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迅猛發展的現代網絡技術,以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自媒體,憑借著信息交流互動性強、信息傳播實時性強、信息發源個性化顯著的優勢,將原有的傳播格局打破,逐步建立了以人為中心的話語圈。如今,新媒體已經融入到黨校學員的學習和生活中,黨校的學員也是重要的網絡群體之一,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并將自媒體作為獲取信息和人際交往的重要方式。新媒體的普及,為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和機遇。黨校該如何依托新媒體,因勢利導,與時代發展潮流相順應,高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培養和塑造更多優秀的黨員,堅持和捍衛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目前黨校的一項重大課題。本文首先分析了自媒體對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影響,并從四個維度,提出了創新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以期開啟自媒體時代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促進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效性和針對性的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自媒體;思想政治教育;機遇;挑戰;創新
黨校的辦學宗旨,是為我黨培養和塑造優秀的黨員干部。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與國內外新變化、新形勢相結合,重新部署了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媒體時代,如何對自媒體有效利用,創新和變革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突出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力和時效性,增強影響力和吸引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自媒體為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
1.1 引領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方向
相比于傳統的平面媒體,網絡媒體具有極強的優越性。在各種網絡媒體中,自媒體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滲透力等顯著的個性化特征。它主要以個人傳播為主,能對社會新聞和個人信息隨時隨地的傳達,目前網絡平臺已成為人們自由表達的主要平臺之一。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與時俱進,對日益提升的“草根階層”的話語權高度重視,改變傳統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將傳統課堂的面對面教育向自媒體等網絡教育平臺轉化。為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黨校教師應努力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與自媒體個性化和娛樂性特點相結合。未來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方向,就是實現自媒體時代黨員自我修養式教育。
1.2 拓寬教育途徑
組織學員參與教育實踐活動,黨校和學員的“一對一”談心、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傳統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主要方式。隨著迅猛發展的信息技術,黨校也要與時俱進,對網絡即時、開放特點適時把握,將一些相關的教育平臺相繼開放。并將各類重要新聞資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發布在上面。對學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可通過在線提問和互動解答等方式實現。而自媒體背景下,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也更加新穎和多樣化。其傳播特點的裂變式和即時性,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界限打破。黨校教師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對學員的思想動態及時了解,和學員進行平等的交流和對話,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載體更加新穎和多樣化。
1.3 增強實際效果
傳統的被動式教育方式,對學員的自主性無法充分展示。而自媒體時代自我修養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將這一禁錮打破。自媒體憑借低廉的門檻、便捷的檢索、實時交互、信息豐富的優勢,通過充分包容的自媒體平臺,將黨校學員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激發出來,促進學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主動接受和傳播。為激發學員的興趣,黨校教師可從一些社會熱點話題為契合點,將現實課堂的說教向虛擬世界的互動交流轉化,在學員的學習和生活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以此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效性的進一步增強。
2 自媒體給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挑戰
2.1 主流價值觀受到挑戰
培養學員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是開展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自媒體環境下的網絡信息發展趨勢呈現碎片化。借助于自媒體,人們能對碎片化的信息隨時隨地的閱讀,而由此所帶來的弊端是隨意的轉發和評論,斷章取義。如果不能深入解讀整個事件的全貌,就會導致以訛傳訛的后果。尤其是在自媒體時代,迅速涌入的海量信息,使西方的普世價值觀,嚴重沖擊了主流價值觀。一旦出現輿論熱點事件,在輿論的誤導下,混淆視聽,使人們的價值觀被扭曲、判斷力被弱化,理想信念被動搖。一些黨員干部盲目跟風,若不加以正確的教育和適時的引導,則會出現價值的偏離和認知的扭曲。
2.2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受到沖擊
“師說生聽”式教育,是傳統的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但多年的實踐證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缺陷非常顯著,如缺乏和學員的溝通,對學員的思想動態不能及時掌握,使思想教育內容不能滿足學員的實際需求。自媒體興起后,學員能與黨校教師進行平等的交流和對話,他們不再處于信息劣勢中,更喜歡那種自由和開放的互動教育模式,而傳統的教師灌輸的教育方式,已經受到嚴重的沖擊。
2.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權威地位受到挑戰
