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1世紀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新時代,諸多新鮮的教學模式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為中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改革注入了鮮活的力量。自2000年10月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以來,我國的信息技術教學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時期,從當前的教學情況看,我們在使用新的教學手段的時候還是存在技術方面和實用方面不足的問題,針對這一現狀,本文主要從信息技術教學與培養學生的興趣與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總體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基本要點來全面闡述二者的內在聯系。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 主體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146-02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式轉變的必要性
1.合理滿足當下新課程改革要求
新時代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開設也是為培養出新時代所需的高端技術性人才做準備,從一開始的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要目標的雙基教學理論,把對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教學作為其核心思想,到后來的三維目標教學理論,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可以看出“三維目標”是一個教學目標的三個方面,而不是各自獨立的目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以上可以看出我們對教學目標的調整從重視基礎重心到重視多方面能力的培育,這是在深刻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為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新發展,我們的教育目標又重新的調整為核心素養統領下的新一輪綜合改革,這一次的重新定位必定引起學校育人模式的調整,即從分數教育向核心素養教育轉變,從塑造教育向自主教育轉變,從一味的向學生灌輸轉向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創新教育。核心素養的提出,直接標志著我們的教育改革進入“3.0時代”。而所謂的“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所具備的能夠迎合社會發展需要和自己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美好品質和過硬能力,是關于學生基礎技能知識的掌握到多方面能力的檢驗,這是每一名學生想要獲得成功生活,成為更好的自己必不可少的共同素質,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不斷地在生活中得到檢驗和改正,直至完善完滿的狀態。
2.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學習能力
此前,初中的信息技術教育課程一味運用的是“填鴨式”教學模式,長此以往,在這種被動的教學活動中,本是主體的學生基本喪失問題意識,對事物問題缺少思考,不能很好的認識到自己教學主體的地位與責任意識,簡單地把人當成讀書的工具。意識到這一問題后,逐漸改變這一陳舊的教學方式,顯而易見,以前被看作是缺點不足的地方會有很大改善,例如:學生的主動性會顯著提高,信息有效獲取能力會有所提升,在師生互動教學中,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熟練地運用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滿足自己的知識需求;其次,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學彰顯的過程中,提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他們會根據自己的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去發現問題,可以巧妙地換用不同的方式搜尋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并且同時具備明辨真假的能力,不斷在這樣一個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勇往直前。
二、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中國近代以來的屈辱歷史表明,落后就要挨打,想要進步就得學習先進的技術文化,而光顧學習引進是遠遠不夠的,想要走在時代前列不被淘汰,必要的創新精神是絕對需要的。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和政黨永葆生機與活力的力量源泉。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各國間的競爭越來越集中表現為科技實力的競爭,我國在新時期努力構建創新性國家,中學生是國家的后備力量,應當從小就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所以,學生應具備開拓創新、勇于進取的精神,敢于打破權威,發揮自己的優點,抓住信息技術革命的大好潮流,為新時期中國的發展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
初中信息技術的編排是以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實驗的方式完成的。主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自主創新意識,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就要求教師要具備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與方法。教師要明確新課改的基本要求和核心素養的理念,發現新的授課思路,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自主探析,積極思考。教師要從實踐中根本做到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處在中學階段的初中生思想還處在形成發展階段,面對一個完全新的事物會產生好奇心。信息技術的教學如果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識,就為能夠取得優良的實效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應該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課堂上如果學生提出了一些質疑,可能這些質疑會偏離主題,但是教師要以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去引導學生,營造敢于質疑的課堂氛圍。教師和學生都要明確教學過程從本質上就是不斷答疑解惑的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的質疑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三、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方法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身份不過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學生才是課堂的重心和主體。過去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陳舊且單調,繁重的課堂作業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會產生學生的厭學心理。在這個時期,學生的好奇心膨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到這一特點,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優勢輔助完成教學。在基礎教學的基礎上更應開闊學生的視野,積極鼓勵學生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看得更高、更遠,發散思維、不斷地開拓進取。
2.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式的教學只會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久而久之很難達到教學原來的效果,教學效率與質量直線下降。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在教學講解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向學生傳授如何進行計算機的簡單操作,激發學生往下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親身的實踐會發現學習的快樂,這樣就很有利于老師由淺入深的繼續往下進行了。
3.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學習相結合
課堂上,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老師只是教學實施的傳授者。在現代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思維是一個有待開發的巨大寶藏,教師可以利用與學生之間進行的思想交流碰撞出美麗的火花。有時候老師需要跳出自己的角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學生,想學生所想,只有這樣老師才能更好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和學生做一個完美的銜接。除此之外,學生是最能理解學生的人,積極地進行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擴大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同種各種各樣形式的交流,彰顯學生的學習熱情。同學之間的交流可以使他們感同身受,課上課下的動靜結合的教學方式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識。
四、結語
當今世界,是一個多元多彩的大家庭,人們的生產生活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帶給我們的便利與滿足。作為當代的中學生,加強信息技術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首要的!為此,我們要立足實踐的需要,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理清知識脈絡,抓住重點,敢于質疑,勇于創新,不斷形成自主的思考意識與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孫穎.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創新思維培養策略研究[D].河北大學.2013.
[2]章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
[3]張劍平.信息技術教育:概觀與展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朱國新(1978.11-),男,漢族 ,江蘇蘇州人,副校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