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瀾 王啟苗
摘 要:該文從選用優良品種、培育壯苗、適時移栽、大田管理、病蟲草害防治、適熟收獲等方面總結了移栽油菜高產栽培技術,僅供參考。
關鍵詞:移栽油菜;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5-0053-02
油菜是寧國市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5333.3hm2左右。近年來,為提高油菜生產效益,確保油料生產質量安全,寧國市種植業局依托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糧油大戶等經營主體,通過開展油菜綠色增產增效建設和高產創建,建立了油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133.3hm2;同時,設立20hm2移栽油菜示范區,實現了移栽油菜3750kg/hm2的高產,極大地提高了油菜籽的產量和質量。本文將移栽油菜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供參考。
1 品種選擇
選用浙雙8號、天禾油11、灃油737等花期短、成熟度齊、適合機收的半冬性甘藍型優質油菜品種。
2 適時播種,培育壯苗
移栽油菜的苗齡要求在35~45d,一般以5~7片真葉為適期。育苗的目標如下:培育適齡壯苗,做到苗勻、齊、壯,移栽時要求苗高20cm左右,綠葉5~6片,根莖粗0.5~0.6cm,長相清秀,主根直,根系發達,葉柄粗短,無病蟲。
2.1 選擇苗床,施肥整地 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墑情良好的旱地或早茬稻田作苗床,禁用菜地。耕整前施腐熟廄肥22500kg/hm2、46%司爾特油菜專用肥225~300kg/hm2加硼砂7.5kg/hm2。耕整做成廂寬140cm的微弓形廂面,溝寬30cm,按1∶5~6留足苗床。
2.2 選擇適期,及時播種 播期安排在9月15—25日,寧早勿晚,以便培育壯苗;苗床播種量控制在9~10.5kg/hm2,均勻播種,播種后用土雜肥蓋籽,確保出苗齊一,便于苗期管理。
2.3 加強苗期管理,培育壯苗 齊苗后及時間苗,3葉期定苗,掌握間密留稀、去弱留壯的原則,定苗100~120株/m2;用人糞尿、尿素追施提苗肥,用20%多效唑50g兌水50kg葉面噴霧壯苗,并防治好病蟲害。移栽前7d施“起身肥”1次、3d噴“護嫁硼”1次,移栽前澆足起身水。
3 適時移栽,合理運籌肥水
冬前移栽油菜長勢標準:綠葉12~13片,葉齡14~15片,苗高25cm左右,開盤30cm左右;根系發達根莖短而粗壯,粗1.2cm左右;植株矮壯,葉柄粗壯,無紅葉,葉密集叢生;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3.1 施足基肥,精細整地 根據土壤養份含量和產量要求,確定3750kg/hm2菜籽的肥料運籌方案,移栽大田耕整前,施腐熟有機肥30000kg/hm2、46%司爾特油菜專用肥375kg/hm2作基肥。移栽田也要精細耕整,使土塊細碎,土質松軟,利于移栽苗與土壤密切接觸,盡快活棵。
3.2 適時移栽,合理配置 10月下旬普遍開始移栽,11月中旬結束,一般控制在5~7片綠葉,寧早勿遲;株行距按20cm×35cm配置,起苗要輕、帶土護根,做到葉片完整,防止根系受傷;移栽做到株行距均勻,確保基本等12萬穴/hm2以上,取壯苗、好苗先栽,大、小苗分級栽,苗正根直,不東倒西歪、曲根入土,并剔除弱苗及異型苗;每穴栽壯苗1株(或普通苗2株),栽后及時澆足定根水,使根、土、肥三者密接,次日視情況再澆1次;移栽時用土雜肥壅根壓實,將油菜根莖埋入土中,使之不外露。
3.3 合理追肥,促群體健壯 移栽油菜栽后7~10d,要早施活棵肥,施尿素45~75kg/hm2兌水澆施或雨前撒施,縮短移栽油菜的返青期;返青后進行1~2次中耕除草,以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強根系活力。土壤封凍前(12月23日前后)施豬牛欄糞等腐熟有機肥22500kg/hm2臘肥,立春前后(抽薹前或抽薹初期),視苗情及土壤肥力,用尿素105~150kg/hm2加配方肥75kg/hm2追施薹肥,對有瘋長跡象的油菜用2.25kg/hm2多效唑對水750kg/hm2噴灑控旺,將油菜葉片控制在20片以內;蕾薹期、初花期用高效硼肥(含硼20%以上)0.6kg/hm2加磷酸二氫鉀3kg/hm2左右兌水900kg/hm2進行葉面噴霧2次。
3.4 水分管理 油菜喜濕潤,既怕干旱又怕澇漬。干旱時可引水溝灌,但溝灌水面應略低于廂面,待水浸至廂中后立即排出余水,最好在土干后能淺鋤松土,切斷毛細管,以保蓄土壤水分,防止土壤板結而引起死苗。油菜不耐漬,苗期受害,生長停滯,特別是皖南山區春季雨水較多,土壤漬水影響油菜根系生理活動,削弱根系功能,導致花器脫落,結實率低、癟粒多。因此,應經常疏通田間三溝(圍溝、腰溝、廂溝),達到雨后田間無積水。
4 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播前用10%吡蟲啉加水拌種,育苗地用五氯硝基苯進行苗床消毒。當田間蚜蟲發生量超過防治指標(苗期500頭/100株)時,每hm2用吡蚜酮90g、啶蟲脒30g、吡蟲啉60g或抗蚜·吡蟲啉54~72g兌水750kg噴霧防治。病毒病每hm2用2%寧南霉素3~4.5L兌水675kg噴霧防治。在油菜盛花初期(主莖開花株率達95%以上,一次分枝開花枝率20%)、盛花期(一次分枝開花枝率100%、二次分枝開花枝率30%)每hm2用菌核凈600g、25%咪鮮胺187.5g或腐霉利562.5g兌水750kg各防治菌核病1次,發揮有效控制病情的作用。油菜移栽前3d,每hm2用20%百草枯水劑3L或41%草甘膦水劑2.25~3L兌水750kg,均勻噴灑畦面,封閉除草;封閉效果不好的,于雜草3~5葉期,每hm2用10.8%高效氟吡甲禾靈乳油0.45L或5%精喹禾靈乳油0.9~1.2L兌水600kg,選晴天噴霧防除禾本科雜草;每hm2用50%草除靈(金施、高特克)懸浮劑450~600g兌水600kg,于晴天均勻噴灑防除闊葉雜草;油菜5葉期后,每hm2用14.5%胺·吡·草除靈(冬閑)900g兌水750kg,噴霧防除禾本科和闊葉混生雜草。
5 適熟收獲
油菜收獲適期一般在油菜終花后25~30d,油菜80%成熟時收獲最佳。生產中多根據油菜的外部長相、色澤掌握在油菜角果“半黃半青”期收獲,即油菜植株2/3的角果呈現黃綠色至淡黃色,主花序基部角果開始轉現枇杷黃色;分枝上1/3的黃綠色角果,并富有光澤,只有分枝上部尚有部分綠色角果,“角果枇杷黃,收割正相當”,過早、過晚收獲都會影響油菜籽的產量和品質。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