家和民族的發展。
二、準確把握五大新發展理念的內在關系
簡單地說,五大新發展理念的內在關系是: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發展的必要條件,開放是發展的必經之路,共享是社會主義發展本質要求。
習近平把創新發展放在五大新發展理念之首,強調核心位置,創新發展理念是方向、還把其形容為鑰匙。抓好了創新,即在發展中占據主動地位,發展的效率將大大提高,亦將推動社會經濟等多方面發展。發展只有解決好這第一動力問題,才能驅動其他發展。
協調發展新理念被擺在五大發展理念中的重要位置,是發展的基調。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失衡問題,像區域發展、城鄉發展、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等等,都有著小兒麻痹癥的癥狀——“一只腿粗一只腿細”。這樣不平衡發展是難以持續下去的。協調發展并不在于平均主義,而在于統籌兼顧補短板,注重平衡漲后勁。只有“兩腿協調”了,才能行穩致遠。
綠色發展就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人類必須明白,自然的力量既能養育人,又能摧毀人,人類的發展若是以破環自然為前提,與自然的規律相沖突了,必將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斷送了發展的道路。人類在發展的同時也應尊重、保護、順應自然,奉行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發展與協調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相關聯的,在發展經濟,注重物質財富的同時也要協調發展好生態文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生產、生活、生態并重,讓人們共享美麗和諧的環境。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要靠綠色發展來支撐。
開放發展對于中國國情或是世界發展趨勢都是必然的,至關重要的。中國人永遠都不能忘記過去閉關鎖國,落得個挨打的局面,如今十九大在憲法中寫入“堅持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然而對外敞開國門,雖有利于發展開放型經濟,但由于國內外形勢同以往已有很大的差異,勢必會面臨著較大風險與挑戰。這時我們既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又有我們互利共贏的立場和戰略,豐富對外開放的內涵,獨樹一幟,才能弄潮于這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中,讓世界重視我們的發聲,構建人類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共享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所在。共享發展的內涵在四個方面: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漸進共享。即全民參與,共同建設,人人盡力,各得其所,全民共享國家各個方面的建設成果,人們的權益也有所保障,邁向全面小康,共奔富裕路。這共享的過程也是循序漸進,不斷完善,向公平正義靠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始終堅持發展為人民,發展靠人民,人民共享成果。
五大發展新理念相互貫通、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五大新發展理念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是指引我們走向全面小康的行動指南,是照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燈塔,是我們由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指導思想。
三、充分認識五大新發展理念的重大意義
五大新發展理念就如同指揮家一般,指揮得好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樂章才能奏出那份美好、自信和繁榮,充分認識五大新發展理念具有重大意義。
1、充分認識五大新發展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論指導意義。
五大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創新始終被放在五大發展理念的第一位置,得到了廣泛的重視,貫穿了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就制度創新方面,前些年中石油、大唐集團、寶鋼集團等多家央企紛紛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此外,社會也掀起一股全民創新的風,像科技創新方面,今有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還有特高壓、核電和航天領域的技術也是領先世界的,這都是國人的驕傲。互聯網是當今時代最成功的科技革命成果之一,人們從中獲更多的幸福感,享受美好生活。
但我國在某些核心技術上依舊落后于別國,不少東西都要買專利,以至于我們在發展的道路上吃了不少虧。曾一度熱議的中興事件,中興過度依賴美國的芯片了,被美國全面封殺,這說明我們核心技術不夠硬,杠不過人家,但中國人決不低頭,奮起直追,大眾創新,讓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像華為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最近一直在研究那最核心的芯片,創造我們本土的知名品牌,并讓其走向世界。保持這樣的氣勢和自信心,并將創新精神運用到各個領域,勢必推動國家和民族的發展。
2、充分認識五大新發展理念具有重大的實踐指導意義。
理論來源于實踐,又要指導實踐。協調發展,既是發展的手段,又是發展的目的,是手段和目的統一。發展不是平均主義,齊頭并進,應該有先有后,有快有慢,如沿海和東部地區,先富裕起來,再讓先富帶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在這時協調發展就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改造開放40年實踐證明,只有依賴協調發展,才能共奔富裕路。城鄉協調發展,也是協調發展中一個重要環節,蘇州推行城鄉一體化,推進“三集中、三置換、四對接”,優化城鄉資源配置,使110萬農民變市民,農業農村現代化,縮小城鄉差距,完善社保醫保就業等體制,讓人們在改革發展中提高生活水平,讓更多的人們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共享改革紅利。
3、充分認識綠水清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這對新時代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習近平指出,綠水清山就是金山銀山。新時代要堅持把綠色發展這一理念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中。如浙江安吉縣,綠植覆蓋率高,生物多樣性好,空氣清新宜人,在旅游文化領域將會大有作為,美好的自然生態環境讓其未來發展潛力無限,這真是把綠水青山變作金山銀山了。還記得曾觀賞過《又是鶴來時》的視頻,被莫莫格自然保護區的美景深深震撼了。當時正值候鳥北歸的時節,由于其極佳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許多種類的鳥都在那落腳。其中白頭鶴、灰鶴等體態優美,但瀕臨滅絕了,驚艷的同時也不禁感到惋惜,我們是否能維持這份靈動,保住這片藍天,讓我們的后代留著美好的自然資源?
過去曾出現過度追求經濟增長而忽視了生態環境保護,導致生態危機,如霧霾、大氣、土壤、山林、水資源等問題,使人觸目驚心:癌癥村、畸形禽鳥、一池塘翻白肚兒的魚、顆粒無收的莊稼田等等……這種聞者為悲傷的事太多太多了。人類試圖戰勝自然,違背自然規律,終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綠色發展新理念就是要求我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像對待生命一樣呵護自然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自然才會給我們帶來不可估量的財富。
4、充分認識開放發展新理念,對中國的和平發展和世界的繁榮進步都具有重大的歷史指導意義。
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整個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科技、教育飛速發展,人民生活從溫飽到小康,基礎設施建設大大促進國家發展,國際地位也不斷提高。在對外開放發展的大海上,我國更是敢于迎接世界挑戰,一路上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像“一帶一路”就是獲得多方贊賞的創新發展的重大舉措。
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途經過許多國家,不少國家擠破頭也想加入一帶一路這一高瞻遠矚的偉大設想。這是順應了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潮流,促進了各國的人文交流、友好貿易往來,進一步實現各國間開放包容、和平發展、互利共贏。中國向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為構建人類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作出自己的努力。
5、充分認識“以人民為中心”的新發展理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我們黨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執政為民是黨的執政理念,以人民為中心的五大新發展理念是黨的宗旨和執政理念的生動體現。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民對社保、環境、政治權利等的需求日益強烈,目前在人民衣食住行、社保醫保、教育就業、食品環境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盡管不同地區、不同方面仍有差異,但差距已在不斷調節與完善中漸漸縮小,每個人所享受的“蛋糕”和他們的努力與付出成正比,各得其所,保持相對公平。保障民生的同時讓每人都共同享有參與社會和祖國發展、讓自己人生出彩的機會與權利,享受公平公正,齊奔富裕路。我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引下,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定實現。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M》,2018年版,第207-209頁,292頁-296頁。
[2]搜狐網搜狐社會 白城鎮賚:又是鶴來時, http://www.sohu.com/a/227121567_433073
[3]宣講家網 城鄉一體化蘇州經驗:一張圖三集中三置換和四對接,http://www.71.cn/2012/1106/691745.shtml
[4]中國證券網 多家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破局, http://news.cnstock.com/news,yw-201403-2967284.htm
(作者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廣東 廣州 51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