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芬芳
【摘要】要改善學生在生活和課堂中存在的不良的聽覺習慣,首先要尊重學生的情緒情感體驗,讓學生愛聽、會聽。通過音樂欣賞課引導學生從無意識的聽轉變為有較好的聽覺分析能力和音樂欣賞能力是一條重要而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情緒情感體驗 聽覺習慣 分析能力 欣賞能力 興趣 尊重 激發 釋放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213-02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欣賞課一直是教師比較困惑的課型,學生也存在“聽而不聞”的不良聽覺習慣,而欣賞課又是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開發兒童智力、陶冶兒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養兒童良好氣質修養等方面都有不可忽略的積極作用。那么,在音樂欣賞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中來,有效地聆聽和欣賞,并獲得不同情緒情感的體驗和感受呢?
要改善學生在生活和課堂中存在的不良的聽覺習慣,首先要尊重學生的情緒情感體驗,讓學生愛聽、會聽。通過音樂欣賞課引導學生從無意識的聽轉變為有較好的聽覺分析能力和音樂欣賞能力是一條重要而有效的途徑。
欣賞課相對唱歌課和唱游課來說會比較抽象,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讓學生進入學習就有一定困難。所以,導入是關鍵。如何有效地導入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時刻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是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過競猜搶答,情境教學,集體模仿秀等學生參與度較高的方法進行導入,效果較好。利用不同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調動課堂積極性,讓抽象的音樂變得更加靈動,讓它在學生的心中不再蒼白。
小學生對篇幅較長的樂曲可能會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是有畏難情緒,此時可以嘗試把作品化整為零,進行分段聆聽。一是分解了樂曲的難度,二是能更細致地欣賞音樂,讓欣賞的過程變得輕松又清晰。
根據每段樂曲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聆聽。比如把抽象的音樂轉化成具象畫面,通過音畫結合讓學生感受音樂所呈現的畫面感。音畫結合讓音樂變得更具象有趣,又能不同程度地引導學生去想象畫面,感受視覺與聽覺的雙重沖擊。
將音樂與故事結合,音樂與文字結合。語言本身帶有音樂美,美好的文字中蘊藏著美的節奏感,韻律感,音樂富于文字感性美,文字帶給音樂寓意美,所以它們的結合相輔相成,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
讓音樂富于色彩,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音樂。多彩的顏色會帶給我們美的感受,音樂同樣有色彩,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音樂風格特點想象色彩畫面,或者通過不同色彩畫面感受不同音樂風格,色彩與音樂相互交替,以美映美,給學生更多美好感受的同時也帶給學生更多想象的空間。
另外,音樂與舞蹈結合,音樂唱演,冥想聆聽等方法相結合,多角度多方向地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讓學生愛聽,會聽!
從“聽”到“賞”,培養學生的聽覺分析與音樂欣賞能力。對一首音樂作品的喜愛與否只是在聆聽最表層的體現,只有將感性與理性相結合才是對作品真正的理解,才達到真正的審美!新課標中提到:“感受與欣賞音樂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可見培養一雙“會聽”的耳朵有多么重要。
說到聽,首先是聽音響。音樂是由各種基本元素構成的音響,所以在感受和欣賞音樂之前首先要了解構成音樂的各種基本元素,如旋律、節奏、和聲、音色、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等。只有了解了基本的音樂要素,才可能帶動更進一步的感知。就像我們寫文章需要先認字,會組詞,能造句一樣,音樂要素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與其它的學科知識相比,音樂常常被認為是充滿了神秘感和距離感的學科,而音樂欣賞則被認為是專業的音樂學習者才能做到的事,所以關于音樂欣賞并不是不能,而是不敢。作為一名前線的音樂教育者,除了教授課堂知識外,我們還有責任去引領學生正確看待音樂課堂,從而提高內在能動性。平時的音樂課堂中夯實音樂的基礎知識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聆聽的時候逐漸引導學生嘗試從音樂要素出發,用音樂的語言和音樂的思維去聆聽音樂,讓無意識地“聽”逐漸過渡到有意識地“賞”。
在課堂欣賞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和情緒情感體驗。首先,音樂作品的難易程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欣賞效果。小學生的欣賞水平有限,在只能欣賞交響童話《彼得與狼》時候,如果硬是讓他們聽交響樂《黃河大合唱》,并要求說出點什么,可以想象那一張張茫然的臉和空洞的表情。不是不能聽,而是要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安排,不可為了欣賞而強加欣賞。此外,音樂欣賞沒有“標準答案”,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在課堂中他們是學習共同體,但一定不是思維共同體。音樂欣賞是培養學生感受力,激發學生創造力的途徑,不能用傳統的音樂教學思維去禁錮學生的思維,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讓他們愿意并敢于表現情緒,表達情感。
音樂課堂帶給學生的是審美的能力,它除了培養學生的音樂辨別力、感受力和記憶力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比如音樂情感的辨別力、表現力和理解力。如果以“1+1=2”的方式去教授學生,他還給生活的也許就是“這首樂曲我們沒學過!”所以,音樂欣賞課需要引導和鼓勵,而不是填鴨式灌輸。
真正的音樂欣賞應該是“釋放”,釋放孩子的天性,讓他獨立、主動地去體驗美,從而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讓他們像熱愛一切美好事物一樣去熱愛音樂,享受音樂。
參考文獻:
[1]蔡夢,蘇籍.《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期
[2]邵榮.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導入策略探討[J].新課程導學, 2015年28期
[3]冉光倫.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激勵性原則的有效運用分析[J].北方音樂,2015年1
[4]許雯.關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北方音樂,2015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