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偉
【摘要】自信是人自我意識構成部分之一,是人不可缺少的一項自我認識能力,反映了一個人的良好心理素質。本文分析了各種家庭教養方式中子女的自信程度,提出了各種家庭教養方式中如何培養子女自信心,希望以此指導家庭教養工作的實施。
【關鍵詞】中學生 自信心 家庭教養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208-01
自信心直接關系到人的心理健康,影響著個體人格的發展。而父母教養方式是學生自信心發展早期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家庭作為學生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它會持續影響著學生。中學生自信心以親子關系為中心,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所以父母教養方式對青少年自信心的影響,是自信心研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1.各種家庭教養方式中子女的自信心
1.1權威型
權威型家庭教養方式中的表現:在權威型家庭教養方式中承認、理解及尊重孩子的獨特性,給孩子充分的關愛,讓孩子用于改正自身缺陷,提升自己能力,讓孩子做一些能力范圍內的事情,注重讓孩子養成合作精神。
中學生自信在權威型家庭教養方式中的表現:該民主型教養方式中,孩子和父母的地位平等,得到父母尊重,孩子會將自己的想法和父母分享,獲得一種安全感,孩子才會和其他同學和睦相處。孩子是滿懷信心的,信心就是父母的支持及鼓勵,受到父母的尊重與關愛。
1.2專制型
專制型家庭教養方式的表現:父母使用這種家庭教養方式,一般非常粗暴,總是從氣勢上壓住孩子,對待孩子非常嚴。這種家長認為教養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打,迫使孩子去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不支持孩子的喜好。
中學生自信在專制型家庭教養方式中的表現:在此種教學方式下,孩子受父母要求較嚴,脾氣性格比較倔強,往往非常強烈地抵抗,和父母產生對抗,粗魯、不講理;性格懦弱的孩子,容易產生懼怕心理,害怕做事情;頭腦機靈的孩子則會撒謊為逃避父母的責罵,變得不誠實。這種教育方式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及自信,孩子比較膽怯,愛撒謊,性格孤僻,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長。
1.3溺愛型
溺愛型家庭教養方式的表現:這種家庭教養方式以孩子為中心,滿足孩子的所有條件,主動為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滿足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忍受孩子的脾氣,而沒有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
中學生自信在溺愛型家庭教養方式中的表現:中學生在該教養方式中缺少正常的生長環境,他們一直認為自己是對的,不尊重也不遷就別人,不能夠獨立完成一些事情。當他們遭遇挫折后,便會無從適應,他們缺少自信,容易一蹶不振。
1.4忽視型
忽視型家庭教養方式的表現:父母采用這種家庭教養方式,在子女教育方面,不重視,不愿問。一般父母工作非常忙,很少有時間照顧孩子,不約束孩子行為,任由其發展。
中學生自信在忽視型家庭教養方式中的表現:因為長時間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此種教養方式容易損害孩子自信心,讓孩子感覺自己無能,自己缺少存在感認同感,不希望和別人建立良好的關系。
2.如何培養子女的自信心的措施
權威型——培養子女的自信心的措施:做好孩子的表率,增加孩子的自信,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朋友,更要做孩子的榜樣。父母嚴格要求自己擺正孩子思想道德觀念,明辨是非。
專制型——培養子女的自信心的措施: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父母不應粗暴對待孩子,粗暴對待孩子解決不了問題。父母轉變唯我獨尊的家庭觀念,營造健康的家庭關系,夫妻兩個人應該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和家庭生活,少干預孩子,讓孩子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健康生活,關心孩子,積極指導孩子,多表揚,少懲罰。
溺愛型——培養子女的自信心的措施:讓孩子獨立體驗生活,不應一直站在孩子背后,讓孩子在體驗生活當中認清自己能力。所以,父母可以為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間,指導鼓勵孩子感受生活,沉著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鍛煉孩子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要記錄、總結與反思,讓孩子保持良好的自信心。
忽視型——培養子女的自信心的措施:充分肯定及鼓勵孩子,從正面指導孩子朝向家長期望的目標發展。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規范孩子言行,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孩子習慣養成保持耐心,必要時,采取強化措施,讓孩子朝向目標奮斗。
3.結束語
自信心受很多因素影響,有必要選取有助于培養初中生自信心的父母教養方式。此次研究結合中學生自信心培養的家庭教養方式,提出了個人的一些看法,因為知識水平有限,相關研究還需深入開展。
參考文獻:
[1]何昕彤.中學生自信心與家庭教養方式關系的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014(32):136-137.
作者簡介:
吳應偉(1981.12-),男,漢族,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人,理學學士學位,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