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外國語學校附屬理想幼兒園)
自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進行研究,但主要集中于理論探討而缺乏實證研究。
眼動儀是繼腦電儀、生理多導儀之后,用于心理學實驗室的大型精密儀器。上世紀60年代,眼動分析法在學前兒童認知研究中曾掀起熱浪。沃建中、林崇德等教授近年來將眼動記錄法運用于創造能力不同的中學生,得到其分類加工過程差異的眼動特點。這是國內第一個將眼動實驗法運用于創造力領域研究的例子。
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實驗擬通過眼動儀獲得幼兒圖片觀測中的眼動指標,來探討5~6歲幼兒創造性思維是否可以通過眼動實驗來驗證,高創造性力幼兒能否反應一定的眼動特征,又具怎樣的眼動特征?依據托蘭斯的創造性思維圖畫測驗的標準,本實驗將從創造性思維的4個維度——思維的流暢性、獨創性、精致性和抗過早封閉性(沉思性)出發,分別探索高、低創造力幼兒的眼動指標差異,致力于通過揭示高創造力幼兒的眼動特征,讓幼兒創造心理學的生理學研究途徑再向前邁進一步。
2.1實驗假設
創造性思維水平不同的幼兒其眼動特征也不同;高創造力幼兒的眼動特點奇異,且與低創造力幼兒的眼動指標差異顯著。
(1)如果思維的流暢性水平越高,則高創造力幼兒的眼跳次數更多、注視的信息區范圍更廣。
(2)如果思維的獨創性水平越高,則高創造力幼兒的關注點更奇異,對獨特信息區關注點更多。
(3)如果思維的精致性水平越高,則高創造力幼兒關注的細節之處更多、對細節處注視更持久。
(4)如果思維的沉思性水平越高,則高創造力幼兒的眼動更靈活、注視點或注視區域更具開放性。
2.2實驗方法與設計
2.2.1主試與被試
主試為2名事先經過培訓的操作員,一名操作眼動儀和控制時間,一名指導被試測試。被試是60名5~6歲的兒童,其中5歲幼兒25名、6歲幼兒35名,女生30名、男生30名,其矯正視力均在1.0以上。
2.2.2實驗儀器
采用瑞典Tobii公司的T120型號眼動儀對被試進行圖畫觀測,記錄得到被試的眼動軌跡、注視點、熱點圖分析,并且通過不同數據模式可得“第一注視點時間、注視點記錄長度、觀察時間長度、注視點次數、觀察次數、之前注視點”此6種數據。
2.2.3實驗材料及設計
依據托蘭斯創造性思維圖畫測驗的標準,實驗材料一共設計7張圖片:試測1幅“牛”圖和正式測驗的4張圖。獨創性圖畫測驗是2幅有“平行豎線”增添幾筆而構成的圖形——“人臉”圖和“帆船”圖(分值分別是1分和2分);精致性圖畫測驗為1幅小丑圖,觀察身上所有的細節(除基本反應之外)越多得分越高;沉思性圖畫測驗是3幅圖——“月亮”“帆船”“雙魚”圖(分值分別是0、1、2分);流暢性圖畫測驗是6幅圖(6個工具),選擇的工具越多分越高。圖片顏色均為黑白色,由繪圖軟件Photo Shop繪制而成。
2.2.4實驗過程
操作員在確保所有幼兒認識全部生字詞后,開始對其進行眼動觀測實驗。
(1)引入被試。提前告知幼兒共進行4項測試,然后要求其坐到身體被固定的電腦桌前。
(2)定標與校準。按提示選擇好被試后,進行定標。結束后,點擊“Start”播放圖片。
(3)試測與正式測驗。試測是觀察三幅復雜性不同的“?!?,讓被試初步熟悉實驗流程。在進入正式測驗后,測驗順序依次是思維的獨創性、沉思性、精致性和流暢性。
(4)創造力得分計算。將所有被試的答案對照“托蘭斯圖畫測驗評分標準”換算,得出創造性思維各維度的得分及總分。
(5)眼動數據處理。先用眼動數據分析軟件分析,再用Spss17.0進行處理。
創造力得分計算好后,設定高、低創造力對比組。依據托蘭斯創造性思維圖畫測驗的評分原則和實際頻率分布結果,取這60名幼兒成績由低到高排列的前15%和后15%,即排名前、后各9名,分別設定為“低創造力組”和“高創造力組”,將其作為以下所有眼動實驗的組別,進而探析高創造力幼兒4個創造性思維維度的眼動特征。
3.1思維流暢性的眼動指標差異

由表1得,高、低創造力組的思維流暢性的各項眼動指標——第一注視點時間、注視點記錄長度、注視點次數、觀察時間長度、觀察次數、之前注視點均無顯著差異。
3.2思維獨創性的眼動指標差異

