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傳魁
【摘要】“離子反應”作為高中化學中重要的必修部分,其學習難度可想而知。研究離子反應,必須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研究。本文通過微觀研究,將“觀念建構”的教學方法融入到離子反應的教學中,能夠更加科學的闡述離子反應的原理,且能夠使得同學們更加清晰的認識到離子反應。
【關鍵詞】整體把握 觀念建構 離子反應 微粒觀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170-02
微觀研究離子反應的時候,我們通常把微觀的化學式作為一個微粒子組的運動,建立學生的微粒觀。將離子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從書面表達變成三維立體的粒子運動圖像記憶在腦海中。根據酸堿鹽在水中的反應特性,歸納總結出的一系列反應規則,以書面的形式展現出來。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讓學生們更加便捷的記憶化學的奧妙。通過研究和分析,我們發現微粒觀在化學教學中有著至關重要的教育意義,它將“離子反應”以另一種形式——三維宏觀圖像的方式與學習的螺旋上升思維結合起來,加強學生們學習的記憶。
1.挖掘“粒子反應”在微觀建構方面的教學價值
觀念建構,旨在讓同學們建立一種化學學習觀念,能夠融入到化學學習思維,構建合理科學的化學學習理念。簡單來說,“離子反應”在化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化學中最基礎的知識,也是學習高端化學重要的基礎。所以,在“粒子反應”的學習中挖掘出觀念建構思維,對于化學的學期有著很深遠的教育意義。
2.微粒觀在學生學習化學各階段的認知層次研究
“離子反應”可以說貫穿整個化學學習階段,我們可以從整個化學學習的過程中來了解微粒觀在學生學習“離子反應”各個階段的理解和認知。
2.1微粒的存在
在這個階段,學生們大多都處于好奇狀態,微粒無法肉眼觀看,屬性虛無縹緲。粒子不具備生命,卻能發生復雜的化學反應。對于這些問題,學生們都是感到茫然、好奇以及興奮。
在這個階段,學生們通過初步接觸,了解到了酸堿鹽等“離子反應”的本質;了解到它們確實以某種肉眼不可見的狀態存在;也了解到這些不具備生命的粒子團通過特殊的能量發生著復雜卻有規律的反應。
2.2粒子結合與分離
我們在離子反應教學中,最常見到的便是突然而至的泡以及莫名其妙的沉淀,實際上這就是能夠顯現出來的“離子反應”的奇妙之處。這些存在(如氣體、沉淀)都證明著酸堿鹽在這個溶液體系中發生了變化,產生某種氣體或者難溶于水的固體。
學生們通過這些宏觀現象了解到粒子確實發生的運動,它們從一個團體跑到了另一個團體。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和認知,學生們能夠很快的掌握“離子反應”的化學本質以及微觀規律。
2.3粒子間的相互作用
通過酸堿溶液的酸堿度的對比,能夠清晰的發現,在濃度相同的情況下,溶液的酸堿度,跟它的粒子團有關系。我們可以理解為A粒子團能夠促進更酸,B粒子團則不如A粒子團強。
這便是微粒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影響,鑒于此現象,學生們能夠很清晰的感受到粒子之間相互影響的規律。在這些粒子相互作用而產生的“離子反應”的宏觀現象下,學生們更能深入的學習和了解到微觀世界的豐富多彩,以此促進學生們自我構建微粒觀,從而融入微粒世界。
3.促進構建觀念構建的策略
根據學生學習化學各階段的認知層次研究判斷,離子反應確實具備微觀建構的能力。通過對于學生各個階段對于微粒觀的學習和認知與在微粒觀念下的學習效率相結合,能夠發現,其成效還是很成功的。那么接下來,我們就從以下幾方面講述將理論知識具體觀念建構化的方法與策略。
3.1明確化學觀念建構中的知識層級關系
首先,要將學生們學習化學的各個階段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從中發現并提煉出核心思想——化學理念。以這個理念為核心,將學生們學習的東西都串聯起來,構建一個完整的化學學習體系。將傳統的學習模式淘汰,對于概念的構建拿出百分百的用心來,這樣讓學生們擁有了嚴格且自由的化學學習觀念,可以理解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3.2圍繞核心概念展開教學
以發展學生的微粒觀為教學任務,將化學知識教學與觀念建構思想結合起來,通過“離子反應”的現實現象和內在實質,將粒子間運動和相互作用清晰的展現給同學,在同學心中構建“離子反應”核心概念。
3.3以問題和活動引動學生思維運轉
在“離子反應”教學中,要將微粒觀學習方法作為一種工具,將化學中展現的事實與本質通過問題的形式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引動學生們學習思維。酸堿鹽作為“離子反應”的全部內容,我們要發散自己的思維,從微粒觀的角度總結歸納并學習其中的規律,如發生相互作用的微粒有哪些,化學反應由哪些微粒發生等問題。
4.結束語
化學基本觀念的建構是可以通過以學生學習層次為著手點,提出不同階段的教學任務和思想,以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方式讓學生學習、理解并從初步建構化學觀念到熟知且能夠從中得到啟發,達到自我學習化學的目的。讓學生們發散化學觀念,在問題和實驗中發現并找到“離子反應”的反應實質,通過自身的努力,將化學知識從傳統學習的層次上升到認知概念所具備根本意義的層次,讓學生學會理論知識情景化、方法化,并將其作為學習方法,在新的情景下,新的知識中能夠很快的找到其本質并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王菲,姜奕林.促進觀念建構的《鹽類的水解》教學設計[J].山東教育,2012(26):50-51.
[2]田麗華.促進化學觀念建構的教學實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