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移動計算技術的進步,“移動+教育”的學習的發展如雨后春筍,也對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建構滿足“移動+教育”的學習需求的教學模式,應當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視。互聯網和移動計算技術對教學業產生巨大影響的同時,也促使教育發生重大變革,以服務教育為己任的教育者因此經歷著數字時代的雙重壓力。“移動+教育”的互動教學模式的建構還需要廣大一線教師的不懈努力與修正完善。
【關鍵詞】移動+教育 模式構想 模式建構 原則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241-01
隨著移動計算技術的進步,“移動+教育”的學習的發展如雨后春筍,也對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本文就以此為出發點,淺談一下“移動+教育”的互動教學模式中的一些問題。
一、“移動+教育”的學習是嶄新的教學模式
“移動+教育”的學習是在數字化學習的基礎上,依托無線移動網絡、國際互聯網以及多媒體技術,學生和教師使用移動設備,通過移動教學服務器方便靈活地實現交互式學習的一種學習模式。
“移動+教育”的學習將數字化學習與移動計算技術有效結合,其內涵主要體現“移動”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環境是移動的,學習者和教師也是移動的,同時,學習者和教師之間還可以實現互動交流。
因此,與其他形式的學習比較,“移動+教育”的學習具有學習便捷性、教學個性化、交互豐富性、情境相關性等特點,它能擺脫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使人們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滿足學習者終身學習的需求。也正因為如此,許多學者認為,“移動+教育”的學習是未來不可缺少的一種學習模式。
二、“移動+教育”結合是建構新模式的核心
“移動+教育”的學習教學模式能夠實現教育教學活動的網上運營。移動教學是將圖書、報紙、雜志等內容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通過互聯網、無線網以及存儲設備進行傳播,用戶在移動設備上通過閱讀軟件實現閱讀或聽書等功能,實現了任何人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以任何方式閱讀他所需要的文本、圖像或多媒體內容。
但是,“移動+教育”的教學活動絕不可能替代實際課堂的教育活動,學習者與教師之間、學習者之間的交互永遠是決定學習成效的關鍵因素。“移動+教育”的學習組織機構和教師要先定制教學者的數字教學器材,再將其進一步組織加工,轉變為適應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新資源后發布,讓教師對學習資源的篩選與學生學習同步進行,以此保證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為了滿足“移動+教育”的學習需要,“移動+教育”必須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相互協調,密不可分。
三、“移動+教育”的互動教學模式構想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移動+教育”的學習時代教育教學所面臨的種種挑戰,我們從強化數字化溝通、數字化內容管理的功能出發,提出以數字資源管理和數字內容生產系統為核心的“移動+教育”教學模式,以此賦予課程“移動+教育”的特性。
學習者在完成登錄注冊后,系統自動進行需求分析,確定選題,將相關信息傳遞到數字資源管理系統。數字資源管理系統的核心是資源庫和相關搜索軟件,系統可以根據系統提出的選題搜索資源庫。如果資源庫存貯的內容資源符合搜索要求,系統可直接提取并確認內容后發往數字內容生產系統。
如果資源庫無搜索內容或內容部分缺失,在線教師要通過網上組稿的方式調集相應內容資源,提取確認后再發往數字內容“生產”系統。接收數字資源系統發來的內容資源信息后,數字內容“生產”系統的教師通過內容組合和編校、加工完成信息的“生產”,再經審核環節確認,發布給學習者,完成搜索內容要求的教學活動。
“移動+教育”的學習組織者在獲得學習內容后,通過進一步整合,以符合學習要求的內容和形式,通過“移動+教育”的學習系統發布給“移動+教育”的學習者和教師。當然,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學生也可直接搜索和索要他們所需要的閱讀內容。
四、“移動+教育”的互動教學模式的建構原則
如何建構“移動+教育”的互動教學模式?我們認為應遵循以下原則進行:
(一)確立“以內容服務教育”的理念
教育教學的使命就是根據教育需求,在人類知識寶庫中選擇準確、權威、穩定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傳播。“移動+教育”的互動教學模式,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對教育者選擇、加工和傳播教育信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別是數字時代,信息冗余,這就要求教師花費更大氣力解決教育信息傳播的準確性問題,解決組織教育信息的難題。因此,建構“移動+教育”的互動教學模式,必須確立以內容服務教育的理念。
(二)加強對資源的數字化管理
“移動+教育”的互動教學模式要為“移動+教育”的學習提供海量的信息,需要教育者從自身積累的資源、圖書作者以及互聯網上選擇,信息種類繁多,成分復雜,形式多樣。大量的網絡數據庫、電子教學器材疊加混合在一起,形成了龐大的而又異常分散的數字資源。“移動+教育”的互動教學對信息的選擇、評價和加工任務的繁重程度和難度都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因此,教育者必須制定嚴格的質量控制、資源選擇評價標準,建立強大的資源數據庫,加強對內容資源的數字化管理。
(三)重視自有知識產權內容資源的積累
為學習者迅捷傳播權威可靠的教育信息是“移動+教育”互動教學的關鍵。為此,除了全面提升數字化信息管理水平外,教育者必須努力研究市場、研究教育,提高教學能力。作為教育信息的組織者,教育者必須強化組織能力,從與學習者的協調、信息選擇加工、信息調度、教學質量追蹤等方面,迅速提升組織加工有效施加教育信息的能力。此外,教育者必須通過對資源的數字化管理,實現對資源的立體、動態和往復使用,不斷豐富自有教育信息資源,使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移動+教育”的學習時代教育內容提供者。
互聯網和移動計算技術對教學業產生巨大影響的同時,也促使教育發生重大變革,以服務教育為己任的教育者因此經歷著數字時代的雙重壓力。“移動+教育”的互動教學模式的建構還需要諸位同好的不懈努力,還需要我們廣大一線教師的不斷修正完善。
參考文獻:
[1]崔光佐等.移動教育——現代教育技術的一個新方向.現代教育技術研究與(e-learning的理論與實踐),成都: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
[2]劉豫鈞.什么是移動教育.中國移動教育網
作者簡介:
宋慶軍(1970.7-)男,漢族,安徽省靈璧縣人,靈璧縣高級職業技術學校高級教師,省高職評委,省中職教育評估專家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