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李曉徳
摘 要:地下室作為建筑工程的重要構成部分,有效提高了建設用地的利用效率,其防水性能對于工程穩定性及使用壽命有著重要影響。為此,本文在全面了解地下室滲漏原因的基礎上,以某建筑地下室工程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地下室工程防滲防水施工技術要點,以期有效解決滲漏水問題。
關鍵詞:地下室工程;滲漏原因;技術要點
建筑行業作為推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支柱型行業,其施工質量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在其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弊端,尤其是房屋滲漏問題愈加突出。為擺脫該質量通病,避免對建筑物使用功能、使用壽命造成嚴重影響,必須做好防水防滲工作。作為一個系統性工程,防水工程涉及內容較多。為此,必須重視地下室防水施工。
1 地下室滲漏的原因分析
作為建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下室外墻與地板都位于地面下方,長期以來,因自然因素及人為因素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往往會出現地下室地面積水或地下水滲透與侵蝕等問題。由此可見,在地下室設計、施工中防水、防潮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影響到了整個建筑的穩固性及使用性。作為地下室滲透的重要因素,從壓力角度來看,地下水可以分為兩種:有壓力水和無壓力水,直接對外墻與地板構成壓力的水為有壓力水,自由滲透水為無壓力水。地下室之所以滲漏都是由于外部防水層失效,結構混凝土本身又存在疏松、裂縫等缺陷,加上施工縫、變形縫等細部防水沒做好而引起的。地下室滲漏主要有:
1)側墻與底板漏水,主要是結構混凝土本身存在疏松、蜂窩等缺陷引起。
2)變形縫(包括沉降縫、溫度縫和抗震縫等)滲漏現象,主要原因有:止水帶埋設不當;設置了止水帶,混凝土施工質量不好,土不密實,造成漏水;止水帶本身材質不合格。
3)施工縫引起的漏水,由于在地下室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留下施工縫和冷縫產生。
4)后澆帶引起的漏水,在設計指定的位置預留一定寬度的后澆帶。由于新老混凝土收縮值的不匹配,其界面出現裂縫成為滲水的通道。
5)底板及側墻裂縫漏水,由于地基不穩,設計不當及養護不利等原因,底板及側墻會出現裂縫。現有的柔性防水材料和剛性材料都很難抵抗這種裂縫引起的破壞。穿管管網上引起的漏水。有些管道在運行過程中伴隨有震動和高溫,使管道周圍剛性防水材料疏松碎裂,柔性防水材料因熱老化失去彈性而出現漏水。建筑物的散水功能沒有做好,致使雨水倒灌入地下室,有時地下室的采光井防水、防雨措施不當也造成雨水沿著窗而滲入室內。
2 工程概況
某建筑工程總高度為79.6m,地上25層,地下2層,為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地下室為二級防水等級,地下二層為人防層,3.5m層高;設備層為地下一層,2.1m層高。工程量平面及立面工程量分別為1447m2、1475m2。完成基坑墊層后即可進行底板防水施工。
3 地下室工程防滲防水施工技術要點
為更好地提升地下水防水施工質量,必須在充分掌握施工現狀的同時,合理選擇施工材料,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進一步規范施工工藝。
3.1 施工準備
根據施工規范規定,施工方案及技術交底需提前編制,并對所涉及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藝加以明確。卷材選擇應具合理性,且質量合格。現場施工前,需穩固基層,避免出現松動、起砂等問題。如基層表面突出部位,需及時清理。完成防水保護工作后,應及時進行防水找平層設置。為滿足基層含水率需求,可將防水砂漿涂抹到基坑混凝土墊層表面,該材料配合比為水泥:中砂:無機鋁鹽防水劑=1:3:0.1,規定做好抹平、壓光作業,避免出現空鼓等現象。如蜂窩、麻面等出現于立墻外表面混凝土,需適當添加聚合物砂漿,做好填充刮平作業,陰陽角位置則需設置為小圓角。如存在穿墻套管,需將法蘭盤設置到套管兩端,且做好固定。施工前期,清理干凈底板基層表面雜物,刮平凸起部位,且對其油污、鐵銹等進行處理。
