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清
摘 要:延安時期,為了肅清黨內存在的非無產階級思想,從思想上保證黨的團結統一,中國共產黨將思想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在思想建設過程中注重提升黨員的黨性修養、加強干部教育、聯系實際開展整風運動,這對我們今天進行黨的思想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思想建設
延安時期書寫了黨建歷史上輝煌而又濃墨重彩的一頁,在這段崢嶸歲月中,中國共產黨由弱變強,逐漸變成一個全國性的局部執政大黨。究其原因,其奧秘在于中國共產黨從思想上達到統一,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形成了豐富的思想建黨經驗。如今我們重新回顧這段歲月,可以深入推進新時期黨的思想建設工作。
一、 延安時期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的現實原因
(一) 延安時期黨內存在著“左”右傾錯誤思想
中共中央長征結束落腳陜北后,面臨著領導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重大歷史責任,然而黨的力量在長征途中被嚴重削弱,此時中國共產黨急需團結一切抗日民主力量來壯大自身實力。1935年黨中央召開了瓦窯堡會議,根據階級關系的新變化,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策略。但是,當時黨內部分黨員干部并未認清這個現實,持有“左”傾關門主義思想,他們認為:“革命的力量是要純粹又純粹,革命的道路是要筆直又筆直。圣經上載了的才是對的。民族資產階級是全部永世反革命了”。[1]154-155這種排斥吸收、團結黨外群眾的“左”傾關門主義思想嚴重阻礙著黨中央政治路線的貫徹實施。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后,國民黨也加入了抗日救亡的大軍,在正面戰場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部分共產黨員被蔣介石的陰謀權術蒙蔽,黨內產生了右傾麻痹和投降思想。個別共產黨員在國民黨金錢權利誘惑下,迷失了方向,貪污腐敗,愛好權力,影響黨的戰斗力。
(二) 邊區不良作風盛行,影響革命工作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不僅面臨著日寇的瘋狂打擊,而且還面臨著國民黨反共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革命任務艱巨而又急迫。受革命局勢的影響,邊區部分黨員出現了種種與黨的宗旨相悖的行為。一是邊區出現了官僚主義現象。由于黨處于長期執政的和平環境下,不少貧苦出身的黨員干部逐漸脫離群眾之外,不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事情,反而事事為自己考慮,自私自利;對于上級傳達下來的任務不善于做群眾工作,反而采取命令壓制的做法,逐漸引起了邊區群眾的不滿。二是調查研究不夠。不少領導干部下命令、做決定憑借的是腦子里的想當然,沒有經過調查研究,因而制定出來的政策不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也很難被群眾接受。對此,林伯渠批評道:“其特點,在于只愿做群眾的上司,不愿做群眾的學生,憑官架子辦事,不憑調查研究解決問題。”[2]54]
二、 延安時期黨的思想建設的實踐
(一) 加強黨性修養,端正黨員入黨動機
延安時期黨員成分復雜,不少人雖然有滿腔的抗戰熱情,但是對黨的宗旨性質認識不清。為了解決黨員思想入黨問題,使每位黨員成為合格的無產階級戰士,全黨以增強黨員的黨性修養為抓手,推進黨的思想建設。黨內領導人多次撰文論述黨性修養的重要性,陳云在《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中系統論述了一個合格黨員所應具備的六條標準,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文中首次將黨性修養提高到思想建設高度,指明共產黨員要不僅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知識,還要具備在工作中實際運用這種理論的修養;要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修養、工作作風修養等等。不僅如此,中央領導人都能率先垂范,自覺踐行踐行黨性修養要則,為全黨作了良好表率。張聞天花了一年多時間在延安農村調查當地的社會經濟狀況,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加深對延安總體政治經濟發展狀況的了解。
(二) 重視干部教育,提高干部理論水平
毛澤東專門在六屆六中全會上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提倡全黨應深入學習馬列理論,學習中華民族的歷史以及當前的革命形勢。在毛澤東的提議下邊區成立了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部,主管全黨的學習任務。1940年中央書記處制定了《關于在職干部學習的指示》、《關于在職干部教育的指示》對干部學習的課程、具體方法做出指導,如規定:“在職干部必須保證平均每日有兩小時的學習時間,非因作戰或其它緊急事故不可耽擱”。[3]333為了在全黨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央領導人牽頭發起了小組學習活動,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包含黨的建設、政治經濟學、哲學、時事政治等多個學科。陳云牽頭組織了一個領導干部學習小組,規定每個星期集體學習一次,學習的重點科目是哲學,全組成員要研讀原著,爭取把每句話的意思都弄懂。為了滿足干部的學習需求,黨中央以延安為中心,開辦了許多學校,可以說形式多樣門類齊全,既有高等大學如抗日軍政大學、魯迅藝術學院等,也有夜校、識字班等速成短訓學校。黨內許多領導人還親自到高校授課,如毛澤東在抗大教授《辯證唯物論》,每周教授四節課,董必武講授中國革命史。
(三) 聯系實際,在工作中開展整風運動
整風運動是一場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改造主觀主義錯誤,提高干部理論素養的自我教育活動。延安整風的重點是學風中的主觀主義現象、黨風中的宗派主義現象、文風中的黨八股現象。全黨上下秉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對歷史上出現的錯誤毫不遮掩地進行了批判,著重分析錯誤產生的歷史根源,詳細研究改正錯誤的方法。整風運動首先在高級干部中進行,毛澤東在黨的高級干部會議上做《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他在報告中旗幟鮮明地提出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將歷史上路線產生錯誤的根本原因歸結為思想上沒能做到聯系實際,提出克服主觀主義的主要措施。1942年毛澤東又相繼發表了《整頓學風黨風文風》、《反對黨八股》的文章,使整風運動往縱深方向發展。在這一階段中,整風對象是全體黨員,他們通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檢討了自己思想上的錯誤,在工作上開展調查研究,貫徹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逐步在黨內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延安文史:第四輯[Z].政協延安市委員會文史資料會員匯編.
[3]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2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4]陳燕楠.延安時期黨的建設的經驗啟示[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1(03).
[5] 梁星亮.論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J].西安: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