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遠
摘 要:立足小學生心理特征開展體育教學能夠提高體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結合小學體育教學實踐,從分析小學生的體育學習心理出發,探討了優化體育教學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體育教學;心理特征
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體育教學是發展學生綜合素質、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很多教師仍然囿于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單調,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體育教學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小學生正處于兒童期,他們的學習心理和認知方式都有其特殊性,單一的說教式容易讓他們感到厭倦,從而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小學體育教師要全面、準確地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并在此基礎上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不斷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學習。
一、小學生的體育學習心理
體育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手段,以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為主要目的的課程,集知識性、技能性、競爭性為一體。小學生正處于思維和認知能力發展的初步階段,對于他們而言,體育學科較為枯燥,體育鍛煉又十分辛苦。因此,體育教師只有深入把握小學生的體育學習心理才能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和教學設計。根據相關研究,小學生的體育學習心理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小學生的興趣廣泛但持續時間較短。相關調查表明,小學生樂于參與體育活動、體育游戲等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多樣化的體育教學設計能夠讓小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但同時他們的興趣持續時間較短,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其次小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性較強,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階段,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他們往往比較崇拜教師、信任教師,依賴教師的指導和管理。第三,小學生心理敏感,喜歡尋求新鮮刺激的事物,具體到體育學習過程,就是他們樂于參加競爭性活動,喜歡新奇、熱鬧的學習形式。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解放他們的天性,讓學生擁有自由的空間,充分地展示自己,能夠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立足小學生心理特征,優化體育教學
(一)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主動融入教學過程,在有效的學習氛圍中進行體育知識的學習和體育技能的鍛煉。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緊緊把握小學生的興趣特點,將社會生活中一些鮮活的素材融入教學設計,營造體育教學的逼真情境。例如,針對小學生喜歡聽故事、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教師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傳授體育知識,讓學生在生動的故事情節中感受體育內容,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具體操作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點所在,設計生動的課堂故事,將教材知識滲透于故事中。
(二)開展競賽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小學生普遍活潑好動,好勝心強,枯燥的知識講解和技能練習容易讓他們感到厭倦。適時地開展一些競賽活動,能夠讓體育課堂呈現出較大的生機與活力,從而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和體能發展特點,立足教學內容來設計學生喜歡的競賽形式。例如:“聽口令做相反動作”“有效無效口令”“人手一球”“取球比賽”,通過運用多樣化的游戲形式,讓小學生在新穎、刺激的活動中參與學習和鍛煉,既加深了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又讓學生得到體能的鍛煉。
(三)關注學生體驗,放手讓學生自由發揮
教學過程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主觀性活動,個體體驗是小學生學習活動的立足點。只有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充分參與、自由發揮,在高度的自主空間中去學習和鍛煉,才能使體驗教學收到實際效果。針對小學生興趣持續時間短、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去體驗知識,在自由發揮、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得到身體素質的發展和提升。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課堂游戲放手讓學生去玩,例如,奔跑類游戲蛇形跑、螺旋跑,或者用跳繩、跳橡皮筋、“猴子搶球”“傳球觸人”等讓學生充分地活動肢體,讓學生在高度興奮的過程中保持注意力。
(四)注重課堂評價,增強學生自信心
小學生普遍對于教師比較依賴和信任,教師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通過課堂評價這一形式傳遞情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啟發性、鼓勵性的評價,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應不吝贊美之詞,給予積極的表揚,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對于表現不好的學生,要引導學生認真反思,以便于在下一步的學習中汲取經驗教訓,不斷提升自我。
總之,小學生在體育學習心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全面分析和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設計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不斷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吉祥.小學生心理特點及針對性體育教學方法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15,5(32):102-104.
[2]金仁學.從小學心理特征角度研究如何優化設計小學體育教學[J].當代體育科技,2017,7(4):153-15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