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群
摘 要: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不僅有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也能夠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因此,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是至關重要的。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結合不同階段的教育培養需求,采用更科學有效的策略方法來優化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與成果。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不論在哪一學習階段,閱讀的重要新都是不容忽視的,而怎樣引導學生進行良好閱讀,且能夠讓其在閱讀學習中真正感受到快樂是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一直關注、探究的焦點課題。對此,教師應積極探索,嘗試更科學、新穎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拓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加強學生思維能力、心理素質培養,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一、優化課內閱讀教學
首先,教師應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做出準確把握。小學語文閱讀主體是學生,所以,要想對學生實施科學培養與指導,就必須要實現對學生基本閱讀能力的準確把握。在實際授課中,教師可以結合單元訓練重點,進一步優化課內閱讀教學。
比如:某教師在圍繞《感受自然》這樣主題單元開展閱讀教學時,就結合了《山中訪友》《山雨》《草蟲的村落》中每篇文章的閱讀訓練重難點總結出了課內閱讀訓練重點,在正式授課前,安排學生自主完成相應的閱讀卡,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自主閱讀。在學生完成自主閱讀之后,將自主閱讀卡收上來,以此來對學生本階段的閱讀做出全面、深入了解[1]。
雖然高年級小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但是要想得到進一步提升和完善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所以,在把握學生閱讀能力之后,應基于此選擇更適合、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對于一些學生在課前已經掌握的閱讀內容,教師可以不講或者是少講,對于學生還未掌握的閱讀訓練重點,教師可以結合本科閱讀教學目標,開展整合訓練,確保學生在每堂閱讀課上都能夠有所收獲。比如:在講解《草蟲的村落》這篇文章時,教師便結合對學生自主閱讀卡的分析,基于學生閱讀能力,引導學生要充分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小生靈的熱愛之情,體會作者是如何觀察、如何運用豐富想象來將自身獨特感受充分呈現出來的,然后再聯系學生具體閱讀情況,整合閱讀教學,優化閱讀訓練。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閱讀教學
首先,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實際授課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一些原本與學生實際生活較遠、理解起來難度較大的內容,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的呈現,學生不僅能夠產生濃厚興趣,理解起來也更加容易。比如,某教師在講解《圓明園毀滅》這篇文章時,就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圓明園被毀滅之前、之后的情景,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其之前的美景、繁華,也有助于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全面激發,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使命感、責任感[2]。
其次,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把握閱讀訓練重點。在實際授課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課堂生成來對教學預設做出恰當調整,結合其閱讀情況來設計、優化閱讀訓練。比如,某教師在講解《草原》這篇文章時,就先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朗讀訓練目標,讓學生在此訓練中,懂得從文章思想層面入手,對草原景色美、人情美有深刻感受。在此基礎上,又借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對第一段細讀,對詞句做出準確把握,將其感受、情感真正讀出來,然后再將作者感悟合理轉化為自身感悟,加深理解,進而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但也要注意,并非所有閱讀教學內容都適合運用多媒體來開展,不能盲目使用、過于依賴。
三、適當強化學生的課外閱讀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拓展僅通過課堂教學是難以取得理想成果的,教師還應結合學生年齡特點,積極為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文本,結合高年級閱讀訓練重點來開展綜合性閱讀訓練。作為語文教育的關鍵,教師應結合本班學生的閱讀興趣、認知水平,積極引導孩子開展輕松、高效的課外閱讀,多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合的讀物,培養其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將其自主性在閱讀中充分發揮出來。此外,為了給課外閱讀效果提供有力保障,教師應結合學生課外閱讀情況,采用針對性較強的策略、方法來為學生提供閱讀指導,以此來真正引導學生閱讀能力實現從質變到量變的合理轉化,并對閱讀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3]。
綜上所述,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高年級閱讀教學活動過程中應正確認識到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對增強學生閱讀學習興趣、自信心,推動語文教育事業創新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應結合學生不同階段的認知特點與需求,選擇更適合、更有效的方法、策略來設計、組織閱讀教學活動,吸引更多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
參考文獻:
[1]王愛霞.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創造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7,3(6):164.
[2]王印惠.改變高耗低能狀況,構筑高效閱讀課堂:淺談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和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8):89,91.
[3]朱繼東.讓閱讀教學自由輕松一點: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5(28):185.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