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煒
【摘 要】目的:探討缺鐵性貧血(IDA)和慢性病貧血(ACD)的鑒別方式。方法:選取經骨髓象確診的45例IDA患者與40例ACD患者進行抽血,檢測其血清的孔吸光度(A450nm)值,并使用SPSS17.0軟件包對數值進行分析,然后與同時期的40名健康的體檢者的數據分成三組進行對照。結果:IDA組的血清Hepc濃度要明顯低于ACD和健康體檢者小組,而ACD的血清Hepc要明顯高于健康體檢者小組。結論:分析患者血清Hepc濃度高低是鑒別IDA和ACD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缺鐵性貧血;慢性病貧血;鑒別方式;血清Hepc
【中圖分類號】R5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2-209-02
引言
缺鐵性貧血是指人體內的鐵大量流失后引發紅細胞缺鐵,制約血紅素的合成,引發血液運輸養分能力下降,所以導致了IDA。臨床觀察發現,缺鐵性貧血(IDA)和慢性病貧血(ACD)患者的癥狀均表現為缺鐵癥狀,但在治療中必須區分清楚,研究出正確的鑒別方式[1]。通過對近期患者的觀察,發現了IDA和ACD兩類患者中,血清鐵調素的濃度有明顯的差異。本文通過對比兩類貧血患者的數據對比,分析出血清鐵調素濃度對辨別IAD和ACD的作用,分析如下。
一、對象資料與研究方法
1.對象資料 實驗對象共分為三個小組,一組為IDA患者,一組為ACD患者,第三組為近期在我院進行過體檢的無任何貧血病癥的健康人員。選取了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45例缺鐵性貧血IDA患者和40例慢性病貧血ACD患者,其背景相似,無對實驗干擾的疾病。經相關診斷標準確診后,確認兩組人員皆為初診狀態,沒有參與過補鐵治療。男性IDA患者21例,女性IDA患者24例,年齡22至66周歲。ACD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24至68周歲。第三組是提取同時期的40位健康體檢者數據,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齡20至55周歲。
2.研究方法 三組受檢人員均未進食且身體無不適癥狀的情況下,由醫護人員對其進行空腹抽取靜脈血,抽血量大致為3ml,抽血后醫護人員應小心地對血樣進行離心處理,之后取上層血清,并對血樣進行封存,使其免于受到外部環境的污染,以保證實驗的精確性。10小時內醫護人員對上層血清進行檢測,用試劑盒和相關分析儀檢測血清中的血清鐵調素濃度,試劑盒采用HepcidinELISA試劑盒,分析儀為全自動酶聯免疫分析儀。進行實驗。之后沒三個小時重復一次試驗,取各孔吸光度的平均值,期間實驗人員要觀察仔細,認真分析并做好嚴格的記錄,以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實驗的精確性。
3.觀察指標 在獲得實驗結果以后,通過對平均值的分析和根據試劑盒得出的三組人員血清鐵調素的濃度來繪制ROC曲線,得出曲線下的面積,并用專業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所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
4.統計學方法 通過專業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所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使用卡方檢驗對數據進行檢測,得出P<0.05則有有明顯差異,具備了可比性。
二、結果
IDA組的血清Hepc濃度要明顯低于ACD和健康體檢者小組(p<0.01),而ACD的血清鐵調素Hepc要明顯高于健康體檢者小組(p<0.01),如下表。通過SPSS17.0軟件分析,ACD組Hb與Hepc的濃度呈反比例關系(r=-0.616,p<0.01),IDA組Hb與Hpec的濃度呈正比例關系(r=0.724,p<0.01)。將坐標縱軸設置為敏感度,坐標縱軸為1-特異度來繪制ROC曲線,血清鐵調素Hepc達到臨界值為(90.25±12.55)ng/mL時,那么診斷結果IDA的AUC(藥時曲線下面積) 為0.883。血清鐵調素Hepc達到臨界值為15.05ng/mL時,則診斷缺鐵性貧血的特異度為90.10%,敏感度為86.67%。
三、討論
IDA是世界上最普遍的貧血,其高發病率主要體現在經濟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其中嬰幼兒、育齡婦女的發病率明顯較高[2]。專家在北京市人民中調查結果顯示:缺鐵性貧血的年發病率在5個月~3歲嬰幼兒中為78.0%~85.5%、懷孕2個月以上婦女發病率為76.7%~80.5%;育齡婦女的平均發病率為43.6%~52%;10歲~17歲青少年13.2%。患缺IDA的主要原因體現為:幼兒時期單一母乳喂養或輔食欠缺、處于14-18周歲身體快速發展時期厭食、女性經期經量偏多、多次生育、處于哺乳期婦女、鐵元素攝入過低等多種原因。
ACD是指由多種慢性疾病導致的病理性貧血,是目前多見的貧血綜合征之一慢性病性貧血通常是指繼發于其他系統疾病,如慢性感染、惡性腫瘤、肝臟病、慢性腎功能不全及內分泌異常等[3]。直接或間接影響造血組織而導致的一組慢性貧血。這一類也是老年人最常見的貧血。通常體現為慢性感染所致貧血、惡性腫瘤所致的貧血、腎性貧血、肝病性貧血、內分泌疾病性貧血等。
IDA是發病率最高的貧血,ACD居第二位。二者的病因不一樣,所以醫治方案也不能相同。二者的貧血都含有有低色素和缺鐵現象,情況非常相似,給臨床治療帶來了難度。通過對三組人員的血清鐵調素Hepc相對照,得出結論:對患者血清鐵調素Hepc的檢測是鑒定缺鐵性貧血與慢性病貧血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黃衍鋒,鄭望春,丘衍博,等.缺鐵性貧血與慢性病貧血的鑒別診斷[J].熱帶醫學雜志,2016,16(8):984-986.
[2] 哈申高娃,沙拉,王蕊.骨髓鐵染色對缺鐵性貧血與慢性疾病性貧血的鑒別診斷價值[J].吉林醫學,2005,26(10):1044-1045.
[3] 趙晉英,周沛,劉翠,等.血清鐵調素含量在鑒別缺鐵性貧血和慢性病貧血中的意義[J].廣東醫學,2010,31(23):3091-3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