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暉
摘 要:該文介紹了貴池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人才儲備和支撐。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現狀;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5-0181-02
池州市貴池區位于長江中下游南岸,北臨浩蕩長江,南接雄奇黃山,東與銅陵襟連,境內有國家5A級風景區佛教圣地九華山,是池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勢南高北低,自南向北由低山、丘陵逐漸過渡到洲圩平原區,為傳統農業大區。全區總面積2516km2,總人口66萬,轄9個鎮、10個街道,其中涉農鎮街16個,183個村(居),農戶12.5萬戶,農業人口約52萬,國土“二調”耕地面積約4.87萬hm2,是實施《中國21世紀議程》試點地區和全國首個生態經濟示范區所在地。貴池區資源豐富,物產富鐃,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大縣、優質棉生產基地、最大的淡水有核珍珠和無核珍珠養殖基地,盛產糧、棉、油、茶、蠶繭等。肖坑綠茶、高坦翠微、梅村板栗、西山焦棗,棠溪香菇、秋浦花鱖等為遠近聞名的特色農產品,豐富的物產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1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開展情況
1.1 貴池區5年來培訓人數 圍繞農業主導產業水稻、茶葉等農產品,自2014年被農業部確定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縣(區)以來,歷年培訓人數統計如表1所示。
1.2 培訓專業情況 從5年來貴池區開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專業課來看,生產經營型糧食主導產業專業有880人,占比生產經營型培訓學員50.6%;生產經營型茶葉專業有200人,占比生產經營型培訓學員11.5%;生產經營型養殖專業有150人,占比生產經營型培訓學員8.6%。專業技能、服務型涉及培訓專業有農產品加工、農資銷售、農業植保、無人機操作、休閑農業服務、動物防疫、農村信息員、農村電子商務等。
1.3 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情況 貴池區政府制定印發了《池州市貴池區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2014年根據《辦法》認定,本區新型職業農民資格(初級)262人,2015年認定(初級)299人,2016年認定(初級)258人,2017年認定(初級)459人。截至2017年底,共認定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初級資格1278人,包含了全區絕大多數水稻、茶葉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領辦人、家庭農場主以及部分農業企業負責人。
1.4 新型職業農民扶持情況 根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認定、扶持”三位一體模式,貴池區幾年來在金融小額信貸、勸耕貸、土地規模流轉財政獎補、各級先進農民合作社申報、農業項目申報等方面給予了傾斜扶持優惠政策。
2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施效果
2.1 擴大了社會影響 貴池區持續幾年的高標準遴選學員,將區域內代表先進農業生產力的一群優秀農業人選拔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通過政策宣講、優秀專業教師授課、跟蹤服務和培訓班五項制度的嚴格執行,配合認定、扶持工作的持續開展,使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這項國家戰略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目前,在農民群眾的要求下,培訓專業逐步涉及當地各種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加工、營銷等,要求取得職業農民資格的人越來越多。
2.2 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轉型 一是通過培育使職業農民正視了自己的身份和歷史責任感,明白了國家相關政策,看到了農業的希望,激發了干好農業的積極性,起到了思想動員作用。二是了解自身所處國內外農業的社會經濟市場狀況,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發展空間,使很大一部分人有了提高和改進自身產業發展的理想。三是通過網絡營銷和物聯網知識以及新型農業機械和種養殖新技術知識的學習,使這種理想有了切實的實現途徑。四是通過培育,為本地農業發展儲備了人才。
3 存在問題及建議
3.1 存在問題 通過5年來的項目實施,在培訓、認定、扶持“三位一體”模式框架下,“扶持”力度明顯跟不上“培訓”力度。貴池區屬于欠發達地區,這種狀態若繼續維持下去,有可能使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失去吸引力。另外,職業農民本身難有加大投入的能力,而社會工商資本近年來雖然有青睞農業的趨勢,但沒有成熟的的模式和可靠的渠道。
3.2 建議 一是整合所有對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政策。職業農民涵蓋了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主、種養殖大戶等,目前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分別享受不同部門的扶持政策。如果將這些政策整合,實行扶持對象門檻制度,即必須是取得新型職業農民資格的才能申報扶持,這樣將極大地有利于項目實施,也符合鄉村振興計劃中有關加大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政策要求。二是作為農業發展和社會資本的橋梁,相關部門要建成一套可進可出的融資渠道,實行市場化運作,風險可控、合作共贏。
參考文獻
[1]王守聰,劉天金.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途徑和扶持政策研究[J].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
[2]王守聰,趙幫宏,張亮.職業農民是如何成長的[J].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3]唐珂,劉天金.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典型模式[J].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
[4]嚴東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選編[J].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