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洋 牛東生
【摘 要】目的:觀察分析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髖關節置換手術THA在臨床治療骨質疏松性老年粗隆間骨折的有效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入院治療的100例骨質疏松的患者,按照對比分析的方法將患者分為兩個組別,分別選擇不同手術方式的兩組,每組50例,其中采用PFNA方式的50例為一組,采用HA方式的50例為二組,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出血量、術后下地時間、髖關節評估標準。結果:一組術后的功能評分水平、治愈優良標準明顯高于二組的情況,其差異具有有效的統計學標準意義,P<0.05。結論:PFNA手術治療方法較為簡單、耗時短,出血量少,根據Harris評分標準,術后髖關節整體功能有效恢復效果明顯,是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骨折臨床治療效果的方法。
【關鍵詞】PFNA;HA;老年粗隆間骨折
【中圖分類號】R687.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2-002-01
1 資料及方法
1.1 資料 選取入院治療的100例老年患者,按照合理的骨質疏松骨折診斷標準,加強有效積極的手術配合和術 蠖土丁0湊棧頰叩難堋⑸窬膊∷降紉蛩兀既返姆治齷頰嘸膊≈瘟菩Ч?00例患者中由55例患者男性,45例患者女性。按照手術治療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分組處理,一組50例患者采用PFNA手術治療方法,二組50例患者采用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方法。根據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骨密度水平進行對比分析,對其實際的統計差異水平進行判斷,P<0.05,是具有可比價值意義的[2]。
1.2 手術方法 入院后患者需要做基礎的檢查,做心肺功能、心電圖等指標分析。根據患者的血壓、血糖等指標分析患者的情況,對癥治療,準確的觀察患者的各項數據,采用合理的手術方法進行治療。一組患者采用PFNA內部固定的方法進行治療,二組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
PFNA內固定手術過程中,術前需要準確的分析患者的X射線片標準,擬定PFNA的長度和直徑標準,術后需要保證患者臥位。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在牽引的作用下,及時觀察,及時牽引復位。按照C壁X光機的位置進行復位確定,保證股骨頸與機體之間的有效鏈接,控制在6cm范圍內。切開皮膚下的組織,合理的控制暴露的尖端位置。按照C臂機確認實際旋轉的深度,采用順時針旋轉刀片,逐步螺釘擰入。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過程中,術前需要對患者X光線片進行分析,明確實際手術的實施方案。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患者需要側臥固定,需要從髖關節外側入路,實施15cm的切口,對切口周圍的組織、皮膚、深筋膜,股骨骨折位置進行及時處理。采用必要的措施,取出股骨頭,沖洗,擴髓。根據股骨的長度大小,適當的替換人工髖關節,放置入內。觀察彎曲旋轉,確定其實際的穩定性,取出模體,沖洗隋體腔,置入生物假體,做好術后的引流工作,逐步縫合切口的位置。術后需要使用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治療,及時預防血栓的形成,對切口的愈合情況吧進行及時處理。協助患者及時進行康復訓練,保證抗骨質疏松情況的有效治療[3]。
1.3 數據分析 采用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操作的完成時間,完成質量,術中的出血量、術后的下地時間。根據術后情況,對患者采用合理的隨訪,記錄術后12個月患者髖關節的實際功能恢復情況。根據Harris標準,其中優是按照90分至100分標準限定,良是按照80分至89分標準限定,一般是按照70分至79分標準限定,差時指低于69分一下的情況。優良率標準等于優秀加良的綜合比例[4]。
1.4 統計分析 根據患者術后的相關指標數據,準確的計量數據參考分析,采用均數和標準差的形式,使用t檢驗方式,對實際的資料數據進行計算,確定P<0.05 硎疚鉅旆鮮導實耐臣蒲П曜家庖濉*?
2 結果
按照準確的觀察標準進行記錄分析,一組患者的手術操作時間明顯短語二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二組的手術出血量較少,二組下地的時間早于一組,實際統計學標準差具有意義,P<0.05。一組術后一年綜合滿意分數相比明顯高于二組,差異統計符合整體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符合實際臨床對比分析標準。一組中有優秀的22例,良的12例,總額優秀率為68%。二組中由優秀28例,良的12例,總額優秀率為80%。一組患者綜合有效恢復率明顯高于二組患者的優秀率[5]。
3 討論分析
老年患者粗隆間骨折發生率水平較高,是常見的髖部骨折疾病。研究顯示,骨質疏松患者一年后容易出現死亡的占5%,術后關節功能容易發生障礙,比率為50%,有20%的患者需要進行有效的護理。骨折疏松患者采用保守治療死亡率較高,致殘率嚴重。手術治療骨質疏松過程中,需要及時對骨折的短端進行修復處理,加強患者術后髖關節的整體功能恢復鍛煉效果,保守治療縮短臥床的有效時間,盡可能的避免了并發癥的發生。目前,PFNA、THA是最為常見的骨質疏松手術治療的方法。
HA在臨床上的治療效果良好。HA優點很多,術后患者關節較為穩定,活動性好,不需要等待骨折就可以治愈,減少下地后產生的負擔問題,但也存在較大的手術風險,創傷大、時間長。人工髖關節是在有限的期限內,合理的控制老年患者的身體功能,術后容易產生感染問題,嚴重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采用股骨折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內部固定是較為常見的手術方法,通過合理的擠壓,合理的控制負荷的傳遞。按照必要的股骨內外側均勻應力效果處理,合理的操作,控制術中出血量,減少創傷問題。PFNA存在較為嚴重的缺點,固定過程中容易出現失敗的情況,可能造成愈合慢的情況。需要根據老年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延長下地時間,避免患者術后過分的摩擦,造成疼痛問題。
一組患者術后出血量、手術操作時間明顯少于二組的情況,術后下地時間顯示二組下地時間較晚,P<0.05。術后一年后,采用功能評價分析對比的方法,一組評分明顯高于二組,一組的評分優秀率明顯高于二組,P<0.05。采用有效的固定方法,在臨床骨質疏松性治療過程中,可以有效的縮短術中出血量,具有一定的優勢效果,有利于術后髖關節的整體功能恢復水平,術后患者下地時間較晚。
結論
綜上所述,PFNA、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過程中,老年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顯示,采用PFNA手術治療效果較好,適用于老年的骨折臨床治療,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療水平和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阮劍,杜濤,陳震,等.PFNA微創治療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體會[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6,24(7):71-73.
[2] 王子寅,張偉濱,沈宇輝,等.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個體化外科治療[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7,33(3):175-177.
[3] 邱貴興,裴福興,胡偵明,等.中國骨質疏松性骨折診療指南:骨質疏松性骨折診斷及治療原則[J/OL].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6,9(6):795-798.
[4] 王磊,呂剛,曹陽,智曉東,于德水,王巖松,閆鵬. PFNA和股骨頭置換治療不穩定型老年粗隆間骨折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21)
[5] 潘琦.PFNA內固定手術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對比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