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琦
【摘要】進入高中以來,許多學生在學習化學方面存在著許多壓力,如缺乏自信,基礎知識差,審題能力差,思維不夠嚴密,缺乏學習的毅力和勇氣等等。作為高中的化學教師,要通過對學生心理壓力的疏導,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化學素養。
【關鍵詞】高中生 學習化學 心理壓力 化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156-02
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生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化學學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現了學生通過化學課程學習形成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瘜W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五個維度。因此,學生必須具有以下特征:求知欲強、興趣廣泛、觀察明銳、想象豐富、思維敏捷、理解力強、富有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習方法較好等。
心理壓力是個體在生活適應過程中的一種身心緊張狀態,源由于環境要求與自身應對能力不平衡而來,這種緊張狀態傾向于通過非特異的心理和生理反應表現出來。學生的心理因素對學習會產生重要的影響,高中學生學習化學的心理動機是直接影響學習化學的一種內部動力,支配著他們學習化學學科知識的全過程,影響著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化學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探索如何化解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
每當面對這一些學生化學考試成績只有十幾,二十幾分,我覺得有責任探究究竟為什么學生化學成績那么差?到底學生在學習化學過程中存在著哪些心理壓力,阻礙了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經過兩年的課題研究,全面了解學生心理,學生之所以學習化學有心理壓力,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原因。
一、學生學習化學心理壓力成因分析
1.學習化學的興趣降低
學習興趣缺乏成因主要是從初中進入高中,化學課程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初中化學新課程是以學生為本,以掌握“雙基”、培養能力為教學的目的和任務的,而高中則以培養科學素養,實踐能力為核心為化學教學目的和任務。兩者難度和跨度相差很大,學生如果不改變初中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一時難以適應高中的化學課程,所以很多學生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就對學習化學逐漸失去了興趣。
2.學習意志力相對薄弱
現在的孩子是家庭中的重點保護對象,許多家長往往只關注孩子身體的發育及文化課的成績,而忽略了孩子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的培養,所以在學習過程當中吃不了苦,學習沒主動性、自制力又差,有時心里想做作業,但就是沒行動,有時又因為做不來作業,干脆就不做了。他們怕苦、怕累、怕困難,沒有經受艱苦和勞累的磨煉,意志品質越來越差。其中雖有不少人有良好的學習愿望,但遇到問題不會分析,學習成績也就自然跟著下降了。
3.化學基礎不扎實
許多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都覺得很好奇,也比較感興趣,可隨著教學的推進,就感覺化學越學越難,因為化學概念抽象,記憶多,信息弱,反應規律復雜,元素符號、化合價、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內容環環相扣、千變萬化,讓一些學生難以跟得上,沒有理解地去記知識要點,掌握其規律,使知識脫節,造成了基礎薄弱,嚴重影響了后面知識的學習,以至后面的推斷題、實驗題、探究題、計算題無法學習,因而放棄化學學習。
4.學習策略不當
有些學生對學習沒有計劃,缺乏主動的安排,整天疲于應付作業和考試,課后不復習鞏固,不歸納總結,致使知識基本上處于“游離狀態”,再多的知識也是一盤散沙,不能形成知識體系,更無法完成知識遷移應用,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功效。做錯的習題不及時糾正與反思,雖然整天忙忙碌碌,經常加班加點,實際效果不佳。以至于形成“上課聽得懂,作業有點難,考試做不來”的現象。
5.學習自信心不足
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不足除了與學生自身條件有關外,還因為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值太高,他們往往只看到孩子的缺點,優點則被忽略,消極評價多于積極評價,致使學生無法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老是失敗,于是灰心喪氣,心理產生壓力,失去學習的自信心。
6.教學上缺陷
隨著教育的改革和教學理念的不斷進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地位逐漸確立,教師對于教學情況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水平、學校師資力量、實驗設施等配備不足。有的教師課堂教學中講的仍然偏多,學生主體性發揮明顯不足,對學生科學探究素養的培養機會甚少。
二、緩解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策略
1.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激發和維持學習的興趣
良好的學習情景能使學生直接融入學習的活動中,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感受學習的氣氛、體驗學習的情趣、產生愉快的情緒、激發和維持學習的興趣、提高大腦的活動效率、強化學習的結果?;瘜W學科有些知識較抽象,如微觀粒子看不見摸不著,這就增加了教學上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選擇一些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素材,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并啟發思考。例如,在講解物質的量的單位1mol的標準時,列舉生活中一打鉛筆、一打乒乓球、一箱啤酒、一瓶藥片等可以用不同的單位來表示物質的同一屬性;在感知1mol粒子數即阿伏加德羅常數有多大時,可以列舉若將阿伏加德羅常數個麥粒分給全世界的人口,每個人應分得多少。通過這些例子,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注意力,而且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理解概念的能力。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幫助學生確立具有個性的學習策略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即有著獨特的個性,而每個學生的學習策略本質上都是其獨特個性的體現,所以每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同一內容時,實際具備的認知基礎和情感準備以及學習能力傾向不同,決定了不同學生對同樣的內容和任務的學習速度及掌握它所需要的時間、所需要的幫助也不同。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優勢、學習風格幫助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個性的學習策略。同時在教學中也應用分層式來教學。
3.幫助學生培養堅強的意志力,增強學習信心
但凡成功人士都具備有堅強的意識品質,優秀的意識品質表現為:自覺性、果斷性、自制力、堅持性。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也要滲透學生意志力的培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樂觀向上、由簡到難消除“畏難”情緒。比如現在班上有一位學生,屬于基礎不扎實,學習沒耐心,缺乏求知欲,意志薄弱的男生。針對他的情況,從上學期開始,在課堂教學活動之前先給他布置教學內容,務必要他思考要做什么,怎么做,并加以指導,課堂中讓他多發言,課后讓他檢查一部分同學作業,并加以改正。如此堅持了一段時間后,養成了一種習慣,他每天都會主動要我給他任務,化學基礎扎實了,學習信心有了,意志力也提高了,成績也跟著上去了。
4.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像物質的結構和化學反應機理這些知識,由于是宏觀無法認知的,所以學生學起來較困難,而利用多媒體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由于分子、原子這些微觀粒子我們無法看見,而且學生的立體概念又比較差。這時可以利用三維動畫使微觀放大,如將晶體結構,分子空間構型很好地展示出來。像比較原子核與原子大小時,通過畫面將原子形象地放大成10層樓房大,同時原子核也隨著放大成櫻桃大小,置于樓房中心,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認識到原子內有大量空間,再將電子隨機地點擊在這一空間內,使學生認識到電子在原子核外的廣大空間內做高速運動,而不是圓周運動。這樣就使知識的講授由抽象而變得形象生動,降低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
總之,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注意做好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可以不斷緩解學生學習化學方面存在著的許多壓力,讓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培養學習的毅力和勇氣,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化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林秀鑾,張賢金,吳新建等.基于認知負荷理論的“打比方”教學策略,《中學化學教與學》2015.8.
[2]谷偉紅.碩士學位論文.高中生化學學業成績不良的成因及對策的個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