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馬春曉 柳晟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呈現出多元化和復雜化,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無法滿足需求,以自媒體為載體的隱形思想政治教育正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自媒體;隱形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正日趨多元化和復雜化,傳統的說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在適應當代大學生的需求,隱形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而自媒體的出現正好為隱形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一、 隱形教育的內涵和特征
隱形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通過隱蔽、含蓄的方式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教學模式。具有隱蔽性、靈活性和不確定性。但究竟以何種載體開展隱形思想政治教育成為最大問題,而自媒體的出現彌補這一缺點。
二、 自媒體的內涵和特征
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臺包括:博客、微博、微信、論壇/BBS等網絡社區。自媒體具有平民化、個性化,低門檻易操作,交互強傳播快等特征。
三、 自媒體的特征及其對隱形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1.自媒體的交互強,傳播快的特點,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交互體驗。自媒體能讓教育者采用一對一,或是一對多的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遞給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也可利用自媒體迅速對教育信息傳播效果進行反饋,這無意間增強了兩者間的互動關系,拉近了心理距離,實現了教育主客體之間的轉換。
2.自媒體的豐富性和個性化,增加了隱形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趣味性。在自媒體的時代,教育者可以利用文字、圖片、音頻等形式進行傳播各種信息,豐富了學生的日常生活,增加了教育信息的含量,充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自媒體的低門檻易操作特點,打破了隱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空界限,為教育者提供更加簡便快捷的方式。據調查統計,高校大學生基本上人人都有自媒體,并且每天最少2-3個小時在運用自媒體,這就為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機會。教育者可以打破以往在時間、空間的限制,在任何地點、時間都可以進行教育,這無疑擴大了教育空間的時效性和廣闊性。
4.自媒體的碎片化和娛樂性,為思想政治教育規范性帶來一定挑戰。自媒體的“自”是一把雙刃劍,在突出個性化同時,也使信息出現碎片化特征,自媒體缺乏“審核人”,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媒體隨想隨發信息,導致各種表達“肆意”擴散,傳播內容嚴重碎片化。同時,思想政治教育本是一種規范的教育,適度改變教育方式有利于教育的效果,但如娛樂化過度蔓延,以娛樂的態度衡量一切價值,會讓學生過度追求娛樂而使人生浮于表面,放棄對人生深度的思考,以無規矩為規矩,無原則為原則,這樣使思想政治教育規范性被削弱。
四、 如何利用自媒體加強隱形思想政治教育
(一) 搭建思想政治教育自媒體平臺
1. 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公眾號
自媒體的碎片化導致了信息的隨意性,如何讓大學生能正確辨別信息真假,接受更加正確的信息。可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眾號,微博公眾號,專人負責,定期發布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開展以愛國、傳統文化等為主題的活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
2. 打造“三位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平臺
充分發揮“大學工”的優勢,動員學工系統、團學系統、黨建系統建立相對應的受眾微信群,QQ群,發布符合學生的需求及興趣愛好的信息,從而達到情感上的認同。同時整合微信朋友圈、微博、QQ群的各類資源,形成優勢互補、和諧共振的自媒體載體合力,努力打造一個多方位、多維度、縱深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綜合平臺。
(二)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1. 組建“大學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高校學生眾多,單單只靠輔導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遠遠不夠,因此要組建“大學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充分利用班主任、專職教師資源共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增強隊伍的自媒體意識,動員高校教育工作者主動在微信、微博等自媒體中傳播思想政治教育,掌握話語的主動權,培養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其次適當提高“大學工”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理論水平,通過“黨課”、“專業培訓”提高政治理論水平。
2. 培養一支學生自媒體領袖
勒龐認為“一切群體動物有著服從頭領的本能需要。”①人類也不例外,特別是學生還處在價值觀還不完全成熟的情況下,意見領袖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從學生黨員、學生干部中選擇最具有影響力的學生成長為自媒體領袖,利用自媒體平臺發揮他們的影響力、號召力,起到先鋒模范的帶頭作用。
(三) 建立各種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得更加有針對性和適用性,因此學校應在建立平臺的基礎上,建立監督機制、管理機制、輿論引導機制。只有明確了相關規則制度,才能讓自媒體在隱形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發揮作用,趨避存優,盡可能發揮自媒體的優勢加強隱形思想政治教育,將學生培養成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
[注釋]
①[法]古斯塔夫· 勒龐.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M].馮克利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98.
[參考文獻]
[1]周曉虹.自媒體時代:從傳播到互播的轉變[J].新聞界,2011(4).
[2]許一飛.網絡民意對黨的考驗及應對策略[J].科學社會主義,2013.
[3]陳萬柏,張耀燦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云南大學滇池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