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華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語言領域中明確指出:“為孩子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閱讀不僅有助于孩子從口語向書面語過渡,還可以豐富孩子情感,拓寬孩子思維,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為日后順利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興趣與習慣是作為幼教工作者的我們不可忽視的一項工作內容。
1 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環境教育對幼兒日常生活和學習習慣的影響尤為重要,創設一個能激發幼兒閱讀興趣的環境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前提。把閱讀“擺放”于幼兒能接觸的地方,是提高幼兒閱讀興趣的有力途徑。
1.1 為幼兒提供舒適又有趣的閱讀環境
在活動室設置閱讀區,鋪上泡沫墊子、小沙發、小抱枕等,營造一個舒適、溫馨、安靜的閱讀環境,盡量減少干擾,保證幼兒能夠自主閱讀,處于這樣的環境能讓幼兒身心愉悅,感受到閱讀的無限樂趣,不知不覺的延長了閱讀的時間。
1.2 利用公共環境隨機引導閱讀,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在幼兒園這個大環境里面,隨處都有可供閱讀的素材,是會說話的環境。如走廊上老師與孩子們共同創設的教育教學主題環境;比方說洗手池邊的洗手步驟,不僅有生動形象的圖片來闡述,同時還有文字進行說明,老師可以適時的為幼兒解說這些圖片及文字,慢慢的幼兒就會有興趣,還能自己邊指邊說。這樣子幼兒的閱讀量就慢慢的增加了,并且是幼兒的自主學習,不但不會降低他對閱讀的興趣,反而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另外,活動室里面的墻壁也是不可浪費的地方,在墻壁上設置一個識字區,吃完飯,喝完水,有點空閑的時候,讓幼兒認認讀讀。我們的識字卡都是來自幼兒平時接觸的故事兒歌,每次認讀我都會問問我們在那里學過這個詞。下次再看書時,孩子們找到這個詞都會很興奮。
還有,樓梯和植物角也是幼兒識字閱讀的好地方,幼兒園里面會貼有許多標志,每次帶幼兒經過時就會指指讀讀,多次下來每次經過那里孩子們就會對那些標志咿咿呀呀的念著。通過隨機的教育,幼兒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認識了一些文字符號,為閱讀興趣有很多的幫助。
2 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
《指南》中指出:“為幼兒提供一定數量、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富有童趣的圖書;提供童謠、故事和詩歌等不同載體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幼兒自主選擇和閱讀。”閱讀材料的選擇也是要講究的。
2.1 選擇優秀的圖畫書、繪本讀物
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要選擇圖文并茂、內容健康有意義的圖畫書,而且年齡越小,更應該以圖畫為主,畫面簡單、有童趣,主體突出,文字量少,同時,要注重畫面和內容的完美結合,文字要富有節奏感讓幼兒朗朗上口,隨著年齡漸大可逐漸選擇畫面、內容復雜的圖畫書。繪本是早期閱讀的首選,由繪本打開閱讀之門。優秀的繪本蘊含了許多價值,它用一張張圖畫來表達一個故事,文字只是恰到好處的解說;他通過淺顯的故事來常熟幼兒平時難以理解的、較為深邃的內涵;它用兒童視角進行作畫,讓幼兒通過看圖畫體驗到樂趣和癡迷于他的故事情節。好的繪本貼近幼兒的生活從而讓幼兒們都喜歡,能有效的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例如:安東尼的《我爸爸》,這本書的圖大而夸張,文字很少,書中的爸爸和現實中的爸爸的印象幾乎一致,看起來就像在說自己的爸爸。孩子們欣賞這本書的時候,總會哈哈大笑的說:“老師,爸爸變成河馬了,他跟河馬吃得一樣多”;“哈哈,爸爸又變成魚了……”這樣充滿樂趣的閱讀多成功!
2.2 選擇充滿溫情、愛意又益智的讀物
兒童教育的最高法則就是要讓孩子們感受到愛與被愛。選擇有溫情、愛意的讀物,讓幼兒閱讀后感受到關心和愛,這也是圖畫書和繪本的最關鍵價值,這種心理營養滋潤著孩子們心理和情感健康發展!
