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市東山小學)
1.教學片段:《金子》(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下同)
師:同學們,文中多處出現了題目“金子”這個詞,請你找一找,并圈出來。
生:聽說有人在薩文河畔無意中發現了金子,淘金者便蜂擁而至……”
生:他們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找到金子,結果,絕大多數人一無所獲,只好掃興離去。
師:淘金者蜂擁而至結果卻(板貼:掃興離去)
師:對在這段里,我們知道了淘金者(讀兩個詞)蜂擁而至結果(生齊:掃興離去)。
生:彼得弗雷特不甘心落空,他在河床附近買了一塊沒人要的土地,一個人默默地挖掘著。
生:這里沒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
生:他不無驕傲地對人說:“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這塊土地里?!?/p>
師:你覺得此時的彼得是什么樣的心情?(驕傲 自豪 高興)
過渡:淘金者蜂擁而至卻掃興離去,關注這三段,彼得在淘金的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板貼:不甘心 失望 若有所悟 不無驕傲)
過渡:看來大家掌握這個本領了,抓住文章的關鍵詞語,就能很快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哦。
為提前引導學生找尋有關線索“金子”的句子,我設計了以下自學導航,引導學生先學后教。

2.教學思考:文章題目或文章關鍵詞是連串文章的關鍵
考慮到記敘文在小學階段學生接觸較多,興趣也較濃。因此,教學時抓住題目“金子”這個關鍵詞理清文章脈絡,并通過學生自學找出表述主人公心情變化的詞語,隨機板書,以學定教。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組織學生讀書討論,順理成章地去課文中尋找答案。在教學時這類課文時,老師應該給學生這樣的一根線,學生提取信息時能夠迅速找到文本的線索,在初讀感知時能夠有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白衣戰士——葉欣。請看學習任務(出示ppt,請學生完成相應填空:在我看來,葉欣是______的人,因為______。)(學生默讀語段,并開展深入思考,并對對應文本進行批注,為小組合作輪流發言集體展示做準備。)
生:我覺得葉欣是個舍己為人的人。因為課文中提到“面對危險和死亡,同事們總能聽到葉欣斬釘截鐵的話語:“這里危險,讓我來吧!”葉欣默默地做出一個真情無悔的選擇……
生:我從“科室里似乎仍然回蕩著她那爽朗的笑聲,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風般的撫慰和溫暖?!边@句話中感受到葉欣是個樂觀爽朗的人。
師:是的,同學們能從圍繞葉欣的事例中感受到人物的品質,并且能用自己的話進行總結概括,這是一種能力。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第五小節,試著像剛剛兩位同學說的那樣,想象葉欣搶救病人時不顧一切、奮不顧身的樣子。
生:老師,從葉欣一系列的動作中我也能看出葉欣的技術高超。
師:你很會讀書,往往動作詞語的精準考驗一個人寫作的功力。你讀出了哪些動作的詞語呢?
生:我從“迅速趕來”“嫻熟搖高病床”“給予面罩”“注射”“監測”等詞語中看出葉欣的技術嫻熟。
師:是呀,這些醫學術語,我們閱讀時還會有些困難,可是葉欣能夠非常熟練地在兩個小時內完成,可見她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做到了搶救病人時的爭分奪秒,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護士長。
(4)環網柜處還需設置電壓互感器,根據安裝地電氣條件和安裝要求,選擇電壓互感器型號為JDZ9-10Q,高壓側電壓為10 kV,低壓側電壓100 V。絕緣性能優良、耐潮濕。
……
2.教學思考:重點段落細節描寫是感悟人物品格的鑰匙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論認為影響學習的條件包括外部輸入信息的組織,在短時記憶加工中的新舊信息的相互作用以及伴隨而來的知識編碼。所以,學習的重點不在記憶而在編碼。批注、做筆記這些能夠促進學生的理解,而且可以為他們在今后的回憶提供線索。學習人物傳記等文章時,提取信息需要通過細節描寫感悟人物特點。
1.教學片段:《金子》
過渡:幾年后彼得回到家鄉,當年的淘金者問他:“彼得,你淘到金子了嗎?如果你是彼得,你會怎樣回答呢?同桌兩人討論一下
師:彼得,聽說你發大財了,你淘到金子了嗎?
生:我找到了?。?/p>
師:(追問)淘金者:你找到多少金子了啊?(夸張)
生:不是那種金子,我找到真金啦(那你是怎樣得到的呢)
師(繼續追問)???你沒挖到金子,你怎么又得到唯一得到金子了呢?你怎么找到真金的呀?
生:我是通過種花得到的金子。
師:你原來是通過自己的勞動找到了真金啊。(板書:勞動)你怎么知道要種花呢?
生:我看到了一場大雨過后,土地長出了綠茸茸的小草(板書:思考)
師:我們真后悔啊,當年我們都掃興離去,你當時怎么沒跟我們一起離開呢?(板書:堅持)
師總結:彼得,原來你和我們不一樣,你是靠這些找到了真金,實現了你的夢想,你可真是我們村的驕傲啊。(掌聲)
2.教學思考:省略號留白是信息再加工的訓練陣地
《語文新課標》指出,中年段學生在口語表達時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課上筆者創設情境,讓孩子在對話中體會文章表達的道理。本課的板書中,教師通過與學生對話中,提煉出關鍵詞:“勞動、堅持、思考”了解彼得是通過堅持不懈的勞動,積極思考才獲得了屬于他自己的“真金”。預設外的生成即課堂中的生成在課前的預設之外,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預約型生成性教學資源,借機施教,把生成性教學資源點“石”成“金”。在本環節的教學中,預設之外的是學生能主動提出除了他的辛勤勞動,我覺得還有他的“思考和堅持”,同時還充分利用了學生的精彩之處,這些文字為尋找“真金”真是錦上添“話”。
1.明確具體要求
在學生提取信息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先扶后放的過程,因此一開始需要明確具體的學習要求,即告訴學生老師想要學生通過閱讀文本搜索提取哪些信息,否則學生在閱讀時往往因毫無目標而效率低下。因此在初讀文本后,教師可以將信息問題拋給學生,這樣無形中就可以聚焦學生思維能力。
2.歷練篩選能力
信息往往很多時候是不可以直接使用的,特別是學生到了中高年級,他們遇到的考試題目也從一開始的照抄信息逐步變成概括信息。因此只有在必要的篩選和再組織才能清晰地總結概括人物特點以及展開合理的想象。
3.不斷強化能力
學生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不僅在課堂中也需要在閱讀課外文本、考試試卷分析等各個渠道去不斷強化,這樣能力才能在反復的訓練中不斷提高。也只有這樣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才會逐步呈現螺旋式上升,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