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
【摘要】當今世界,計算機技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面對新的數字化環境,各種高科技、新技術撲面而來,為了應對不斷變更的技術需求,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以及學生個人的學習經歷、所處環境的不同,導致高中生在信息技術這門學科上的認知程度、實踐能力等方面差異很大。差異教學模式的適時出現,能很好地提高教學的全面性,使原本知識水平不在同一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提高,并逐漸縮小差距。
【關鍵詞】高中階段 信息技術課 差異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131-02
差異教學是指在教學中立足于學生個性的差異上,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以達到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差異教學的關注點在于某個學生或是某組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不是通常的整班授課形式。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老師要針對學習者的不同學習能力,做出相對的反應,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切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平衡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
一、采用靈活的小組合作
在差異教學的模式中,合作學習是最為常見的方法,涉及到合作,就會引出如何進行分組的環節。在差異教學中,靈活的分組方式更利于老師的教學。傳統的分組方法多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標準,這樣很容易會給學生貼上“學優生”、“學困生”的標簽,使學生產生消極負面的學習影響。所以,為了規范學生的學習意識,幫助他們積極的投入到差異教學的模式中來,老師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不妨讓學生結合教學內容,根據自身的興趣與特長進行分組學習,實現教學的靈活性。
例如,在學習教科版《字處理軟件》這個章節的內容中,可能有的學生之前接觸過相關的軟件內容,有的學生則擅長文本內容的編撰。這個時候,老師可以提出一個命題,讓小組合作設計一個關于“活力青春”的電子小報,老師預留出3-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小組結合,爭取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小組學習中有所發揮。比方說接觸過軟件操作的學生,他們在小組合作中通過對“字處理軟件的基本特征”進行操作講解,幫助那些擅長文本內容編輯的學生明白該怎樣實現自己的創意,同時在進行創意構思的時候,大家也能對軟件操作中的內容,像“排版工具”、“頁面布局”、“背景處理”等內容的實際操作進行聯系,豐富大家的構思深度。這樣的合作方式既能互相促進,同時還能體現差異教學模式的優勢,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構建不同的任務內容
在差異教學模式中,任務內容是一個關鍵的環節。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老師在教學中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切實的幫助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將任務簡單設定為基礎性任務和拓展性任務兩大類。它們的區別在于,基礎性任務在完成后,可以達到基礎教學的目的;而拓展性任務,則是針對基礎性任務而進行的提高與發展,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上升空間,達到差異教學模式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Word編排的內容時,老師可以將任務內容設置如下:任務一是學生對自己曾寫的一篇短文進行編輯,最好配上相關的圖片,做到圖文并茂;而任務二則是制作一張電子報紙,要求主體鮮明,內容豐富;在這里結合實際的信息技術的實際教學情況,我們可以知道,完成任務一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Word文檔的操作,像“字體編輯”、“插入圖片”等基礎內容。而完成任務二則需要更進一步,對圖文混排中的相關知識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對“圖片的局部選取”、“文字環繞”、“水印效果”等進行深入的調整,以達到整體美觀性的要求。在差異教學的模式中,不同的任務內容既可以滿足基礎的教學要求,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拓展,提高學習的質量。
三、開展有效的教學評價
在差異教學的模式中,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學習發展的關鍵內容,老師在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要善于運用評價機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高中信息技術的課堂上,老師要把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結合到一處,注重評價內容和方式的多樣性,可適當利用評測軟件,既客觀全面又提高評測效率。不妨采用“評語+評分”、“互評+師評”的方法來進行,這樣能很好的滿足差異教學模式的教學特點。肯定學生在學習中所做出的努力,讓學生互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老師最后歸納總結點評,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教科版《信息加工概述》這一章節的內容時,老師可以將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綜合性的對學生展開評價。比如說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可以請學生總結“信息加工一般過程”的流程,再由其他學生進行補充、點評。對小組成員的實際操作成果,可通過電子教室來演示,讓學生互評,并根據評測結果展示優秀作品,起鼓勵和示范作用。當然,還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教學任務,如有的學生側重于了解基本操作,有些學生則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進行特定的評價。在肯定學生成果的同時,也要指出不足,尤其需要指出在小組協作上的更優化方案,綜合大家的反思意見,教師作總結點評。為凸顯差異教學模式,老師不能采用“一鍋煮”的方法進行衡量,而應多角度、多方位的展開點評,提升學習的信心。
結語
總體而言,差異教學就是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他們進行良好的小組協作,設定不同的教學任務,使教學內容趨于豐富,并進行有效評價,以發掘學生不同的學習潛能,確保每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有所收獲,在提升學習信心的同時,同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能。
參考文獻:
[1]寧光芳,張世祿. 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差異教學探究[J]. 現代教育技術,2006,05:15-18.
[2]劉艷麗,陳莉. 信息技術教學中適應學生個體差異教學模式的探討[J]. 教育信息化,2005,0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