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蒙
【摘 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96例消化內科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管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對比兩組的護理管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后,醫療糾紛率、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治療依從性、疾病認知度及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開展優質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消化內科;護理管理;醫療糾紛
【中圖分類號】R197.324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2-285-01
消化內科是醫院重要科室之一,每天接診人數較多,而且科室疾病種類多樣、病情覆蓋范圍廣,再加之患者病情程度不一,治療起來較為復雜,護理難度較其它科室而言相對更高。護理是臨床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對發病率高、病情復雜的消化科患者來說,給予科學的護理服務尤為重要。近些年,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自我保護意識也有了較大程度地提高,對醫療衛生服務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傳統以治療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顯然難以滿足新時期患者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目前,我國各大醫院醫療糾紛仍較多,給醫院形象、醫院品牌、醫院聲譽均帶來了不利的影響。為了進一步提高我院護理服務質量,特將優質護理應用到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納入的的96例研究對象均為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消化內科疾病患者,根據護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男27例,女21例,最小年齡24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年齡(43.17±2.72)歲;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最小年齡25歲,最大年齡74歲,平均年齡(43.23±2.6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結果提示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 方法 對照組:該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管理,諸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口頭叮囑患者戒煙、戒酒,叮囑患者按時吃藥、復診,對手術患者進行切口感染護理等;觀察組:該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管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具體如下:⑴健康教育。通過發放消化內科疾病常識宣傳冊、組織講座、一對一宣教、視頻宣教等方式對患者展開疾病常識指導,使每位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做到有效預防、積極治療。指導教育內容主要包括起病原因、治療方法、常用藥物、需要做哪些檢查、如何進行有效預防、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治療注意事項及并發癥等。⑵心理護理。消化內科疾病治療時間長,患者難免會產生焦慮、灰心、恐懼等不良情緒,依從性較差。所以,日常護理中護理人員要留意患者心理狀況,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疑問,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患者說出心中擔心與不適,發現患者不良情緒嚴重時,要及時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例如跟患者講述成功治愈范例,消除患者顧慮增強治療信心;充分調動患者家屬及朋友支持系統,給予患者情感支持,消除其緊張感、孤獨感,提高治療依從性。⑶飲食護理。科學的飲食是患者康復的營養劑,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患者飲食,叮囑患者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蛋白高、維生素高的食物,養成科學飲食的好習慣。⑷康復鍛煉護理。根據患者體能及恢復情況制訂個性化的健康運動指導,以提高患者抵抗力促進康復。例如,指導患者慢跑、做腹部按摩操、醫療操等,當然患者也可根據自己喜好練習太極拳、養生功等來增強體質。
1.3 觀察指標 隨訪半年,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兩組患者疾病認知度、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醫療糾紛及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應用 SPSS24.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 χ2檢驗 ;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依從性、疾病認知度及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后,治療依從性、疾病認知度及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醫療糾紛率及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發生護患糾紛1例,護患糾紛率為2.1%,發生護理風險事件0例,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0.0%;對照組發生護患糾紛5例,護患糾紛率為10.4%,發生護理風險事件2例,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4.2%;觀察組醫療糾紛率及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消化內科疾病種類繁多、發病率高、治療時間長,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然而,我國患者的疾病認知至今仍處于較低的水平,對自身所患疾病缺乏正確認識,再加上經濟上的壓力,導致治療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心理自我調節水平有限,患病期間消極情緒就嚴重,有的甚至將氣撒護理人員頭上,導致醫療糾紛較多。基于此,如何加強護理管理,給予患者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是當前護理工作者關注的焦點。
優質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不僅重視患者的身體狀況,而且關注患者的護理感受,通過滿足患者生理、情感、心理等方面需求,為患者提供優質、全面的護理服務。我院將優質護理應用到消化內科患者護理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后,醫療糾紛率、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治療依從性、疾病認知度及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梁亞平. 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J]. 基層醫學論壇,2014 (24) :2369-2370.
[2] 謝修慧.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傷殘醫學, 2014 (2) :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