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申報》是近代中國最重要的報刊之一,其流傳范圍廣、影響力大。甲午戰爭中日本打敗了中國,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甲午戰爭爆發后,《申報》旋即對日本進行了專題詳實的報道,內容涉及教育、外交、民情、軍事等各方面。通過對《申報》資料的研究分析,來深層次的探討甲午戰后的日本以及當時日本的社會發展狀況,以求為今日研究中日關系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甲午戰爭;日本;《申報》
《申報》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整的近代中文報刊之一。它是由英國商人美查于1872年在上海創立,是中國近代歷史最悠久的報刊之一。甲午戰后,它利用上海獨特的位置優勢,廣泛收集各種消息,專門開辟專題進行報道。從1895年4月17日到12月30日對中、日兩國進行了130余篇的專題報道。
1 教育方面
甲午戰后《申報》詳細介紹了日本的教育。甲午戰后由于人才的匱乏,傳統的人才培養制度引起了人們的反思,培養人才成為當務之急。
1.1 學科分類
1895年4月29日《申報》對日本的教育制度進行了報道“自維新以來,古法蕩然無存,盡仿西制,一切事宜悉歸文部省管轄……全國大小書院共有三萬余所……以東京大學院考之,其一為理化學課程……其二為文學課程……三國語漢文,四英語、五數學薄記、六地理歷代史記、七博物、八物理化學、九家政、十書畫、十一音樂、十二體操,此日本男女書院之大略也……日本于工藝之事,無不造其精微,假以歲月,造詣益深,當不難于泰西各國并駕齊驅,是非進學校之功焉?”①。
1.2 廣設學校
《申報》1895年5月12日 “日本之所以能稱強于宇內者,雖由于事事效法泰西,一變從前舊習,實則通國多設各種學校,所以能作育人才也……日本學校除私設者棋布星羅,不可勝計外,其由官設者多至三萬一千七百九十二所,教習多至九萬六千八百三十三人,收集男女生徒定額三百三十二萬九千九百七十七……林林總總,如此之多,可見通國之中無地、無人才即無人不向學,雖未知所學果之能深造有得否,而其造就之術亦已余力遺矣”②。可以看出當時的日本全面學習西方教育,學制完備。
2 外交方面
由于各國在華利益錯綜復雜,甲午戰爭不僅僅涉及中日兩國,而是一場國際性的戰事,《申報》關注的主要是俄日、法日、朝日之間的外交博弈。
2.1 俄日外交
1895年5月1日“西子報云俄人聞中國將盛京地面讓與日本,甚形不悅。俄國駐日欽使行文日挺,謂俄國決不依此。日廷答以此系敝國事,與貴國不干,何以貴國多派兵船至敝國。俄使接函謂如此則敝國將與貴國開仗”③。馬關條約規定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觸犯了俄國的利益,引起俄國強烈反對,“三國干涉還遼”更是加劇了俄日之間的矛盾。
2.2 法日外交
1895年10月14日“法兵艦名利運者由長崎開至神戶,下碇后日官拜會船主,告者以奉政府之命此間不得寄啶,請駛往他處?!f者謂此必因俄法德聯盟迫令日本撤兵,故日本思患預防以至齟齬也”④。
2.3 朝日外交
1895年10月24日“云出使高麗大臣三浦氏辦事不洽,刻已撤回國內,仍派井上氏為駐高麗使臣”⑤。1895年11月6日“議院有多人繕成檄文,謂三浦氏在高麗滋事,應歸罪與伊藤大臣,蓋以伊藤氏總理內閣事務,全權在握,不應使無知妄作之人出使他邦,致辱國體也”⑥。中日議和后規定朝鮮為“自主之國”,但日本不斷加緊對朝鮮的滲透和控制,朝鮮已逐漸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3 軍事方面
甲午戰后,《申報》對日軍事的報道主要是日軍在華撤兵事。1895年4月23日“倭人有用兵船四十八艘,載兵約三萬人至大連灣”⑦。中日和約簽訂后,兩國本應該化干戈為玉帛,但日本仍然繼續派兵可知日本居心叵測也。日本從中國撤兵之后,仍然積極備戰。1895年6月7號“云倭人現已預備交戰之事,各??诮园苍O水雷、魚雷,炮臺上添置大炮,遼東撤回之兵并不遣散,一律令嚴正以待。”⑧?!恶R關條約》簽訂后日本仍然派兵來華,亡我之心不死。此時還未深層次的認識到日本的軍事制度、訓練方法的優越性。
4 民情方面
戰后對日本民情的關注主要是國內輿論、疫情、動亂等方面。
4.1 國內輿論
1895年5月2日“昨報登俄日違言一事,茲聞此事日人甚為秘密,不使人知,且禁約本國各新聞不許登錄,然仍有不免漏泄者。因之東京日日新聞等四日報社已被地方官封閉。蓋以日廷各執政互商此事被四日報社登錄情形故也”⑨。日本對中日交涉及秘密談判的輿論控制非常嚴格,唯恐被俄國所知,嚴加管控國內的輿論。
