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天 袁毅
摘 要:意象作為詩歌情感的寄托,常被稱為詩歌的靈魂,但從詩歌寫作的本質來講,詩歌是以表達詩人情感為首要目的,意象只是對描述的延伸,是將詩人的情感具體化、形象化的載體,純粹的詩歌應多留出供讀者思考的空間,并非將思緒限制于某一具體事物。根據靈感去創作,從人本身的聽、視、觸、味等感官出發,寫出最真實的情感。
關鍵詞:非意象;純意識;事象;現代詩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長,現代詩歌作為一種最簡潔的表達情感的方式,被人們長期追捧,詩歌里面的意象元素也在不斷豐富,但是否可以另辟新徑,將詩歌中的意象淡化,甚至是移除,那也許會是一種新的體驗。本文旨在從非意象化的角度闡述詩歌的寫作思維,并嘗試提出一種新的設想——純意識詩歌。
二、詩歌無意象化的可能性
意象二字,拆開來看,意就是作者的感受,象是將感受形象化的載體,可以把意象理解為作者寄托感情的對象,但這個對象是否必須?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不同事物的追求也不盡相同,1909年在英美興起的意象主義運動看似轟轟烈烈,但不出10年,在1917便已夭折,后來的評價是這樣的“意象派運動充滿了自嘲的意味。首先,詩集中的詩篇常和宣言中的原則不相吻合,(我們該信哪一個——實踐還是理論?)意象派詩人的一位D·H·勞倫斯,他的作品即在意象派詩集中出現,又在另一個理論和實踐上都迥然不同的流派的詩集中出現”。[1]p7這大概已經說明了問題,對于古體詩歌,1914年休姆在論現代詩的講演中重復了斯托勒的感受:“(這)是我反對詩律的理由:它使人們沒有詩的靈感就寫詩,而他們的頭腦(原文如此)中并未充有新的意象。”[1]p7 現代詩歌本應是自由體,無意象之說,意象是詩歌靈魂的說法也就站不住腳了。
就現代詩而言,詩中如果沒有具體的現實事物,也就是說沒有形體來讓詩人托物言志,也許會是另一種體驗,有一首詩這樣寫:生命如此短暫/落下的遺憾也許知者甚少/期待的只是被呼喚乳名/十年之久//恕上帝定下生死/關上那扇窗/不必等待/且將那慈祥留在喉間/閉眼,恬淡呼吸。詩中的形體只有窗和喉,但并未賦予這兩個形體具體的含義,此時的詩歌是抽象化的,由讀者去給予其中的意義。
不可否認意象的強大,它使得詩歌不再像清風一般飄忽不定,賦予詩歌以肉體,讓讀者更容易進入詩人的世界,了解詩人所想,所表達、期待的東西,也更易置身其境。但是詩歌脫離意象會是怎樣的效果呢?
舉例來說,如果詩人寫月亮代表了思念,看到月亮便是家鄉的方向,那么當讀者讀起這首詩時,再去看月亮,必然會聯想自己的境遇,或許是思念親人,或許是思鄉,和詩人有種情投意合的錯覺,覺得這首詩就是自己的心聲,月亮便是思念的象征性物體。就像世界上不會存在兩片相同的葉子,人也是不同的個體,每個人的思考方式多多少少會有所差異,月亮不只是思念,還有團圓、愛情、凄冷等等象征意義,寄托思念的不止是月亮,還有楊柳、酒杯、歌曲等等載體。如果一首詩歌中只是寫出詩人此時的所思所想,不去提及月亮的話,讀者也不會將想象力限制于月亮的思念中。
1908年10月21日,龐德在給美國詩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一封信中,把他的“詩藝的最終成就”寫為:
1.按照我所見的事物來描繪。
2.美
3.不帶說教
4.如果你重復幾個人的話,只是為了說得更好或更簡潔,那實在是件好的行為。徹底的創新,自然是辦不到的。[1]p7
詩人是最敏銳的群體之一,聽、視、觸、嗅等等都是可以帶來靈感的感覺。雖然無意象詩不得含有視覺上的形體,但可包括其他感覺上的現象。[2]在寫作中只是寫出自己的意識,并不將具體的事物牽扯進來,不做比喻,那么詩歌的無意象化就會實現。例如冰心的《黃昏》上帝啊!/無窮的智慧,/無限的奧秘,/誰能夠知道呢?/是我么?是他么?/都不是的,/除了你從光明中指示他,/上帝啊!/求你從光明中指示我,/也指示給宇宙里無量數的他,阿們。在這首詩中,只是寫出了自己的意識,并未對其潤色,無意象的詩歌就是如此,寫出來的只是內心渴望表達的,不摻雜任何具體事物,抽象化的表述滿足美的渴望,也留給讀者足夠的想象空間。臺灣著名詩人蘇紹連指出,形象經由意識轉化成意象,意象的依據是形象,而形象的構成一定要有形體,所以若一首詩當中沒有形體存在,那就是無意象詩歌。[2]
詩歌追求的是無限的意境,讓一百個人來讀會有一百種不同的體驗,那么抽象化詩歌則必不可少,詩歌的無意象化也就會存在。
三、純意識詩歌的藝術特征
維吉尼亞·伍爾芙是著名意識流文學的奠基者,意識流文學主要是利用人飄忽不定的潛意識,用文字表現主觀印象和感性活動,讓藝術描寫的筆觸深入人物意識中。[3]
詩歌是最簡單的表達方式,是詩人對生活感觸的描述,將意識流加入詩歌之中也就是純意識詩歌,它的寫作正是基于對心靈深處的瞬間刺激,由此爆發出來的強烈情感,這樣一首詩歌就主要不是去描述某一事物,而是去抒情,這正是把握了詩歌的本質特征。
3.1詩歌事象化
當一首詩歌移除意象后會飽含深意,只是利用詩人敏銳的覺察力去描述,去談自己的感受,這時詩歌只會去表達,去描述詩人當時所思所想,不必牽扯進來其他事物,詩人要做的是將心交給文字,文字自然會尋找讀者。
