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作為 馮海婷
【摘 要】目的:探討我院尿路感染常見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藥情況,為臨床更合理選用抗菌藥物提供依據。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全年住院病人尿培養陽性菌株,應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動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用WHONET5.6軟件對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結果:尿培養陽性標本中共分離出1624株病原菌,其中革蘭陰性桿菌1000株(61.5%),革蘭陽性菌 498株(30.7%),真菌 126株(7.8%)。主要病原菌依次是大腸埃希菌(30.6%),屎腸球菌(11%)和糞腸球菌(10.7%)。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檢出率分別是50.8%和32.3%。結論: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廣泛,仍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細菌耐藥譜有較大差異,且近年來耐藥性呈上升趨勢,建議臨床醫生根據病原學監測資料有針對性地選擇抗菌藥物。
【關鍵詞】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藥性;抗菌藥物
【中圖分類號】R749.053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2-075-01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又稱泌尿系統感染,是尿路上皮對細菌侵入導致的炎癥反應,通常伴隨有菌尿和膿尿,多發于女性。尿路感染95%以上由單一細菌引起,主要病原菌是大腸埃希菌。近年來,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尿路感染的病原體菌型構成發生改變,耐藥性也在不斷變化中,隨之產生了越來越多的耐藥問題。同時,不同地區、不同醫院間,菌株的分布和耐藥率存在明顯的差異,這都增加了臨床對尿路感染患者的治療難度。筆者對去 晡以耗蚵犯腥靜≡植技捌淠鴕┬越辛嘶毓誦苑治觶直ǖ廊縵隆*?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 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患者尿液標本(包括清晨第一次中段尿、導尿管尿和術中抽取的尿液標本),共分離出1624株病原菌。
1.2 細菌培養及鑒定 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采集尿液標本及標本細菌培養,應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動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根據美國CLSI2014版標準判定結果。
2 結果
2.1 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 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患者尿液標本共檢出1624株,71種病原菌,其中門診檢出347株,住院患者檢出1277株。其中革蘭陰性桿菌1000株(61.5%),革蘭陽性菌 498株(30.7%),真菌 126株(7.8%),各菌種分布及構成比見表1。
2.2 主要革蘭陰性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 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病人尿培養陽性菌株中,革蘭陰性菌仍是我院尿路感染首要的致病菌,其中以大腸埃希菌最多見,檢出革蘭氏陰性桿菌排前5位的依次是: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奇異變形桿菌和陰溝腸桿菌,其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見表2。其中,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ESBLs檢出率分別是50.8%和32.3%。由下表可以發現革蘭陰性桿菌大多對替加環素非常敏感(耐藥率<5%)。腸桿菌科對阿米卡星敏感度很高(耐藥率<10%)。大腸埃希菌對碳青霉烯類敏感性相對較高。五種菌均對氨芐西林、頭孢唑林耐藥性高。其中,奇異變形桿菌耐藥性相對最低,大部分抗生素對其有效。
2.3 主要革蘭陽性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 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病人尿培養陽性菌株中,檢出的革蘭陽性菌主要以腸球菌為主,檢出率高的分別是屎腸球菌、糞腸球菌、無乳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其中最常見的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的耐藥性見表3,其對替加環素完全敏感,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度很高(耐藥率<5%)。對比發現,屎腸球菌耐藥性相對較高,尤其對青霉素G、氨芐西林、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度<5%)。
3 討論