4.2 疫情
1895年5月16日“日本盛行虎列拉癥,即華人所謂時疫也。宮崎、嚴手、青森、大分、佐賀五縣中患此者共五百四十一人,死一百三十三人……廣島、福島、高知、愛媛、熊本六縣及大阪府患者十六人死九人?!雹狻鸷蟮娜毡緯r疫流行,傳播迅速,甚至日本皇族成員北白川宮大動能久親王“旋犯虎列拉病,以致不起” 。
4.3 動亂
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1895年5月17日)報道:“本月二十一日倫敦來電,泰晤士日報接派日本神戶之訪事人,信云因盛京地方仍還中國,日本人心大為不服,蠢然思動,政府恐有變故,派兵保衛各國欽使署及日本各部院,以遏亂萌” 。三國干涉還遼后,日本國內大為不滿,群情激奮。
5 結論
甲午戰爭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在鴉片戰爭的失敗后,洋務派開始了“自強”、“求富”的運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清朝被譽為遠東四強國,其北洋艦隊更是譽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甲午戰爭以中國的失敗而結束,難道真是“運會”既成,中國的末日真的要來臨了嗎?日本崛起于海島,跨海西來,興起一場戰火,變化發生在國人的眼下,與歐美各國相比要更加深刻、具體的多。于是乎強敵變成了學習的榜樣。開始向日本派出大量的留學生,社會上掀起了學日的潮流。總之,在甲午戰爭期間,《申報》對日本的諸多情況進行了詳細報道,內容詳實。這些輿論資料雖是新聞報道,但是非常珍貴,對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系統、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日本有很大的幫助。
注釋
[1]《日本學校步武泰西》.《申報》.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五日.第1張1版.
[2]《日本學校考實》.《申報》.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十八日.第1張第1版.
[3]《述俄日齟齬》.《申報》.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初七.第1張第1版.
[4]《法日齟齬》.《申報》.光緒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第1張第1版.
[5]《日電譯登》.《申報》.光緒二十一年九月七日.第1張第1版.
[6]《日報譯登》.《申報》.光緒二十一年九月二十日.第1張第1版.
[7]《倭國添兵》.《申報》.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九日.第1張第1版.
[8]《倭國備兵》.《申報》.光緒二十一年五月十五日.第1張第1版.
[9]《倭事日亟》.《申報》.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八日.第1張第1版.
[10]《倭事雜聞》.《申報》.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第1張第1版.
[11]《日王逝世》.《申報》.光緒二十一年九月十六日.第1張第2版.
[12]《日民蠢動》.《申報》.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第1張第1版.
參考文獻
[1]丁名楠.《帝國主義侵華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2]戚其章.《甲午戰爭新講》 [M].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3]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
[4]朱壽朋.《光緒朝東華錄》[M].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作者簡介
劉亞龍(1992-),男,漢,河南西華人,研究生在讀鄭州大學歷史學院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