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誼
【摘要】口語交際是人們交流思想、傳播信息、表達情感的重要形式。口語交際課是新課程為了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而設置的新課型,是一種教學策略和方式。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口語能力培養的難度更大。因此,我認為結合低年段學生特點,加強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巧設情境 巧借表演 巧設懸念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59-01
低年級學生知識攝取量還不是很大,甚至處在“雛形”階段。因此,我們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教材,運用課堂教學,并以課外延伸為輔助手段,面向全體學生設計形式多樣的訓練方法,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必須從小學低年級開始抓起,通過切實有效的訓練,來達到目的。針對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巧設情境——讓學生想說
創設情境是口語交際的關鍵,抓住這個關鍵,就能激發學生想說的興趣和欲望。比如《接待》這一口語交際訓練課,可以很好地創設情境:在講臺上擺放一個保溫瓶、一個茶壺和幾個茶杯,營造出“家”的氛圍。然后模擬家訪時的情形:我站在家門口(教室門外)輕輕地敲門,這時,(預先叫好)一個學生透過門縫看了我一眼,非常禮貌地說:“老師您好,請進,請坐下,歡迎您來我家做客。”接著,這位學生為我倒了一杯茶,并用雙手捧到我面前,說:“老師,請喝茶。”看到此情此景,我連忙致謝,學生又以一句“不用謝”回應了我。通過創設這樣的情境,孩子們在“接待客人”的交際中,不但學會了日常生活中的禮貌用語,還懂得了尊重客人,把現實生活中的一幕演繹得淋漓盡致,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巧借表演——讓學生敢說
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在口語交際課上,如果教師利用“演一演”的形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他要說的內容,那么他的積極性、創造力將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因此,在執教二年級下冊《夸家鄉》這一口語交際課時,我想到河源市是全國優秀旅游城市,有萬綠湖、桂山、野趣溝、鏡花緣、萬綠谷、龜峰塔等風景名勝。對于在河源長大的孩子來說,這些景點一定讓孩子們記憶猶新。于是,我讓學生兩人一組,輪流當“導游”和 “游客”,給大家介紹自己家鄉的風景名勝。“游客”也可以隨時向“導游”提出問題,“導游”應耐心地對游客進行解說。
讓學生通過模擬演練,不但能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而學生的觀察、思維和想象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三、巧設懸念——讓學生樂說
學生的思維猶如一片廣闊的天地,對于一些故事性的課文,文章雖然結束了, 但意猶未盡。類似這樣的課文,如果教師能巧設懸念,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續說故事,這也是進行口語交際的好教材。《狐貍和烏鴉》是一篇圖文并茂的寓言故事。學完課文后,我設置了這樣一個懸念:過了不久,烏鴉又叼著一塊肉碰見了狐貍,烏鴉這次會怎樣做呢?結果又會怎樣?學生大膽想象,暢所欲言,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烏鴉見到狐貍就想起了上次上當受騙的情景,暗地里想,這次一定不能上當,無論你說什么我也不會開口搭理你。烏鴉坐在樹上吃得津津有味,還故意氣狐貍說:‘狐貍大哥,好香的肉啊,我窩里還有,你爬上來拿吧!狐貍氣得直瞪眼睛,直流口水。”有的學生說:“這次,即使狐貍說出再好聽的話,唱出再動聽的歌也欺騙不了烏鴉了。這時,狐貍靈機一動,破口大罵烏鴉,而烏鴉實在忍受不了狐貍的辱罵,準備與狐貍大吵一架,沒想到一開口,嘴里的肉就掉下去了,又讓狐貍美美地飽餐了一頓。”還有的學生說:“自從上次上當后,烏鴉就對狐貍耿耿于懷,成天想著報復狐貍。于是,烏鴉偷偷地把一枚釘子塞進了肉里。當狐貍唱完歌后,烏鴉為了表示謝意,故意張開嘴巴讓肉掉了下去,狐貍如獲至寶,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沒想到這次卻中了烏鴉的招,狐貍躺在地上直喊救命。”如此種種設想,充分顯示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生活是口語交際的源頭,學生的日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學生就會有話可說。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教學任務。總之,只要我們教師創造條件讓學生想說、敢說、樂說,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2]丁煒《小學語文口語教學的研究》
[3]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