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蘭英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行業的發展,道德與法治不僅成為初中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之一,也是學校對學生實施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法治意識的重要途徑,新課改教育理念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措施。本文針對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友善”主題教學融合分析,使新課改教育教學體制走出傳統的教學體制,將“友善”主題教學應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當中。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教學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友善”主題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71-02
1.前言
我國初中學校為了提升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法治意識,通過分析我國初中學校傳統教學體制的特點和教學手段,使新課改教育教學體制以“友善”主題教學應用到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當中去。通過我國初中學校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實施的情景教學方式,來有效提高初中生的法治意識,有效完善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友善”主題教學的融合。讓我國學校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情景教學,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成為適應時代的高素質人才。
2.我國道德與法治教學觀念的轉變
2.1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現狀
我國初中學校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應該認識到通過多變的教學方法來開拓學生創新思維。我國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不應是一個訓練和灌輸的工具[1]。我國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老師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存在著較大的缺陷,且初中學校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教學方法大多也是敷衍了事,簡單應付。初中生是我國初中學校的主要教育人群,初中學校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情景教學法應成為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主流教學形式。我國初中學校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友善”主題教學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融合,且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高,使得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教學方法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
2.2教師專業能力的缺陷
我國大多數的初中學校的教師會強行將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中,使學生沒有自己的思維模式。初中學校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內容中思維知識結構沒有對學生的法治意識造成影響,這使初中老師無法通過傳統教學方式來教授給學生。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老師缺乏對其“友善”主題的教學融合培訓,使得學生對法治知識不能充分的了解[2]。而且我國大多數的初中學校的老師“友善”主題教學的講解處于無組織、無管理的狀態。大多數的初中學校的老師對培養學生法治意識也是隨心所欲的,并且沒有具體的教育結構性和教育資源的掌握,使學生對情景教學法沒有得到很好的了解和掌握。
2.3道德與法治課堂的不足
我國大多數初中學校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對“友善”主題教學觀念并不是十分重視,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情景教學法的理論性比較強,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老師通過分層式的情景教學方法來讓同學理解和掌握法治知識。目前,我國初中學校的老師在情景教學中通過分層式的教學方法來代替傳統的教學方法。因為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死板枯燥,所以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老師在情景教學時應該激發學生的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3]。
3.情境教學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建議
我國初中學校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至今還不是很成熟,對其情景的教學觀念及教學體制還沒有相當完善,目前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對如何培養學生法治意識和“友善”主題教學融合分析還相對較亂,本文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查詢,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探析。
3.1情景教學法和“友善”主題教學融合分析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有目的地設計并將學生引入相關問題的情境中,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和刺激學生思考積極性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導入情境教學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及突破重點和難點,并且有助于啟發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景教學法和“友善”主題教學融合分析,能使學生法治性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給學生樹立起進行獨立學習的自信心,保證了我國學生的法治意識正在不斷提升[4]。我國初中學校培養學生法治意識,規范了教學老師通過情景教學法和“友善”主題教學融合來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法治知識,為培養學生學習法治知識方面制定了明確方向,使學生法治意識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2優化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專業能力
教師對于培養學生法制意識的教學方式有待完善和提高,教師應該在授課之前進行專業的、有效的備課學習,這對于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專業性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專業能力直接影響了培養學生法制意識的效果,而情景教學法和“友善”主題教學融合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因此,優化教師的專業能力是學校必須重視的一項培訓,提高學生法制意識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被逐漸注重。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擁有極高的專業知識來完成提高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隨著社會的變革,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體系也將發生變化。道德與法治教學體系的變化,需要教師通過不斷地自我提升與自我學習,來完成工作的責任與使命。
3.3情境教學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具體實施
(1)確立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目標,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工作應圍繞提高學生法治知識的了解展開,明確培養學生法治意識是對高效的分層式情景的教學方法和“友善”主題教學相融合,提升初中學生的法治意識。
(2)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運用社會或身邊發生的一些事例,要求學生模仿特定的場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行為模仿來說明和理解某個道理,給學生行為以啟發,從而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興趣。
(3)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制,我國初中學校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老師通過情景教學法和“友善”主題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方法來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法治知識,利用生活情境和圖片情景再現來讓學生理解法治知識,從實際情況出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把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結合在一起[5]。
4.結束語
為了提升初中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法治意識,隨著各大初中學校情景教學的不斷進步,我國初中學校以提高初中學生法治知識為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法制意識,老師通過情景的教學方法和“友善”主題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方式來讓同學理解法治知識,從實際情況出發,培養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把知識和能力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法治意識切實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怡:關于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應用創新[J].新華網,2014-08-14.
[2]李明輝:如何培養學生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友善”主題教學融合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0):51-52.
[3]余暉:影響情境教學法與學生質疑精神的培養[J].大連民族大學報.2015(5):10-11.
[4]譚蘇明:淺談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友善”主題教學融合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報.2014:24-25.
[5]何嘉欣:淺談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友善”主題教學融合分析的培養方案[J].中南民族學報.2014(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