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帥 周杰 龍行年
摘 要:新時期下為了全民健身戰略的推進,武術大多數一味地追求大眾化。過多地發展大眾武術而忽視了競技武術和傳統武術的發展,不僅不利于武術自身的發展,還影響了以武術作為手段全民建身工作的推進。筆者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以全面地發展武術為出發點進行展開論述。本文認為競技武術、傳統武術和大眾武術的應相互促進,互為幫手,共為整體,如此方為新時期武術的發展的可擇之路。
關鍵詞:新時期;武術;發展路徑
基于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劉國永所倡導的“體育和醫療、衛生、旅游、教育、文化的融合發展”的時代要求,本人認為武術在全民健身中的發展尤為重要,因為只有武術這項屬于體育又高于體育的文化運動才能夠符合全民健身計劃的這些要求,同樣也決定了武術在全民健身中必然要走全面發展的道路。
1 武術在全民健身中的發展現狀
(1)競技武術的發展現狀。近幾十年競技武術取得了不少成績,競技武術的發展對武術向普及化、國際化的推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改革開放三十年,在黨和國家地支持下,武術家們有機會對武術繁雜斑駁的拳種進行科學化規范化改造,以及學科性學理性地闡釋。良好地改造使大眾對武術了解地越來越多,使武術國際化的路程在不斷地縮進,武術理論也越來越豐富,武術的專業性也越來越強。但是從辯證地角度看,競技武術的發展狀況有時也不盡如人意。這可以從“路易斯 - 斯凱姆林悖論”理論中看出些許端倪。“路易斯 - 斯凱姆林悖論”說的是一位美國著名拳擊運動員---路易斯,在他經歷了最為輝煌的一刻之后,長時間沒有對手愿意與他比賽,也因此失去了收入來源。這一現象引起了經濟學家尼爾的注意,他發現: 在體育比賽中,選手的競技水平越高,其觀賞性就越強,市場越興旺,相應的經濟價值就越大。但是當某一選手具備壓倒性的優勢而戰勝對手時,人們關注比賽的興趣就會產生很大程度的下降,市場萎縮使比賽的經濟價值大大降低,這名實力超群的選手因為自己高超的競技水平失去應有的價值。對于這一現象,尼爾稱之為“路易斯 - 斯凱姆林悖論”。[3]今天的武術套路為了競技性觀賞性的需要加入了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動作,以“高、難、新、美”為內核的改造使其的專業性飆升,選材的要求越來越高,修習年限的越來越長,與大眾武術產生了巨大的鴻溝。正如那位“路易斯”一樣,競技武術追求一家獨“大”的繁冗,在跆拳道、空手道簡易化國際化發展的今天,不僅在國際性的市場競逐中難見,更在國內也逐漸影響自身競爭力。
(2)傳統武術的發展現狀。傳統武術不同于競技武術的直觀感受,其真正價值體現在拳法中所蘊含的內在文化,絕不是簡單的拳法或套路,而是必須要通過對拳路冬寒抱冰夏熱握火地精修細琢,才能體會到的上下五千年所凝結的歷史文化精髓。傳統武術的存在,給武術披上“神秘”的色彩,無論是其技擊性較大程度的保留還是文化傳承,亦或是其強身健體之效,使得武術在當今社會受到諸多批駁的同時,群眾對中華武術依舊有強烈的興趣。但這種興趣不是長久有效的,而是會由于傳統武術難以獲得推廣導致不為人所知而漸漸消弭。傳統武術的市場和競技武術相比,明顯要落后許多。傳統武術雖然也舉行了不少的活動,但是這些活動更旨在進行武術的交流,并不具有觀賞的特點[4]。“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是過去式,在很多學者對武術的傳統拳種的傳承性研究中,我們能發現許多的優秀傳統拳種受眾極小得不到推廣,甚至在傳承人方面都產生了斷層。
(3)大眾武術的發展現狀。大眾武術是武術發展的必經之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同樣的,武術的發展必然經受大眾的檢驗。武術始終保持著較為良好的群眾基礎。然而隨著全民健身工作的推進,不僅國家把發展體育作為國家戰略,對體育項目發展要求越來越高,就連群眾對習練項目選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近來大眾武術的發展則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中老年人群體中武術的推廣就受到了各種原因的阻礙。社會上的武術健身活動,大多是群眾自發組織,參與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教練員學習武術的途徑基本上是通過廣場和公園學習,缺少嚴格的師承關系,本身也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和指導,有一部分甚至是通過光盤自學[5]。或者我們時常可以見報紙上刊登“武術大師弄虛作假瘋狂斂財”的新聞,這無疑與中老年人這個群體對武術沒有系統的認知與其接收信息能力較弱有關,更與其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沒有專業人士普及指導有關。這些現象就對大眾武術的發展提出了挑戰,我們絕不能再對大眾武術的推廣持敷衍的態度。
2 以“同促進,共發展”為路徑推動武術在全民健身中的發展
(1) 借鑒競技武術之道路,推舉傳統武術登上舞臺。根據2009年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發布的武術定義,“武術是以中華文化為理論基礎,以技擊方法為基本內容,以套路、格斗、功法為主要運動形式的傳統體育”。傳統武術則是武術的一個下位概念[6]。過去幾十年競技武術在國家的推廣和扶持之下蓬勃發展,一次次國際性的表演和比賽使武術從“深閨”中走了出來,但走出來的是經過改造地武術,在許多武術家來看,競技武術只是保留了武術的形式,而忽略了武術的本真。誠然傳統武術是武術家們心中真正的武術,但也不可否認競技武術的價值,反而傳統武術的發展要積極地借鑒競技武術發展的道路,我們說“師夷長技以制夷”放在這可能不太合適,但是這的確是傳統武術發展的切實可用的手段。傳統武術當前多為交流活動而少有競技比賽,現如今所有的傳統拳競技比賽也是運行于一定規則之下的,并不能完全展現出傳統武術弘大的真實面貌,所謂129個拳種在某些人眼里也是有名無實。這種競技層次的不合理性無非是拳種駁雜,難以評判,對此郭玉成教授提出了將傳統武術標準化的建議以及相關對策,這正是一種傳統武術向競技化的表現,其中模塊化理論的提出恰恰對應了當前競技武術的發展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基于國家對傳統文化的支持,傳統武術家、武術協會應該多多舉辦對傳統武術推廣有利的活動和比賽,以傳統武術標準化為突破口,積極主動地推動傳統武術適應現代化競技的推廣之路。當然,在推舉傳統武術登上舞臺的同時亦要注意“創造性破壞”的可能。
