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探究式學習策略,它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實施的一種新式教學方法,它更改了以往“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將課堂的氛圍完全調動起來,激發和鼓舞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學習地理的樂趣,學會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下文將對探究式學習的原因以及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進行闡述。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 地理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176-01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方法,在運用此方法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事物來提高其注意力,并且聯系生活中的事件和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探究的渴望,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與此同時,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正確的指導學生。
一、在教學中運用探究式學習的原因
采用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傳授式教學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一味地接受知識,沒有過多的探究,只知其表面卻不深究其內涵。然而,探究性學習是讓學生主動的發現問題,圍繞問題自主探究尋找解決的方法。這樣教師可以把課堂讓給學生,讓學生處于主導地位,教師適時的加以指導。學生的自主探究,有可能耽誤教學時間,甚至有可能完不成教學任務。但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平等、自由的環境,讓學生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探索新知。教師適時的給予評價和正確的指導,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同時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運用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方法的策略
(一)創建新穎情境,吸引學生探究的興趣
很多學生對直觀而又形象的教學情境比較有吸引力,在這種情境中,很容易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引發學生探究的渴望。地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周圍的區域、地理現象和人文現象對學生進行講解,將學生引入到具體的地理環境中。例如,我在教“世界人口增長”這一章時,我會讓學生分組合作進行調查各個國家的十年以內的人口數量、出生率、死亡率,然后再匯總,以報告的形式顯現出來,并提出一些問題進行討論。探究式的學習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可以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其功能
在如今的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非常常見,它不僅能將圖片生動形象的展現出來,還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對學習的興趣。初中地理內容的綜合性比較強,從地球運動、地域差異、自然資源到農業生產、交通運輸、旅游等人類活動都包含其中;地理內容還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其跨度非常大,空間性較強。教師運用語言很難將內容完全顯現出來,學生也很難理解,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地理,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
(三)進行第二課堂的開展,指導學生課外探究與學習
地理是與生活有緊密聯系的一門科目,踏入社會,走進大自然,進行實地考察與調查,探究地理學科的內容,對學生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有所提高,盡可能的培養學生實踐探究能力。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探究能力,布置實踐活動的任務,例如:“調查自己家鄉的地形外貌、河流條數以及家鄉的人口數量,寫出調查報告”、“調查家鄉水資源的利用情況”等。這樣的探究活動能夠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借助探究式學習的方法進行提問
提問是學生與教師溝通的橋梁,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提一些淺顯的問題,主要是書本上的基礎知識,缺乏創新性和挑戰性。這些問題,讓學生掌握就可以了,記住就行了,這樣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對學習缺乏質疑和創新能力,不利于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的體現。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提問,用探究式提問的方法,來引導學生觀察,學會質疑和解決疑問的能力,讓學生學會主動去吸取知識和探究知識,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和學會質疑的能力,以及勇于創新的能力,進而提高地理綜合素養。
三、小結
在如今的教學中,探究式學習不僅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還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在學生學習地理時,教師運用探究式學習,讓學生體會地理的魅力,感受地理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讓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起來,還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郝會靜.初中地理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策略[J].學周刊,2012,(34).
[2]楊慧艷.探究性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24).
作者簡介:
李志剛(1983年3月26日-),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姜山鎮李權莊村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二級職稱,研究方向:探究式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