自媒體的興起,對黨校教師的權威地位發起了挑戰,再從根本上扭轉了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的同時,也使傳統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關系被解構。在傳統的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學員只能被動的接受教育,黨校教師擁有充分的話語權和絕對的權威性。進入自媒體時代后,學員們更傾向于自主和獨立的交流和互動,重視自身的情感體驗和經歷分享,他們會抵觸這種灌輸式的教育模式。而自媒體時代,教育陷入了話語權旁落的困境,對知識不再是壟斷和占有,學員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樣化,由此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權威地位受到空前的挑戰。
3 自媒體時代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路徑
3.1 樹立開放包容的思想教育觀,創新工作理念
首先,快速發展的自媒體,給黨校學員提供了一個虛擬的空間,這個空間里,他們獨立自由、個性張揚。利用自媒體平臺,對各種有價值的信息及時獲取,并隨時隨地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由此傳統的“師說生聽”的教育模式已經明顯滯后于時代發展的需求,急需構建教師與學員“同頻共振”的話語體系;其次,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與時俱進,將教師的權威意識弱化,改變“教”“育”分離的被動格局。及時轉變工作觀念,和學員在平等的對話語境下開展思想交流。黨校教師應強化數據意識,將大數據的觀念引入,及時分析和搜集數據,對學員的網絡活動和輿論動向及時了解,促進自身工作時效性和針對性的提高。最后,培養學員高度的公民責任感和良好的媒介素養。遵守國家道德操守和法律法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踐行和弘揚。引導他們對自媒體信息正確篩取,促進自我的完善和成長,提高抵御不良信息的免疫力。
3.2 打造全方位的黨校工作格局,探索多重工作載體
黨校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自媒體對學員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站在時代的制高點,創設各種交流平臺,對多重教育載體積極探索。和學員及時溝通與交流,主動將與學員間的距離拉近。現階段,很多黨校都開始運用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開展工作,充分發揮自媒體的優勢。將其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陣地和重要手段,構建全覆蓋和立體化的工作格局。首先,營造輕松平等的氛圍,利用自媒體平臺和學員進行溝通,對各種有效的信息積極搜集和整理,并及時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其次,有機的結合現實社會和虛擬網絡,結合社會環境和黨校生活,大力整合線上資源和線下資源,線下及時介入,線上對學員的生活訴求和思想動態及時搜集和整理。其次,黨校應與教育對象特點相結合,對資源優勢充分利用,幫助幫助受教育者對自身辯證思維能力不斷強化,引導他們對當前輿論形勢正確認識。同時,引導他們作為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傳播站,營造“官民合一”的自媒體輿論場,有效聯動“主流輿論”與“民間輿論”,為廣大網民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最后,注重整合自媒體平臺資源,不僅要將微信、微博等主體傳播功效充分發揮出來,還應該將基于Web端的傳統網絡平臺,如微信、微博等充分利用,以真正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深挖掘、廣覆蓋和大成效”
3.3 建立完善的網絡輿情分析研判和處置機制,促進自媒體平臺的良好運作
自媒體時代提供了零門檻的平臺,加快了信息的傳播。而黨校傳統的應急處置機制已經滯后于時代的發展。如果黨校未能有效的監控自媒體信息、則會降低監管效果。首先,為了保證自媒體平臺的良好運作,黨校應構建良好的監管機制和有效的輿情審查機制。教育者的角色是“把關人”。在篩選和搜集信息方面,能熟練運用自媒體平臺,能科學診斷學員中出現的各種思想問題。同時對學員的思想動態及時跟蹤,通過實際案例,警示教育學員對垃圾信息和真偽信息學會鑒別,并預防個人隱私的泄露,能以正確和科學的方式,融入到自媒體實踐中。其次,國家應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視,加大對信息安全的監管力度。通過對信息過濾網的進一步健全,對自媒體中的資訊信息主動駕馭,將那些不良信息及時清理和屏蔽,查清信息來源并予以處罰。黨校應規范化管理學員微博和微信的使用,對于違反黨校管理規定的信息和違反政策、法規的信息,需要及時給予教育并依法進行處理。一旦出現輿情危機,能對自媒體平臺迅速利用并發布準確信息,有效抑制危機的蔓延。最后,黨員干部應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成為網絡輿情的監督者,能實現對網絡輿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監控。通過多方聯動,實現疏堵結合,加大對傳播的監管力度,以真正實現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4 結論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為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為此,黨校思想政治工作應面對當前自媒體形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充分發揮自媒體的優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以促進黨校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提高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 楊美華,項建春. 黨政論壇. 2015(10)
[2]思想政治教育在黨風廉政建設中的作用[J]. 唐麗萍,楊曦娥.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8(10)
[3]吉首市農村黨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及對策探析[J]. 楊兵. 現代經濟信息. 2018(07)
[4]新形勢下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分析[J]. 姚文燕. 科技經濟導刊. 2017(36)
[5]基于協同理論的黨校學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研究[J]. 王超. 人力資源管理. 2017(12)
[6]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黨校“精準黨建”研究[J]. 孫之光. 勞動保障世界. 2018(09)
[7]提高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研究[J]. 陳淑玲. 中國高新區. 2018(08)
[8]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經驗[J]. 李平貴,向玉珍,陳向陽. 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2)
作者簡介
黃金龍(1962—),男,福建省莆田市人,現為福建省莆田市委黨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