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萌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大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對于教育界的發展的關注度也隨之提高。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出現,教育部門逐漸將注意力轉向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綜合能力上,不再如過去一般過分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基于此,各大高中院校開始重視與藝術相關的課程。但是由于部分客觀原因。使得該教學中仍舊存在問題。因此,本文將對高中美術教學進行分析,旨在幫助學生綜合發展。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 開放性教學策略 有效構建與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210-02
前言:
在高中的教學課程中,美術教學是區別于其他科目教學的存在。因為其所看重的并不是學生的學科成績,而是學生的實踐能力,該項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繪畫能力。基于此,各大教師紛紛優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沿用開放性教學,幫助學生提高美術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一、在教學模式中運用開放性教學,體現教學形式的互動性與和諧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師生授受,即為教師在臺上進行知識講授,學生在臺下聽講即可。所謂開放性教學,其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不僅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重視教學的和諧性。其具體教學手段如下:比如,當教師在進行審美意識培養課程時,首先應該將美術作品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投放,然后將學生均勻分成幾個小組,使其進行自主討論,分析畫作的內容、意境以及創意。最后由教師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分析作品的深層含義,并對其進行論述概括。這種教學形式,不僅能夠幫助師生提高互動性,活躍課堂氛圍,還能相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審美能力。
二、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開放性教學,體現教學過程的自主性與靈活性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其教學過程多是一成不變的,具體表現為:教師先整頓課堂秩序,然后告知學生本堂課的教學內容,隨后進行知識講解,最后進行知識總結。這種固有的教學過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無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然而,美術教學存在的意義便是幫助學生培養綜合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用開放式教學手段[1]。比如,當教師組織學生欣賞《擲鐵餅》的雕塑時,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對其進行觀看,給予學生直觀感受,然后提問學生該座雕塑具有什么特點,當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然后要求其對雕塑進行模仿,選擇較為優秀的學生上臺表演,讓其他學生指出他們與雕塑的不同點,最后,由教師引導進行總結。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雕塑的含義,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深入美術學習。
三、在教學手段中運用開放性教學,體現教學手段的豐富性與多元性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大部分高中教師對美術教學都存在著錯誤的理解,認為其對高中生的學習毫無幫助,甚至會影響高中的學習,故而不對其投入應有的重視。其實不然,美術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繁忙的學業中獲取片刻輕松,還能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此外,由于部分教師的教學手段過于傳統,使得學生對美術學習并沒有興趣。基于此,美術教師應該優化自身教學手段。例如,在講解抽象畫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創作抽象畫,模仿著名畫家的繪畫方式進行創作。學生在這種實踐性較強的學習中,發現這些畫作并不是隨便畫出來的,其中也包含了技巧和豐富的內涵,進而體會到這種藝術作品的魅力。
四、在教學評價中運用開放性教學,體現教學評價的綜合性與活力性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內容,除卻教師講授知識外,還包括教師對課堂進行的總結以及評價。但是,傳統評價多數是由教師一人進行的,形式過于單一。因此,教師應該在評價中加入開放性的元素。比如,當課堂臨近結束時,教師首先進行總結,內容包括對學生表現以及課堂內容的總結。然后,教師可以指定想要表述的學生,使其上臺進行自我總結,并由其他學生進行評價。這種教學評價模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美術教學的關注度以及自學能力,還能幫助其鍛煉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發展[2]。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美術教學雖然不如其他學科那般受重視,但是由于其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所以仍然需要各大教師加大對其的關注度。對此教育工作者應該從實際出發,不斷地優化自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合理運用開放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以及美術水平,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我國提供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葉懷城.讓學生在欣賞評測中綻放課堂教學之精彩[J].中小學電子教學(下半月),2017(11):67-68.
[2]惠映清.高中美術開放性教學策略的有效構建及運用[J].高中教師教學心得,2013(27):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