(2) 利用傳統武術之光輝,促進大眾武術全民推廣。傳統武術因其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和強身健身的功效,以及對技擊之法最大限度的保留的特點,一直是人們想要近距離接觸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對象,奈何由于傳統武術難以得到推廣的封閉性,以及民間武術家的隱士情懷,使得傳統武術總是困于無法撥云見日看青天,大眾和心目中的武術總是隔著一層薄薄看不清的紗。根據許多學者在高校武術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們發現學生往往最開始對武術都抱有極大的興趣,但最后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原因大多數是由于競技武術的學習難度過大并且與心目中的武術不相符,反而學生們對如詠春、八卦、形意等傳統拳術依舊抱有相當大的期待。發展大眾武術應抓住受眾人群對傳統武術抱有神秘感和濃厚興趣的心理,以傳統武術來引起群眾對武術的探索欲望,使武術在群體性的傳播中,通過興趣變受眾的被動為主動。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在自然的一切作為里面,發展都是內發的”。[7]俗語亦云:“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這無疑說明了個人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但同時亦能解釋為現代對“師父”的如何“領進門”的新要求,于武術在大眾中的推廣來說也就是引導并開發受眾的主觀能動性。基于此,武術傳播者要以群眾對傳統武術的濃厚興趣作為突破口,要通過各種渠道,如人際交流、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多種宣傳方式,充分利用傳統武術的光芒,促進大眾武術的推廣、改革與發展。
(3) 強化大眾武術之深廣,促進競技武術水平提高。《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武術的發展也是這樣,只有群眾認可的文化,才是優秀的文化。競技武術經歷過90年代的蓬勃發展,現如今卻每況愈下,大量的跆拳道館、空手道館的建立擠壓的武術俱樂部喘不過氣來。武術有著更多的政策支持,但愿意專業從事跆拳道和空手道的運動員卻越來越多于武術。據了解,在選材時,跆拳道和空手道尤其喜歡招收有過武術經歷的運動員,因為武術運動員經過長期的武術訓練必然具備其它項目難以同時具備的協調和技擊感,能夠更快地掌握跆拳道或空手道。這像是在贊美武術,卻也在另一方面表現出外來體育項目對本民族體育項目的嚴重侵蝕。如果不加以提高大眾武術的深度與廣度,促進競技武術的改良和競技水平的提高。武術人才遲早會流失殆盡,到時武術或許真的會在文化戰爭中隱滅。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由高速發展轉變為中高速高質量發展,因此如今的武術也應該提高群眾的武術基礎,而不是單單發展專業運動員的競技水平;競技武術的改良不是僅僅“高、難、新、美”的提高,而是以如何更緊密的聯系群眾為目標進行改良;競技武術水平的提高不是個性的提高,而是群眾性的提高,群眾的競技水平提高,個人的競技水平自然也會提高。
3 結語
競技武術、傳統武術和大眾武術各有其發展的成果和優勢,但中間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是對某方面武術的影響,而是“牽一而發動全身”的影響,極其容易使群眾對武術的認知產生誤解和偏頗之詞,這對武術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進而會影響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和任務的完成。因此,要以積極、負責任的態度找尋競技武術、傳統武術和大眾武術的互相借鑒之處,不能僅僅只發展大眾武術而忽略傳統武術和競技武術,不能夠只抓競技武術忽視大眾武術,也不能只盯著傳統武術的保護性發展,而是要相互促進,互為幫手,共為整體,如此方為武術的發展和全民健身推進提供一條可擇之路。
參考文獻
[1]王崗,王柏利.中國武術發展: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4,29(04):319-325.
[2]周碎平.從《“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透析全民健身運動的走向[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01):59-63+69.
[3]劉建華.“路易斯-斯凱姆林悖論”理論對競技武術發展的重要啟示[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09):67-69.
[4]孫加記.現代競技武術套路和傳統武術套路發展特點對比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7):222+224.
[5]滕希望,王海鷗.武術在全民健身中的優勢與發展策略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07):66-68.
[6]李守培,郭玉成.傳統武術現代化的路徑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3,35(01):35-40.
[7]捷克. 夸美紐斯, 傅任敢譯:《 大教學論》[J]. 1984:98.
作者簡介
曾帥,男,漢族,湖北武漢,民族傳統體育學碩士,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研究方向:武術套路理論與實踐。
周杰,男,漢族,湖北十堰,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學士,武當山國際武術學院,研究方向:武術套路理論與實踐。
通訊作者
龍行年,男,漢族,湖北武漢,歷史地理學博士,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理論實踐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