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帥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戶外自助旅游的興起,自助旅游事故頻繁發生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時也妨礙旅游行業的發展。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個人戶外自助游發生事故的責任承擔問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尚未對戶外自助旅游事故這一新興問題作出明確的規制。依據傳統法律法律,旅游者自身往往作為受害者,未對其責任作出任何限制。但目前,戶外自助旅游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旅游者自身,應當在立法上對其責任作出明確的限制規定,完善應對戶外自助旅游事故的法律制度。
關鍵詞:自助旅游;責任承擔;風險自擔;救助費
一、戶外自助旅游的風險
戶外自助旅游是指自助旅游者獨自或共同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選擇和安排戶外旅游活動旅游的方式。戶外自助游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旅游方式,是自助旅游中專業目的較突出的一個分類,主要包括自助游、極限探險自助游、特殊興趣自助游(如登山、攝影、滑雪等)、江河湖濱自助游、山野鄉村自助游等。[1]其最大特點就是以危險程度較高的山林野外為旅游目的地,旅游形式接近于探險,無固定食宿保障,無路時以徒步為交通方式,也沒有旅行社等旅游中介提供安全無保障[1]。顯然,這種自助旅游發生危險的系數較高。然而,正是因為戶外自助游危險程度高具有挑戰性,“驢友”們以年輕人為主,往往借助網絡平臺發出挑戰極限的“英雄帖”,更有甚者故意以危險的戶外探險為賭約,他們有的漂流大江大河,有的攀爬絕壁,甚至還有步行進藏的。這些挑戰雖新奇刺激,但也具有很大的危險性[2]。因此驢友戶外自助旅游遇險頻繁,被困、墜崖、失蹤、翻車等事件時有發生,引發了國家和社會廣泛的關注和爭議。據中國登山協會統計,2016年發生登山戶外運動事故總人數1268人,受傷事故114起,受傷人數146人,死亡事故54起,死亡人數64人,失蹤事故3起,失蹤人數3人,無人員傷亡事故140起。其中群體性死亡事故(3人以上死亡)2起,死亡12人。與2015年相比有大幅增長[3]。
二、戶外自助旅游者責任適用自甘風險原則
戶外自助游事故多發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助旅游者自身缺乏安全意識、自助旅游準備不充分,為了追求驚險刺激使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故戶外自助旅游者自身責任不可推卸。
所謂自甘風險是指已經知道有風險,而自己自愿去冒風險,那么,當風險出現的時候,就應當自己來承擔責任、承擔損害的后果的原則。在大陸法系國家,自甘風險是侵權行為免責的事由之一。國外也有國家對“自甘風險”適用的領域明文規定,如《埃塞俄比亞民法典》規定:
“在進行體育比賽的過程中,對參加體育比賽的人或在場的觀眾造成傷害的人,如果不存在任何欺騙行為或者對運動規則的重大違反,不承擔任何責任[4]?!痹谟⒚婪ㄖ?,自甘風險,稱為“Assumptionofrisk”,也是美國許多州所確立的侵權行為違法性阻卻的事由之一,尤其在體育比賽過程中。自甘風險原則的構成條件有:1、活動具有正常智力水平一般可預見的危險性,比如登山、探險、攀巖、漂流等競技性體育運動;2、行為人不是為了履行某種法定義務,而是為了獲得某種利益而面臨危險,比如為了快樂感、勝負欲等從事危險活動;3、損害必須是本可以避免的,比如說不參加攀巖就不會受到這樣的傷害,而自己在明知的前提下還要參加[5]。以上三個構成要件的要求與戶外自助旅游是基本符合的,戶外自助游具有危險性這顯然是正常人可以判斷的;戶外自助旅游者不是覆行法定義務,而是為了追求新鮮刺激感、挑戰感而進行自助游面臨及可能發生的危險的;戶外自助游的危險也當然是可以避免的,不去冒險參加就不會面臨危險。綜上,戶外自助旅游者顯然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戶外自助旅游者自身為其戶外自助游可能發生的風險承擔責任是符合情理、常理和法理的。自甘風險原則可以在這里使用也毋庸置疑[6]。
