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慧 劉振興 孫超
【摘要】現今,衡水的城鎮化在飛速發展,各項城鄉建設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如何在發展過程中關注人的居住環境問題,使城鎮的建設活動更好的為人服務,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本文詳細分析了衡水市生態宜居城市的建設現狀,從城市規劃、產業轉型、城市整體建設三個方面提出了推進衡水市新型宜居城鎮化建設的有效對策,旨在改變傳統的城市發展理念,切實提高衡水市的城鎮宜居性。
【關鍵詞】城鎮化 生態宜居 衡水市 建設
【基金項目】衡水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宜居理念下的衡水市城鎮化建設研究”,編號為:2018026。
【中圖分類號】F29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247-01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宜居城市”逐漸成為了全新的城市發展觀,所謂宜居城市是指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協調發展,社會文明度、經濟富裕度、環境優美度、資源承載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較高,人居環境良好,能夠滿足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適宜人類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本文以河北省衡水市為研究范例,從宜居城市發展理念和新型城鎮化建設視角出發,深入分析如何做好宜居城市建設工作,以增強城市發展活力,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與幸福指數,提高城市的宜居質量,以期對我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的宜居城市建設提供一定的可借鑒方法。
二、衡水市生態宜居城市的建設現狀
衡水市位于我國華北平原中北部、河北省的東南部,是華北經濟帶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城市之一。這里四季涇渭分明,文化底蘊深厚,資源礦產豐富,地理位置優越,京九鐵路、石德鐵路等八條鐵路或規劃鐵路途經衡水,被稱為“黃金十字交叉處”。境內的衡水湖為華北平原上僅次于白洋淀的自然洼淀,有“華北平原上的一顆明珠”的美譽。
據統計,截止到2017年底,衡水市城鎮常住人口達到225.71萬人,較上年增加8.0萬人。城鎮化率達50.60%, 實現城鎮人口過半的跨越,并呈現逐年上升狀態。目前,衡水市將城市建設重點從經濟、交通、產業等方面轉向了城市文化、公共設施、環境等方面,逐漸從“能居”、“適居”向人民“樂居”邁進。經過區劃調整后,衡水市的城市面積在不斷擴大,人口數量也在日益增長,衡水市在經濟、產業、教育、衛生、醫療、文化、社會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環境友好程度、城市發展程度、社會和諧程度是衡水生態宜居城市的關鍵所在,從這一發展態勢看來,衡水市的綜合發展水平已經展示了其在宜居城市建設上的成就,具備了發展宜居城市的先決條件。
三、衡水市生態宜居城市的建設策略
(一)完善衡水城市規劃,有效融入宜居理念
衡水市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發展過程,需要根據衡水市的實際建設情況,制定合理的戰略發展規劃。具體而言,首先,居住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衡水市應該為居民提供優美宜人的居住環境;其次,進一步改善市區交通環境,有效緩解人流高峰期的交通擁堵現象;最后,切實考慮幼兒、兒童、青年、中年、老人等各個年齡段的不同精神需求,構建不同層次的休閑中心,充分滿足居民的個性化發展需要。
(二)合理利用旅游引導,切實實現產業轉型
衡水湖是衡水市發展旅游業的重要載體,基于衡水湖獨特的地理與資源優勢,衡水市提出了“一湖兩城”綠色生態系統的新型城市建設理念。加強衡水湖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項目建設力度,構建“以湖帶城”的立體化生態格局,不斷增強中心城市的吸引力,發揮旅游商品優勢,切實優化衡水市的產業發展結構。如以濱湖休閑度假為核心,精心打造以旅游度假、生態觀光、休閑娛樂、修身養性、會晤洽談等為主要內容的一條龍精品旅游項目,全力打造衡水市旅游精品。開發建設要尊重保留衡水湖的原始風貌,因地制宜,使當地居民獲得收益,激發他們對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大力發展城市經濟,協調宜居城市建設
要想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基礎上加強衡水市的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第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使經濟發展成為自然環境建設的堅實保障,同時使自然環境反哺經濟發展。第二,真正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衡水市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要盡可能兼顧醫療、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方面的發展。第三,合理規劃城市發展格局。突出規劃引領,統籌開發各功能區的居住、生產、公共配套服務等設施,方便居民生活。同時,應縮短城市中各功能區間的交通距離,減少資源、能源的浪費,鼓勵綠色出行,實現低碳、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提倡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注重經濟與城市的協同發展。要想切實打造高質量的生態宜居城市,除了大力發展城市經濟之外,更要注重該城市的整體規劃與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從而將衡水真正打造為城鄉一體、資源節約、產業互動、生態宜居的新型城鎮。
參考文獻:
[1]李家孰.中國宜居城市建設與改造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3
[2]梁曉輝,郭曉暉.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城市生態文化建設——以衡水市為例[J].考試周刊,2016(37)
[3]趙潔,范文國.徐州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對策建議[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