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飛燕
【摘要】“環保教育”也可以理解為保護環境的教育。幼兒園的環保教育包括多方面的內容:讓幼兒了解環境、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普及環保知識、落實環保行動等。對于幼兒來說,3—6歲是其人生的起始階段,是個性傾向和道德觀念形成的萌芽時期,是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行為及道德情感的重要時期。因此,在幼兒園進行環保教育與幼兒的行為習慣有不可割分的聯系。
【關鍵詞】幼兒 品德教育 行為習慣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37-02
在新《綱要》指出幼兒期的品德教育包括兩個方面:情感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而環保教育對于兒童而言,是一套有聯系、相互依賴和個體化的活動,也是其個體發展的一種表現。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呢?
一、親身表率為幼兒樹立榜樣,有針對性地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
幼兒的學習方式是模仿,大人的許多行為方式、態度、語言和價值觀,都作為榜樣而被幼兒模仿。因此,大人們要有強烈的環境保護責任心的道德意識,注意自己的行為,樹立榜樣,去影響和教育幼兒。讓幼兒知道公共場所不能吸煙,垃圾要分類、廢品要回收、換上節能燈、網上支付帳單、少用膠袋,用環保袋子;少用紙巾,用手帕;不用一次性碗筷……在園里,老師和孩子一起愛護環境,不亂扔垃圾,不浪費資源;在家里,家長和孩子一起節約能源,做到低碳環保。我們希望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創建一所綠色的幼兒園,連成一片美好的城市,讓幼兒在大人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與潛移默化下熏陶,逐步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和道德行為習慣。
二、開展家長環保助教,共同參與環保,有助幼兒良好的品德形成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筆者認為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閱歷,對幼兒來說是一筆豐富的教育資源。因此開展了家長環保助教活動,就是讓家長走進課堂,直接地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一起參與環保教育,實現了教育教學的目標。并要求家長能配合老師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的方式去影響幼兒、教育幼兒、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的參與,為幼兒樹立榜樣的同時,又充滿了新鮮感,還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三、收集環保材料,培養幼兒勤儉節約,端正幼兒的勞動觀念
在日常生活中,廢舊物品隨處可見,各種飲料瓶、紙盒、舊光碟……用完后,往往一扔了事。廢舊物品其實是可以循環利用的,但是幼兒年齡小,分辯事物能力也差,只有大人的提醒及表率的作用能對幼兒起一定的幫助,因此,我們通過行為強化來增進幼兒的意識,在班上設立了廢品回收站,鼓勵家長和幼兒收集廢舊物品,把易拉罐、紙巾筒、月餅盒、奶粉罐等一系列無毒無害的廢舊物帶回園。
﹙1﹚分類制作:幼兒把收集到的廢舊物,開設了“貝貝環保加工廠,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他們進行了分類、加工、裝飾。讓原有不起眼的廢舊品都派上了用場,變成了漂亮的玩具。如幾個蛋糕紙碟涂上相應的顏色,用幾根繩子綁在一起,裝飾上嘴巴,尾巴,就變成了可愛的嘟嘟魚。這些活動都是培養了幼兒審美感和動手能力,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很多東西是可回收再次利用的,為節約能源而打下良好行為的基礎。
﹙2﹚環境布置:幼兒園的環境布置也是幼兒學習知識的老師,還可以利用廢舊物品進行環境布置。如墻飾《美麗的地球媽媽》就是用舊報紙,舊光碟,毛線等布置完成,以幼兒作品為主,讓幼兒參與其中共同創設,發揮想象,共同讓班級環境綠起來。
﹙3﹚區域活動:把廢舊物品投放到區域里,如:小紙片、竹筒、光碟、汽水瓶等放里面,讓幼兒自主的選擇材料進行創作,不僅提高手工制作和學習合作能力,還促進了幼兒的集體意識的提高,不以自我為中心,讓他們的行為能全面發展。
﹙4﹚教玩具:玩具是幼兒喜愛的物品。因此,用收集來的廢舊物品制作了許多的教玩具,如:用沐浴露瓶做的小坦克,用毛線做成的編織玩具等等。從而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抓住生活中的隨機教育,強化幼兒的行為習慣
隨機教育不是由已制定好的計劃進行的,而是隨著當時出現的一些偶然現象,而引導幼兒進行教育觀察的。例如:在組織幼兒洗手時,會教育他們珍惜水源,隨手關緊水籠頭;教學中介紹動物時,會教育幼兒保護動物;當戶外活動時,會提醒幼兒不亂踩踏草地,不摘花,不折樹枝;出門隨手關燈等。教師把握好隨機教育,可以更進一步加深幼兒的環保意識,形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習慣與行為。
環保教育與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是相輔相成的,是一個有機的結合。環境保護功在千秋、利在當代,它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環保教育要從幼兒抓起,讓我們共同努力,開創環保教育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李鳳愛.幼兒的環保教育與道德養成[J].中華少年,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