三、戶外自助旅游者之間的責任承擔
戶外自助游之間的責任承擔難以判斷,其原因多樣。首先,從形式上說,戶外自助游者之間是自愿組織到一起的自助旅游團體,各個旅游者基于共同的戶外自助游相互間沒有任何實際的或潛在的經濟聯系。所以很難在法律上予以認定;其次,戶外自助游的旅游者之間多為較親密的朋友等關系,發生事故后如不合理處理可能會引起極大的社會矛盾。故如何解決戶外自助游之間的責任承擔問題極為重要。
(一)戶外自助旅游成員間責任承擔
一般情況下,我國司法實踐中將成員之間的救助義務定義為道德救助義務,只有具有明顯過錯時才承擔責任。即在戶外自助旅游中提倡的是互相幫助、遇險 救援的團隊精神和道德風范,顯然在戶外自助旅游中提倡的救助義務也是道德義務[7]。用刑法上的期待可能性理論來講,即在自然災害或意外事件發生的瞬間,強行要求成員之間履行救助義務不具有期待可能性,從法律上判斷成員間是否盡到救助義務也是不現實的。如果僅憑當事人生還與否或身體是否受到傷害的事實進行認定,顯然也是不恰當的。
(二)戶外自助旅游組織者責任承擔
根據上述分析,非營利性戶外自助游的組織者與其他成員間無基于戶外自助游而發生的經濟關系,故其責任承擔應以過錯責任為原則。關于戶外運動人身損害組織者責任的法律規定,一是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3)20號)第6條第1款,二是依據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侵權責任法》第37條[8]。按文義解釋理解前述兩法律規定,戶外運動組織者應為“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和“群眾性活動”組織者,其在戶外運動人身損害發生后的責任承擔應是未盡安全保障義務的過錯責任和已盡到安全保障義務而不承擔責任。但對其具體承擔責任或免責的范圍還應作出具體規定。首先應對一些特殊情況作出具體規定,例如現實中存在的以戶外危險挑戰為賭約的,其賭約的發起人即組織者就應承擔更重的安全保障義務,而不僅僅只為其過錯承擔責任[9]。其次,根據組織者在其戶外自助游組織中所承擔的角色輕重程度承擔不同責任,如組織者是全權設計旅游路線、負責查看出游時天氣情況、遇到險情作出決定的重要角色時,當其成員發生意外組織者應承擔的責任理應更重[10]。
四、結語
總之,隨著戶外自助游的發展,戶外自助游事故頻發的問題必須要通過法律進行規制。考慮到戶外自助旅游者自身的不可推卸的責任,立法應對戶外自助游者的故意冒險行為做出具體的擔責規定。
戶外自助游者及戶外自助游成員間的責任承擔問題十分復雜,在律法完善的基礎上仍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參考文獻]
[1] 應琛.探險游遇難人數增加將影響旅游業形象和發展[N].新民周刊,2010-08-11.
[2] 中國登山協會.2016年登山戶外運動事故統計[R].2016,01.
[3] 張巧珍.自助游事故頻發敲響出游安全警鐘[N].北方新報,2012-12-07
[4] 高春艷.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草案)淺析[J].法制與經濟,2012(04):76-78.
[5] 孔令學.淺談《旅游法》對旅游者安全的全方位保護機制[J].旅游學刊,2013(08):29-30.
[6] 臧一.自助游“驢友”是否互有安全保障義務[J].商,2016(5):221
[7] 陳超.自助游組織者負安全保障義務的法律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3-04-15
[8] 民進新疆區委會. 加快出臺規范我國民間探險游法規[J].民主,2016(10):29.
[9] 戴雯. 地方政府旅游應急管理研究——以麗江市為例[D].云南財經大學,2015-11-01
[10]劉曦樺.自助游民事責任研究[D]. 煙臺大學.2013-03-12.
基金項目:吉首大學差異與和諧研究中心開放基金項目“和諧社會視域下的戶外自助旅游者法律責任探析”
(作者單位:吉首大學 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