本研究顯示,近年來,我院尿路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蘭陰性桿菌(61.5%),其次為革蘭陽性菌(30.7%)和真菌(7.8%),和廖國林[1]等的報道基本一致。共檢出71種細菌,其中以大腸埃希菌居首位(30.6%),此結果與蔡小華[2]等報道的46.68%、許曉紅[3]報道的41%相比偏低,其他類細菌所占比例相對較高,表明不同地區不同醫院之間病原菌存在差異。資料顯示,1995年以前,大腸埃希菌構成比可達80~90%[4],近來構成比呈下降趨勢,但大腸埃希菌ESBLs檢出率呈現上升趨勢,達50.8%,與胡珊珊[5]報道的41.2%、廖國林報道的47.6%相比,有一定程度偏高。其他革蘭陰性桿菌依次為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奇異變形桿菌和鮑曼不動桿菌,與國內文獻報道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我院肺炎克雷伯菌ESBLs檢出率也有32.3%,且呈一定的上升趨勢,產ESBLs菌株可由質粒攜帶的同時,可能帶有對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和磺胺類等的耐藥基因,容易在細菌中廣泛擴散,表現為多重耐藥[6],給臨床治療造成一定的困擾。因此,盡早預防及治療產ESBLs的細菌,對院內感染的防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大腸埃希菌對碳青霉烯類敏感度較高,但楊青[7]等于2011年對49所衛生部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Mohnarin)成員相關尿培養統計結果顯示,當時檢出率高的革蘭陰性桿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變形桿菌、腸科桿菌、檸檬酸桿菌屬對碳青霉烯類(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的耐藥率均<10%,由此可見,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細菌耐藥率呈上升趨勢。氟喹諾酮類藥物被廣泛應用于尿路感染經驗用藥,但是研究資料顯示,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其耐藥率高達50~60%,因此,臨床將其作為尿路感染一線用藥是不合適的。
革蘭陽性菌以腸球菌屬最為多見,僅次于大腸埃希菌,其中糞腸和屎腸球菌檢出數基本相似,這與丁潔衛[8]報道相似。在革蘭陽性菌中,以屎腸球菌耐藥性最高,其對青霉素、喹諾酮類等耐藥性明顯高于糞腸球菌,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雖然兩者同歸一屬,微生物學特征相似,但種間藥敏譜差別甚大。由于屎腸球菌能產生B-內酰胺酶[9]、N一乙酰轉移酶等,對各類抗生素更易產生耐藥,且對碳青酶烯類抗生素天然耐藥,應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但兩者對替加環素幾乎完全敏感,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度也很高(敏感度>95%),若臨床治療尿路感染,在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前,使用抗革蘭陰性菌藥物無效時,是臨床抗菌藥物的首選。文獻顯示,無乳鏈球菌對成人侵襲力相對較弱,在糖尿病、泌尿生殖道功能失調、免疫機能低下時[1]易導致其感染。
我院尿路感染檢出的真菌以念珠菌為主,居首位的是熱帶念珠菌(2.2%),其次為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其對兩性霉素B、5-氟胞嘧啶完全敏感,臨床在治療真菌感染時,選擇范圍相對廣,治療效果相對理想。
綜上所述,尿路感染病原菌種類繁多,大腸埃希菌為主要病原菌,以人體正常菌群感染為主,多為條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病原菌對各種常用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藥性,種間差異明顯。建議臨床醫生根據細菌培養、藥敏試驗結果,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高治療效果,這也是降低醫院內獲得性尿路感染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 廖國林, 李江萍, 吳真,等. 某院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5, 18(3):326-329.
[2] 蔡小華, 李暉婷, 朱柏珍,等. 中段尿分離病原菌的分布與耐藥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8(7).:1027-1036.
[3] 許曉紅, 寧永忠. 尿路感染病原學分析[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4, 14(9):1288-1289.
[4] 邵淑芹, 肖青, 陶元勇,等. 452例清潔中段尿細菌培養和藥敏結果分析[J]. 濰坊醫學院學報, 2008, 30(1):39-41.
[5] 胡珊珊. 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5(10):117-118.
[6] 吳蓉, 邱燕, 穆海霞. 泌尿系感染病原體分布及耐藥性監測[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1, 32(2):271-272.
[7] 楊青, 陳曉, 孔海深,等. Mohnarin2011年度報告:尿標本細菌耐藥監測[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2, 22(3):476-480.
[8] 丁潔衛. 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段尿液中腸球菌屬的耐藥性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1, 21(8):1697-1698.
[9] Sarti M, Campanile F, Sabia C, et al. Polyclonal diffusion of beta-lactamase-producing Enterococcus faecium[J].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2012, 50(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