3 通過多形式的閱讀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是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持久性的過程,需要有閱讀的習慣,而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需通過各種不同的閱讀形式保持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喜歡閱讀,方能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3.1 集體閱讀
集體閱讀就是采取相對比較集中的閱讀形式,可以先由教師講解,主要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再通過提問熟悉內容,最后讓幼兒自己觀看圖書,講述圖書的內容,同伴之前相互補充。以此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是比較常用的方式,不管是閱讀活動還是其他領域的活動都是可以采用此方法。
3.2 小組閱讀
幾個人一組,坐在凳子上進行閱讀,可以一人一本書,也可以三三兩兩共讀。或者圍成一個半圓,這樣主要是為了能讓更多的幼兒參與閱讀,也很方便幼兒自主更換圖書,讓幼兒閱讀的興趣更加
濃厚。
3.3 自由閱讀
這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種閱讀形式,這種閱讀形式比較隨意,幼兒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可以選擇更加舒適的位置進行閱讀。教師在旁觀察指導,適時提醒幼兒細心觀察畫面或者人物的動作表情等,發揮幼兒的想象力。這樣的閱讀形式雖然難以管理一點,但對幼兒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特別有效果。
3.4 “有進有出”的閱讀
“進”是指幼兒們閱讀之后輸進腦子里內容。“出”是指通過語言或其他形式表達出自己閱讀的內容。一般我們組織幼兒表演圖書的內容,或者復述故事,或者分角色朗讀等等。這樣能使幼兒更加喜歡閱讀,充分調動幼兒閱讀的主動性,這也是幼兒們喜歡的一種活動方式。每個星期我們都有一個小小的故事會,通常設置在午點之后,部分幼兒將看過的故事,或者圖書的內容在其他“小觀眾”面前展示。這個時候我一般很少更正孩子們講得故事是否跟原文一樣,而是給予積極的評價和鼓勵,讓他們不僅感受由閱讀帶來的樂趣,也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3.5 在一日生活中讓孩子閱讀
如:在餐后自由活動時間里老師可與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這樣為幼兒樹立學習的榜樣,讓幼兒認識到閱讀不是成人強迫他完成的,教師也會去閱讀圖書、講故事,也給幼兒營造了一個閱讀的大環境。在這個環節里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結合畫面討論故事內容,學習建立畫面與故事內容的聯系。或者和幼兒一起討論或回憶書中的故事情節,引導他有條理地說出故事的大致內容。在此基礎上鼓勵幼兒依據畫面線索講述故事,大膽推測、想象故事情節的發展,改編故事部分情節或續編故事結尾。用故事表演、繪畫等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圖書和故事的理解。
又如:每天午睡前的故事時間,老師們輪流給全園的幼兒講故事,兩天一則,既可以讓幼兒聽到不同的故事內容,營造一個聆聽閱讀的氛圍,一般在午睡起床后通過談話,引導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豐富了幼兒的語言寶庫。
4 從習慣培養入手,注意幼兒閱讀方法的指導
4.1 指導幼兒學習正確看書的方法
幼兒在還沒掌握正確看書方法前,大都不會按順序翻頁,信手亂翻,翻到哪里就看到哪里。年齡越小的孩子越突出,老師必須先教會幼兒正確的方法。首先,認識書名。每次更換新書首先向幼兒介紹書名,并讓幼兒反復認讀,老師應該引導幼兒認識書的封面,告訴幼兒有書名的一面是前面,其次,學習翻書。看書時應由前到后,一頁一頁地按順序后翻,幫助幼兒理解圖書的內容。最后,學習按正確方法自己閱讀。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要先把書中的內容以故事的形式講一遍,通過這種方式會發現,凡是老師講過的書幼兒都爭著看,而且邊看邊自己講。這說明幼兒只有理解了才能產生興趣,能正確看書。
4.2 教會幼兒愛護圖書的方法
書是知識的載體,是文明的傳遞,是思想的寶庫。但是幼兒還不能理解書的這些作用,所以我們作為老師要傳遞給幼兒。從日常生活中進行培養,養成不亂撕、不亂扔書的習慣。比如在發圖書給幼兒的時候,幼兒要用雙手接住書,在看書的過程中不卷書,不弄皺圖書,不扔圖書,保持圖書的整潔,并且在還書的時候要封面在上,雙手歸還圖書。
5 家園合作,共同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點;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師;家庭環境和父母的閱讀習慣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影響,孩子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也需要家長的配合。
第一、親子共讀。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分層次地選擇一些多元化的閱讀材料講給幼兒聽或與孩子一起閱讀,并適當地進行復述故事,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背景,展開豐富的想象,推測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等手段來幫助幼兒獲得閱讀的快樂,提高閱讀興趣。這樣不僅密切了親子關系,還培養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第二、鼓勵孩子表達、講述。家長講完一個故事后,也可同孩子交流一下讀后感,家長要注意傾聽,及時給孩子幫助,還可以讓孩子把故事講出來。孩子故事聽得多了,看得多了,慢慢地就有了自編故事的欲望,這正是孩子閱讀能力得到提升的表現,家長應耐心地聽孩子講述他的小故事,同時,給予恰當的評價和鼓勵,孩子的孩子閱讀能力會得到質的提升,而且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可利用生活環境引導幼兒認識各類標識、文字符號及用途。如:向幼兒介紹醫院、公用電話等生活中的常見標識,讓孩子知道標識可以代表具體事物。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幼兒體會文字的用途,如買來新玩具時,把說明書上的文字念給幼兒聽,了解玩具的玩法。慢慢的也能培養幼兒的好奇心、觀察力和閱讀能力。
家長經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有目的地指導幼兒閱讀圖書;在家里也為孩子創設一個自由讀書的空間,讓孩子隨手可以拿到自己喜愛的書,愛上閱讀,從而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幼兒閱讀能力將直接影響其一生的學習和個人素養,需要幼兒園和家長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讓我們攜手合力做好長期的培養工作,只要堅持下來,就會為孩子們開辟一片燦爛的天空!讓閱讀伴隨孩子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