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蕤
【摘 要】目的:總結1例大動脈轉位患兒術后腹脹胃腸營養護理體會。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4月間收治的1例大動脈轉位患兒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總結術后腹脹胃腸營養的護理體會。結果:患兒腸脹氣癥狀在24h內消失,病情穩定,術后未出現應激性潰瘍、腹瀉現象,自行吃奶好,患兒治愈出院,無消化系統并發癥。結論:針對大動脈轉位心臟病患兒術后應加強胃腸道功能的護理,積極預防腹脹,促進患兒病情康復,
【關鍵詞】大動脈轉位;心臟病;腹脹;胃腸營養;護理
【中圖分類號】
R851.6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2-128-01
大動脈的轉位是指主動脈和肺動脈的位置對調,而右心房和心室的位置以及左心房和心室之間的關系不變[1]。該病是臨床一種較常見的紫紺型復雜心臟畸形,約占先天性心臟病的5%~7%,男女患病之比為2~4:1[2]。目前手術是治療大動脈轉位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術后易發生腹脹,發生率約占小兒心臟術后的54% ?],嚴重影響患兒胃腸道正常功能,因此及時有效的預防和接觸腹脹,降低腹脹發生率是大動脈轉位患兒術后康復的關鍵。本研究針對我院2017年4月間收治的1例大動脈轉位手術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討論,總結護理要點,以期為臨床護士對這類疾病的護理干預提供借鑒與幫助,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患兒,女,2月2日,漢族,患兒出生后發現口唇及皮膚青紫,伴氣促、心率快,家屬棄于當地醫院;入院后給予對癥處理,癥狀有所緩解,心臟超聲示:先天性心臟病、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為求進一步治療于2017-04-16來我院就診,患兒自發病以來,精神正常,飲食差,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體重無明顯變化。入院診斷: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患兒于2016-04-23在全麻體外循環下行Switch,行氣囊導管撐裂房隔術,術畢于18:20轉入ICU,呼吸機輔助通氣,SIMV-PRVC模式,HR:140次/分,BP:60/40mmHg,CVP:8mmHg,RR:28次/分,SPO2:99%,LAP:7mmHg,術后3d,患兒腹脹,難以進食。
2 護理
2.1 喂養的管理
2.1.1 機械通氣時的喂養 研究表明[4],體外循環術后的嬰幼兒術后營養支持水平是其康復預后的關鍵環節,由于本例機械通氣患兒術后無法不能經口進食,若長期能量供應不足,將延長病程時間,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因此,對于機械通氣期間的喂養,應采用間歇性鼻飼法,乳汁溫度設為38~40℃,過熱易使粘膜燙傷,過冷易引起腹瀉。每次喂食前應抽吸胃液,以確定胃中的胃管,其次也可以觀察胃中是否存在滯留物以了解手術后兒童的胃腸功能。所需的牛奶量應以恒定速率注入胃中,應放慢注入速度;盡量在鼻飼前進行吸痰、翻身和拍打,如果有胃潴留,可遵醫囑給予嗎丁啉等促胃消化的藥物,并且可以延長鼻飼喂食間隔或者可以減少每次注射的乳量。
2.1.2 撤離呼吸機后護理 及時評估患兒的呼吸狀況,盡早撤離呼吸機,在撤離呼吸機后,根據患兒的吞咽功能來評估是否繼續鼻飼喂養,若患兒可自行吃奶,采用少量多次喂哺的方法,即平分6到8次喂入,喂奶后將患兒豎起,輕拍背部并側臥,以防止嘔吐和窒息。本例患兒及時撤離呼吸機,且撤機后仍采用鼻飼喂養約48h,以避免因吞咽功能尚未恢復而發生嗆咳,隨后可自行吃奶。
2.2 基礎護理
2.2.1 一般護理 由于術中的低溫環境、體外循環及抗生素的應用,經常需要留置多種管道,可能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引起腹脹,因此,術后常規給患兒上胃管,并連接引流袋,同時經 腹懿鉤溆捎行гし欄拐偷姆⑸奔憂客尾炕だ恚褂萌崛砟蠆跡笆備唬蛔齪謎蚓泊恚雜詘緯懿騫芎蟮幕級蛉鄙偌沂襞惆椋3魷摯蕖⒊場⒛值紉鷥拐停虼聳鹺蟾枋實鋇惱蚓彩潛匾那倚Ч己茫褚街齦?0%的水合氯醛25-50mg/(kg·次),加生理鹽水稀釋到5-10ml灌腸。
2.2.2 腹脹護理 ①肛管排氣:右手持肛管輕插肛門6-10cm,將肛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滿水的治療碗內同時用手輕輕按摩腹部,觀察排氣效果;②按摩及熱敷:應用熱的作用,使局部血管擴張,同時配合按摩促進腸蠕動,利于排氣,減輕腹脹,應用熱敷的過程中應注意控制溫度,防止燙傷。每次在進行灌腸和按摩時動作要輕柔,選擇合適的肛管,根據患兒情況合理設定操作時間。
2.2.3 健康指導 轉出重癥監護病房后,做好家長的健康宣教,引導父母合理喂養。首次喂養時護士在一旁協助指導,少量喂奶,喂奶后拍背部,側臥,防止窒息和心臟衰竭;向患兒家長講解正確的喂養知識,以促進患兒康復。
2 結果
患兒腸脹氣癥狀在24h內消失,病情穩定,術后未出現應激性潰瘍、腹瀉現象,自行吃奶好,患兒治愈出院,無消化系統并發癥。
3 討論
腹脹是各種大型手術中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大動脈轉位心臟病手術后的患者也是如此,研究發現術后腹脹發生率與患者年齡、體外循環手術時長、術中體溫、術后呼吸機輔助時長等因素有關[5]。近年來隨著小兒心臟病術后腹脹發生率的逐年增加,其已成為臨床醫護人員重點探討的話題之一,腹脹會減弱腸蠕動,抬高膈肌,導致水電解質紊亂,影響肺通氣功能,降低血氧飽和度,因此大動脈轉位心臟病術后腹脹的護理極其重要。術后加強基礎護理,做好腹脹的針對性護理,同時術后的喂養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喂養照護能夠滿足患兒身體的新陳代謝需求,促進患兒的康復,消化系統的護理亦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 李云平,楊茹.10例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患兒左心室訓練術后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6):513-514.
[2] 靳燕芬,秦彥榮,王曉梅等.12例室間隔完整型大動脈轉位新生兒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1):1390-1392.
[3] 張彥莉,周軒宇.半mustard手術治療復雜矯正型大動脈轉位患兒的術后監護體會[J].中國循環雜志,2016,31(z1):147-147.
[4] 王慧美,陳劼,顧鶯等.劍臍聯合聯體嬰分離術后行大動脈轉位術患兒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1):1036-1037.
[5] 羅雯懿,何萍萍,管詠梅等.完全性大動脈轉位術后患兒經口喂養不良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6):67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