3.2 防水混凝土施工
選取機械進行防水混凝土振搗施工,10~30s為振搗時間,不得出現漏振、過振等問題。通常選取插入式振搗器作為墻體、厚板施工設備。如混凝土坍落度較低,可適當添加水泥漿或減水劑。混凝土終凝前需做好抹壓施工。隨后做好養護施工,要求在14d以上控制養護時間,選取蓄水法進行基礎底板養護,選取澆水法用于墻體養護。拆模前需涂刷養護劑,合理控制涂刷厚度。
要求連續澆筑防水混凝土,極可能不留設施工縫。特殊情況下,必須進行施工縫留設時,可選取跳倉法進行地下結構施工。在剪力或最大彎矩位置不得留設墻體水平施工縫,可設置到高于底板表面的墻體。而板和墻之間的水平施工縫可在板、墻接縫下方300mm以內位置設置。且將孔洞留設到墻體位置,施工縫和孔洞之間的距離需控制在300mm以內。
澆筑水平施工縫或垂直施工縫前,都應將其表面雜物清除,隨后涂刷界面處理劑,及混凝土澆筑施工。選取遇水膨脹止水條用于垂直施工縫,要求在接縫表面設置止水條,且在60%以內控制7d膨脹率。選取中埋式止水帶用于沉降縫位置,保證埋入混凝土寬度等同于突出混凝土寬度,且做好固定工作。
3.3 卷材防水層施工
3.3.1 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
材料配制好以后,選取長把滾刷在基層表面進行均勻涂刷,涂刷過程中應保證厚度統一,通常以3到4遍作為涂刷遍數,第一層涂刷后,在5h固化后,基層不粘手的情況下,即可進行再次涂抹。
3.3.2 卷材鋪貼
保證基層平整、干凈的前提下進行卷材鋪貼,同樣在卷材表面均勻涂刷膠粘劑,一般搭接部位100mm以內無需涂刷,完成涂刷作業20min后,當膠膜基層基本干燥,就可以鋪貼卷材。按照實際情況,可由一端實施,先將基準線彈出,卷材涂抹膠粘劑后可卷成圓筒形,隨后將一根30×150mm的鐵管插到圓筒中間,兩人分別手持鐵管兩端,在一定部位固定卷材一端,隨后順著基準線鋪開。在卷材鋪設時,應保證卷材伸拉合適,不得拉的過緊或過松,避免出現皺折問題。隨后粘結卷材接縫,且在100mm以上控制同層相鄰搭接寬度,上下層接縫可錯開30%幅寬。間隔1m在接縫位置進行少量粘結劑涂抹,當其干燥度滿足設計要求后,可翻開搭接位置卷材,進行臨時粘結固定,隨后選取專用膠對卷材接縫進行粘結。
待聚氨酯涂膜固化后,將油氈保護隔離層鋪設到平面位置,鋪設固定時可選取聚氨酯混合料,避免混凝土澆筑出現位移問題。完成上述作業后,可進行剛性保護層設置,也就是澆筑C20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應避免油氈保護層被損壞。完成涂膜作業后,可將聚乙烯泡沫塑料保護層粘貼到立面。
3.3.3 復雜部位附加層鋪貼
地下室外墻、底板陰陽角等部位需先進行附加層鋪貼,隨后大面積粘貼。按照主材卷材厚度,確定陰陽角附加層厚度。附加層卷材鋪貼結束后,即可進行整體卷材粘貼。粘貼防水層過程中,應按照“平面—立面、轉角—大面”順序進行鋪貼。完成鋪貼作業后,待其質量合格,即可進行隱蔽驗收,為防水保護層施工提供方便。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下室防水技術作為地下室施工的主要技術之一,施工單位只有必須充分了解防水、防潮的重要性,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選用與之相適應的防水方式,才能提升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吳光前.高層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澆帶施工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06).
[2]姚文凱.關于高層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澆帶施工技術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9).
[3]林世強.高層建筑地下室底板施工技術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16).
[4]宮憲武.淺析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地下室底板中的應用[J].科學與財富,2011(08).
[5]溫志鵬;胡功笠;林茂.淺談地下工程滲漏水原因及處理方法[A];第十三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