純意識詩歌講求事象化,事象即對一件事情的描述,記錄事情的發生。“事象化是事件過程中的直接呈現,以敘事為主要手段,客觀而平靜地打開對象,避免主觀修辭因素,形成更為外露的現實語境,它與傳統詩藝迥異其趣。”[4]早在宋朝宋詩中事象已有萌芽,”‘紀事、‘紀其事、‘記事、‘記之、 ‘以紀等提法在詩歌領域中變得非常常見。以詩紀事的傾向,使得詩歌中景物類、形象性的內容有所減少,而行為性、動態性、過程性的內容有所增加。”[5]
事象化的詩歌是描述發生了或即將發生的事情,敘述詩人的所作所為以及對這件事的想法,并不具體到某一特定的物質載體。
3.2情感的瞬間爆發
在寫詩時應該是根據靈感的爆發,并將其抓住,不摻雜其他雜質,甚至不用過多的思考,當某物觸動心靈或是表達內心所向,抓住靈感將詩歌一氣呵成,不使用任何喻體,也就不會禁錮思想,就敞開想象去創造、去創作。比如看到風吹過樹葉,想起多年前還有過此時的場景,就去寫,用筆頭記錄下自己此刻的想法,不管她是什么,怎么樣,對與錯,寫下來,鑄造成詩歌,就是一種成功。
“劉勰在《情采》篇中強調‘為情而造文,反對‘為文而造情,指出‘故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6]不嬌柔,不造作,不為了寫作去執筆,也不為文字而曲膝。如果寫不出來就停止,不為任何一個字費工夫,最純粹的詩歌用最純真的態度,利用剎那間電擊般的心動去描繪一個場景,寫下感觸即可。
有一首《下一個清明》這么寫:下一個清明也是雨天/我在這頭等你/冰冷,微咸的思念/在夢中會沐浴一場陽光//空氣里還留有溫柔/劃破夏天的念想/第一縷清香送給不舍/隨后的留給吶喊、淚水、瘋癲//下一個清明也有狂風/你要等我回來/顫抖、抽泣、輕輕呼喚/沉默是今天的晚餐。因為是清明,因為是雨天,所以想到的是下一個清明的狀況,就是利用一時的情感爆發,觸動心靈的場景去描繪,甚至是啼哭,寫下詩人的情感、意識。
3.3留有無限的臆想
詩歌追求的是意境之美,越是簡單的東西往往營造的空間越大,不用條條框框去束縛思維,就像給思想插上翅膀一樣,放手讓她飛翔,多高多遠都不用去管,詩人要做的就是給天空中加上云朵、陽光,讓詩歌的天空多些晴朗的象征,但這些晴空里的東西可有可無,甚至觸摸不到,讀者想要去哪,任其馳騁便是。
要想留有臆想的空間,營造意境是前提條件,蒲震元認為,“意境就是特定的藝術形象和它所表現的藝術情趣、藝術氣氛以及它們可能觸發的豐富的藝術聯想與幻想的總和。” [7]p21用文字去記錄意識,用純意識去描繪場景,半抽象化的場景就是意境。這樣利用瞬時思維表達出來的意境,并不是虛實結合,不以實體去限制思想,也就會留有更大的臆想空間。
四、純意識詩歌的發展空間
現代詩與古詩相比最大的特點在于形式上自由、開放,平鋪直敘的描述過去、現在,或是基于過去某一時刻的事情對現在、將來的感觸和思考。
意識流自1918年梅·辛克萊在評論英國陶羅塞·瑞恰生的小說《旅程》時引入文學界以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不僅是在小說領域,在戲劇,詩歌中的表現也不容小覷,那么純意識詩歌的發展也許會成為詩歌的另一種寫作手法。
殘雪在面對湖南某高校老師的訪談中回答要扎進人性的深層海洋——潛意識,將其運用到創作實踐中,并發動創造力。她相信這類文學是站得住腳,并經得起歷史考驗的。[8]p8筆者認為,如果意識流在詩歌中大量使用,不僅是對意識流的發展,更是對現代詩歌舞臺的擴建。
五、結語
詩歌在中國的發展已經歷千年之久,不管是詩經、楚辭、樂府民歌,還是唐詩、宋詞、元曲,它們都是一脈相承,但又風格迥異,都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就像歷史在發展一樣,沒有東西是亙古不變的,詩歌也在新世紀不斷進步發展,以適應現代生產生活。非意象化詩歌也許稱得上是一種趨勢,將純意識融入詩歌則是一種新形式,由于筆者能力有限,純意識詩歌的發展還有待更深層挖掘。
[參考文獻]
[1][英]彼得·瓊斯.意象派詩選[M].tr.裘小龍,廣西:廣西新華書店,1986.7.
[2]蘇紹連.無意象詩·論──意象如何?如何無意象?[J].吹鼓吹詩論壇13號次:7-27.
[3]鄔躍生.從《星期一或者星期二》看意識流小說的特征[J].廣西社會科學,1998(2):103.
[4]陳忠義.現代詩語新論: 意象、非意象化、無意象之糾結[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10):95.
[5]周劍之.從“意象”到“事象”: 敘事視野中的唐宋詩轉型[J].復旦學報 2015(3):50.
[6]王澤龍.《中國現代詩歌意象論》[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7.
[7]蒲震元.中國藝術意境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8]殘雪.殘雪文學觀[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陜西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