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體校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學生的厭學心理太重。這也是當前體校教師和家長最為頭疼的事。通過對體校兩百多名同學的調查,進一步對體育運動學校學生厭學行為進行分析和研究,本文將從體校學生的特點入手,深刻分析體校學生“厭學”的根源,并針對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體校 厭學 對策 建議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204-02
一、體校學生特點
體校學生既具有同齡學生的個性特點,又因為學習環境、學習氛圍、學習內容等等的特殊情況不同于一般學校學生。一直以來,在社會中都存在著體校學生“重體輕文”,“不會讀書”的觀點,許多調查也表明“厭學”現象普遍存在。
1.體校學生好動好玩,無法靜心、靜坐鉆研課本。體校學生較一般孩子而言,好動是最大的特點,在運動場上長大的他們,大多無法忍受長時間的端坐聽課。分心、開小差、小動作等“應運而生”,大大降低了聽課效率,課下又無法靜心鉆研課本內容,導致知識缺口越來越大、厭學情緒越加嚴重的惡性循環。
2.缺少家長在身邊的正確引導和督促,容易分心,偏離學生讀書的本位。體校的制度,是需要學生統一住宿,統一訓練,統一管理的。很多體校的孩子,很小就離開父母獨立生活,不像一般孩子會在父母關愛和正確引導下生活。他們雖然早熟,卻又不能成熟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及時地自我開導,容易誤入歧途,放棄讀書的念頭。
二、學生厭學原因分析
(一)學生自身原因
1.入學文化基礎差。我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可謂是跳躍式的,即有的學生在普中剛上完初一來體校直接上初三的課程,知識有很大的空缺,缺口越大,厭學情緒越嚴重。
2.思想政治素質低。有相當部分的厭學學生,在普中時就是“雙差生”,已經養成了不愛學習的壞習慣,平時紀律松散,缺點毛病不少;到體校后這種習慣沒能改正,繼續延續。
3.從思想上重訓練,不重學習,認為體校只要自己的專業訓練成績好就行,意識不到學習文化課的重要性。
(二)社會原因
1.社會風氣的不良影響。近年來,一些陳規陋習甚至丑惡的東西死灰復燃。如:民族宗教、民族習俗、哥兒們義氣、一切向錢看,事不關已、見死不救或見危不助等等,給學生以耳濡目染、潛移默化。2.黨政機關的某些不正之風影響。如貪污腐化,行賄受賄,拉關系,走后門,舞權弄術,以謀私利等,滋養了“學生成績不重要,只要家庭背景好,經濟條件優越,社會關系網廣,什么事情都辦得了”的錯誤認識。
(三)家庭原因
1.由于家庭條件優越,交通、通訊工具等的現代化,外加獨生子女等等,不少學生從小就養成了一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不會為自己的前途和未來擔憂,不思進取,自然就無心學習,厭學孕育而生。
2.不少學生的父母忙于經商或工作,疏于對孩子的教育,除了每月定期的經濟關照,電話往來外,對學生的思想,學習等的關心過問甚少,對學生的心理需求不了解,對孩子的情感教育少。孩子只顧吃喝玩樂,學習成績卻每況愈下,導致厭學。
3.家庭關系的變化,如父母關系不和或者離異,讓孩子在情感上會有抵觸情緒,甚至產生報復心理,以不學習來抵抗家庭的變故。
三、對策建議
針對以上幾方面的厭學原因,我們應堅持內外結合、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原則。具體建議如下: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主要就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課堂所授知識,列舉一些與之密切相關的生活實例,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和欲望,克服厭學心理,但絕不能拖延講課時間,加大作業量,搞題海戰術,這樣必將適得其反。
2.和學生加強感情交流,樹立自信心。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加強感情交流。縮短師生距離,尊重學生人格,體諒學生困難,關心學生學習生活,了解學生思想動態都是很好的措施。總之,教師要以“情感”為鑰匙,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鏟除厭學心理。
3.大力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加強教學研究工作,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教學的藝術性,注重多媒體教學,結合教學實踐,“走出去”“請進來”,以求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家庭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力量。家庭關系對學生智力、個性、人格、社會化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父母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長要尊重、關心、理解和信任孩子。在教育方法上要寬嚴結合,注重技巧,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而且,要盡可能多與子女接觸,盡可能多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平時盡可能主動與學校聯系,交流自己子女學習生活情況,把握子女成長發展方向,讓子女感覺到家的溫暖,父母的可效可敬,從而增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作為一種特殊現象的研究探討,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在學校、教師、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厭學這一難題將會得到有效的緩解。
參考文獻:
[1]姜文國,學生厭學情緒的心理分析[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1期
[2]李振,體校學生厭學現狀、原因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3]樊智軍,我國中等體育運動學校(省區市級)人才培養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作者簡介:
郭亞瓊(1981年12月-),女,漢族,甘肅鎮原人,本科學歷,講師;主要從事英語教育工作和班主任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