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溢
【中圖分類號】R821.4+1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2-217-01
2018年1月2日,某區衛生監督員攜帶全過程執法記錄儀到一家西醫內科診所現場檢查,現場發現:1.該機構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正、副本,正本懸掛在一樓墻上,核準診療科目為內科;2.該機構提供《營業執照》,經營者為張某;3.該機構提供坐診人員黎某的《醫師資格證書》、執業地點為該機構及執業范圍為內科專業的《醫師執業證書》,并提供在崗護士袁某的《護士資格證書》、執業地點為該機構的《護士執業證書》;4.檢查該診所進門口左側一間治療室,室內發現一臺“三分類血液細胞分析儀”和二張“血液細胞檢驗報告單”(檢測日期均為2018/01/01,患者姓名分別為查啟錦、徐江斌);5.該機構通過微信轉賬的方式收取了患者查啟錦、徐江斌醫學檢驗費用共40元。
隨后,衛生監督員詢問該機構受托管理人黎某及護士袁某,兩人均承認:1.2018年1月1日該西醫內科診所超出內科診療范圍的情況下使用護士袁某為患者開展了血液細胞檢驗的診療活動,并以微信轉賬的方式收取了患者醫學檢驗費用共40元;2.護士袁某未取得與醫學檢驗相關的檢驗資質,也沒有參加過有關醫學檢驗的培訓。以上現場情況均通過執法記錄儀進行全過程記錄。
經核實,該西醫內科診所存在以下違法行為:1.于2018年1月1日超出《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登記的范圍(內科)為患者開展血液細胞檢驗的診療活動,獲得違法所得40元。2.于2018年1月1日使用護士袁某從事護理學類別以外的血液細胞檢驗活動。
當事人的違法行為一違反了《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款“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執業登記的范圍開展執業活動。”的規定,依據《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第六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 除緊急救治外,醫療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立即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無法確定或者違法所得低于二萬元的,并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造成患者重度殘疾或者死亡的,并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相關診療科目或者單項診療服務許可證;違法所得二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造成患者重度殘疾或者死亡的,并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相關診療科目或者單項診療服務許可證:(一)超出執業登記的執業地址、服務對象、診療科目開展執業活動的;”的規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給予當事人1、罰款60000元,2、沒收違法所得40元的行政處罰。
當事人的違法行為二違反了《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第(二)項“醫療機構執業應當使用符合崗位資質要求的衛生技術人員,并不得有下列行為:(二)使用衛生技術人員開展注冊專業以外的醫療衛生技術活動;”的規定,依據《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第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醫療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第(一)、(二)、(三)、(四)項規定的,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立即改正,按照下列標準處以罰款,同時對相關衛生技術人員處五千元罰款;情節嚴重的,并責令醫療機構停業整頓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同時對衛生技術人員責令暫停執業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造成患者重度殘疾或者死亡的,并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相關診療科目或者單項診療服務許可證,以及衛生技術人員的執業證書:(二)違反第(二)、(三)、(四)項規定的,按照每使用一人二萬元的標準處以罰款。”的規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給予當事人罰款20000元的行政處罰。另外,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對護士袁某開展注冊專業以外的醫療衛生技術活動另案處罰。
討論
法律適用問題。《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以下簡稱《醫療條例》)經深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于2016年8月25日通過,并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醫療條例》是全國首部地方性醫療基本法規,是深圳市充分利用特區立法優勢,對現行法律法規中不適應當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內容進行變通、創新和完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四條“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授權決定,制定法規,在經濟特區范圍內實施。”及第九十條第二款“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的規定,當事人的違法行為適用《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的規定進行處罰。
違法情節與裁量標準。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于2017年5月23日印發了《市衛生計生委關于印發〈〈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準〉的通知》(深衛計政法〔2017〕16號)本案的處罰均參照該通知中的《<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準》,合并給予當事人罰款80000元,沒收違法所得40元的行政處罰。
執法記錄儀在行政執法中的作用。2017年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明確了執法全過程記錄應當通過文字、音像等記錄方式,對行政執法行為進行記錄并歸檔,實現全過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的實施在行政執法中起到積極的作用:一、充分保證當事人的權利。通過全過程記錄行政執法人員的言行舉止,可確保行政程序的合法性及規范性;二、 有效保護行政執法人員的安全。行政執法過程中難免遇到不配合甚至暴力抗法的情形,此時,執法記錄儀的使用可以起到震懾作用,必要時可以作為執法人員維護自身權益的利器。三、執法現場的還原及證據的提取。如遇事后不承認執法人員現場發現的行為,使用執法記錄儀還原將提高辦案速度及效率,并避免當事人的抵賴行為。
如本案中,如受托管理人及護士拒不承認違法事實,因執法人員采用了全過程執法記錄儀配合執法,即使被詢問人不配合,證據的合法性、合理性及關聯性均已符合,本案的后續辦理也不存在過多的障礙。
建議
執法全過程記錄對于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履行職責,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各試點地方、部門及其他有條件的單位應充分發揮執法記錄儀的作用,結合如文書記錄等日常監督執法手段進一步梳理辦理案件的程序,為提高辦理案件的質量及效率提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