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峰
摘 要: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電子商務已經逐漸成熟起來,占據著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樣受到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影響,民商法逐漸出現不足,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關鍵詞:電子商務;發展;民商法;創新
1引言
相較于傳統的經貿模式,電子商務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以及空間的限制,而且還極大縮減了交易成本,而這種依靠于互聯網的新型貿易模式也更加契合當前的社會發展節奏。但是,電子商務交易主體以及相應的交易環境和交易模式的變化,也讓其所面臨的法律環境出現了變化,為了能夠更好地服務于電子商務,我國的民商法就必須要根據當前的社會環境做出改進。
2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及特點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電報開始出現了,人們通過電報進行商務信息的交流,這就是電子商務的最初形式,之后傳真機出現,提高了商務信息交流的效率。緊接著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期,計算機橫空出世,電子數據交換這種新型的電子傳輸方式開始出現并且被逐漸應用到了商業中,電子商務初具雛形。對于科學水平與經濟水平起步都比較晚的我國來說,電子商務是在1995年之后出現的,在聯合國開始實行EDI標準之后,電子商務才開始在外貿交易中得到正式使用。之后,隨著全球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社會快速的進入到了網絡社會,電子商務也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而覆蓋了人們的生活,網絡交易數量、金額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長。電子商務的發展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商務活動,主要就是由于與傳統商務活動相比較,電子商務有以下特點:首先就是電子商務是在網絡平臺上進行,交易方便快捷,可以說能夠在一秒鐘內結束交易;其次就是電子商務的交易不受地區的限制,有利于順應市場國際化的發展;最后,電子商務的交易是虛擬化的,交易的雙方交易的全過程都是在網絡上進行,這就賦予了交易主體虛擬的特點。
3電子商務發展給民商法帶來的影響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貿易方式,其快速發展對民商法帶來了強烈沖擊,需要不斷考量民商法在電子商務時代的適用性。電子商務發展給民商法帶來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民商事主體確認問題,在電子商務模式下,民商事主體的內涵發生了變化,包括網絡服務商、網絡平臺公司、物流配送公司等。新型主體的出現也引發了新的法律責任問題,需要對電子商務主體進行資格認證,并明確各方主體責任。但在現行民商法中,缺少關于這方面的內容,主體責任定義不清晰,對民商事主體的資質認證方法仍采取傳統物理主體的認證方法,難以對電子商務主體做出有效約束;(2)商務行為問題,電子商務交易流程基于互聯網實現,簽訂的是電子合同,并采取電子支付方式,這種虛擬交易行為需要相應的法律條款對其作出規定,但在民商法中,仍以傳統書面合同形式為主,并以此為基礎對各方交易行為進行約束,這使電子商務在運行過程中面臨著較高的法律風險和不確定因素。
4電子商務時代下的民商法創新措施
4.1創新確立民商事主體的新型法律地位
當前電子商務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嚴重的商務犯罪問題,在網絡權利的救濟方面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必須對民商法進行不斷的創新。當前電子商務在發展的過程中誕生了新型的民商事主體,也就是基于電子商務平臺建立起來的企業,這種企業對于民商法來說是全新的法律主體,與傳統社會企業具有根本上的差別,因此在民商法的應用中出現了很多問題。當前民商法對這一新型民商事主體的規定還不夠明確,因此在糾紛中無法進行有效解決。針對這一問題,民商法在創新過程中必須重視民商事的新主體,確立其法律地位,明確電子商務各主體之間的責任和義務,從而確定解決糾紛的有效措施。例如根據電子商務虛擬性的特點,必須對電子商務主體的身份進行明確,在注冊時建立真實有效的身份,從而保障其合法性。另外,民商法在法律的創新建設中應該將電子商務的虛擬特點進行有效的引入,使民商法能夠與微媒體技術有效結合,建立起具有電子身份的法律平臺,使電子商務的交易環節完全建立在電子法律平臺上,得到有效的監控。
4.2創新法律建設,建立健全法律環境
首先,民商法應對商品交易的合同信息管理范圍實行進一步加大和擴充,將電子交易憑證也作為一項有力證據加入到民商法案件憑證處理中。比如,消費者通過電子商務發現自己在網上所購買到的商品是假貨或者質量不合格,要求商家退貨,但商家以未曾售賣過該類商品為由,拒絕向購買者退貨。此時,消費者就可以憑借自己購買商品時所開具的電子交易憑證向賣家進行投訴,執法人員根據消費者提供的證據向商家進行立案,對商家實行進行處罰或吊銷商家資格。其次,隨著民商法管理范圍的不斷擴大,應進一步處理好民法與商法之間的聯系,將民商法法律管理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在現代進行民商法管理活動中,不僅要完整保留好買家與賣家間進行電子商務交易時的商品交易憑證,還要對虛擬金融交易流程進行管理,同時可以根據民商法關于新增網上交易憑證內容的規定,明確現代電子商務中交易風險的承擔方,為現代交易中剩余交易信息處理提供了新的視角,在現代電子商務活動中加強對商家行為的管理。
4.3售后服務權益的維護
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品交易最大的區別在于,電子商務采取虛擬環境進行商品經營,而實體經濟則是買賣雙方面對面的商品交易,其獲得的服務與交易同步。民商法為了能夠對電子商務中消費者的權益進行保護,到達對電子商務環境有效管理的效果,也應在民商法中加大對虛擬交易服務和權益維護方面的理論依據。電子商務中雙方交易合同、交易資金的變化,都是通過虛擬金融環境實現的,為了避免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銷售與服務脫節,導致電子商務金融交易過程中出現交易問題,應在民商法中增加電子商務交易與服務管理連接制度,運用社會法律制度,彌補電子商務發展階段性缺陷,減少對電子商務結構完整性管理造成直接性沖擊。例如:民商法中將電子商務銷售服務評價,座位電子商務網絡認證的構成部分,如果在某一注冊網絡經營許可申請店中發現多位消費者存在消費服務投訴問題,執法人員有權駁回其網絡注冊許可的申請,這種法律的制約,將引導民商法在電子商務的發展發揮著管理調節的作用。
4.4踐行WTO所制定的平等中立原則
就WTO的完整性來看,其法律體系的建立十分完善,因此電子商務的發展若想更加壯大和規范,需要建立在網絡信息平臺上,需要基于電信開放性、自由化的基礎,以上事項的實現還需要建立在國家公平和良性競爭上。從這一層面來看,民商法就不能夠僅僅局限于國內,而是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觀念。尤其是當前,國際貿易飛速發展,以及我國加入WTO等國際經濟組織,促使了我國電子商務的國外擴張。為了提高民商法的適用性,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助力,就必須要實現電子商務行為準則創新、安全認證規則創新、單證規則創新的過程中與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相適應,由此保障我國電子商務民商法的創新和國際貿易組織原則的一致,促進電子商務的良性發展。
5結束語
總而言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背景下對民商法提出新的要求與挑戰,只有聯系實際采取完善措施,才能實現推動民商法完善的目的,實現構建法治社會的目的。希望通過本文論述,為類似研究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魏莉.微媒體時代電子商務發展與民商法的創新[J].法制與社會,2017,01:98-99.
[2]李宏斌.淺談微媒體時代電子商務發展與民商法的創新[J].法制博覽,2017,26:93-94.
[3]陳雨晴.探析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民商法的創新[J].經貿實踐,2017,09:154.
[4]畢譽軒.淺析民商法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創新[J].法制博覽,2017,0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