由表2得,在觀察“人臉”圖時,高創造力組的“觀察次數”和“之前注視點”都顯著低于低創造力組(P<0.05);在觀察“帆船”圖時,高創造力組的“觀察次數”顯著低于低創造力組(P<0.05),“之前注視點”顯著高于低創造力組(P<0.05);其他指標均無差異。表明:高創造力幼兒對于獨創性水平越高的圖片所需的觀察準備時間越多,但是不管是何種獨創性水平的圖片,他們觀察的時間都很短。
3.3思維的抗過早封閉性(沉思性)的眼動指標差異
沉思性的眼動實驗是指讓幼兒觀測3幅由“兩條平行曲線”增添幾筆構成的新圖形,看幼兒能否選出更具開放性的圖片。

由表3可得,高、低創造力組在觀察“月亮”圖、“帆船”圖時沉思性的六大眼動指標均無顯著差異。但在觀察“雙魚”圖時,高創造力幼兒的注視點次數顯著高于低創造力幼兒(P<0.05)。由于眼跳的功能是改變注視點,從生理學上講,眼跳的時間越長則注視點的時間也越長。即注視點次數反應了眼跳的頻率。所以,高創造力幼兒在觀測最具開放性圖片時的眼跳次數更多,眼動更靈活。
3.4思維精致性的眼動指標差異
此測驗給幼兒展現的小丑圖,其身上有許多細節之處。若幼兒觀察到并描述的除基本反應之外的細節越多,則表明其思維的精致性水平越高。

由表4得,在精致性測驗中,高創造力幼兒的“觀察次數”“注視點次數”“注視點記錄長度”顯著高于低創造力幼兒(P<0.05),其他指標均無顯著差異。表明高創造力幼兒對于細節之處的關注更多、注視更持久。
實驗表明,高創造力幼兒和低創造力幼兒思維流暢性的六大眼動指標沒有顯著差異,而獨創性、精致性和抗過早封閉性均有顯著的眼動指標差異。
4.1高創造力幼兒對于獨創性圖片認知更快,但是進入高獨創性水平的觀察準備越多
高創造力幼兒關注“人臉”和“帆船”的次數都較低創造力組少,而觀察“帆船”前需要的時間更長。普通心理學認為:表象是從感知到思維的過渡階段。幼兒觀察圖片是經過感知,然后進行信息加工形成表象最后進行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過程。表明高創造力幼兒形成視覺表象的速度更快,即對于圖片的認知速度更快,進而能夠更具創造力。視知覺產生的速度快也與幼兒自身的知識經驗有關。對于進入獨創性水平越高的圖片觀察所需時間更長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對于前一個“人臉”形成表象后思維的時間更充分,然后停留在信息區外的時間也就越長。二是進入觀察高獨創性水平圖片所需的視知覺準備時間較多。
4.2高創造力幼兒在觀察最高開放性水平的圖片時眼跳更多
“雙魚”圖是抗過早封閉性水平最高的圖片,高創造力幼兒在此圖的注視點次數顯著高于低創造力幼兒。研究表明:眼球運動客觀地反映了大腦的信息處理過程。兒童在觀察圖片的第一次注視就能抓住其要義,其余對圖片的注視來關注細節。因此,眼睛能很快地注意信息區,及時把眼睛移動到與周圍不協調的物體上,關注重要的或有興趣的物體比不重要的物體注視的時間要多要長。幼兒更關注開放性水平高的圖片更多關注出于對圖片本身的興趣,注視點次數多反映了對該信息區處理地更細致。
4.3高創造力幼兒關注細節的頻率更高、眼跳更多、注視更持久
高創造力幼兒的眼動特征,在精致性思維上表現得特別奇異。根據顯示:高創造力幼兒在細節處的“觀察次數”“注視點次數”較低創造力幼兒多,“注視點記錄長度”更長。研究表明:年齡較大的嬰幼兒對于越復雜的東西越感興趣,越感興趣的注視點就越多。Loftus等人認為,低水平的變量(如亮度和對比等)影響著學前兒童圖畫的注視時間:圖畫中不協調的物體比協調的物體注視時間要長;重要物體比不重要物體的注視時間要長。細節之處往往是與周圍環境對比度更大,更不協調,在指導語的引導下被認為更重要的。可以證明此年齡段幼兒有較強的關注和辨別細節的能力,高創造力幼兒尤其如此,還表現出關注細節的次數多,眼跳多,注視更持久的特征。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1)5~6歲幼兒創造性思維中的獨創性和精致性眼動指標差異最明顯,沉思性眼動指標差異較小,流暢性思維的眼動指標無差異。
(2)高創造力幼兒反映出的眼動特點:對于圖片的認知速度更快,對于有興趣的、開放性的以及自身感覺重要的圖片注視得更持久,眼動更靈活。
因此,在幼兒末期訓練他們的觀察能力,眼動的靈活性是提高創造性思維的關鍵。另外提高幼兒的生活感悟、增加必要的社會經驗、擴充其語詞范圍也是提高其創造性思維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