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潤聰
摘 要:以色列建國前后,以色列倒移民現象伴隨著涌向以色列的移民潮不斷發生。雖然以色列人包括部分非猶太人,但是以色列倒移民以猶太人占主體。多數倒移民選擇美國作為其目的地,西歐發達國家也在以色列倒移民的選項之中。由于猶太人和以色列地的特殊關系和主流猶太復國主義的影響,使以色列移民與倒移民具有特殊的意義。分析以色列倒移民的分布及數量,對于從整體上研究以色列倒移民現象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以色列;倒移民;數量;分布
以色列是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歸以色列地而建立的國家,吸收移民對其來說本身就具有重要意義。以色列移民吸收部部長蘭德弗曾說:“移民是以色列的一項戰略資產,我們在鼓勵和促進移民吸收方面投入的資源越多,以色列就會越強大。”然而自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興起,倒移民現象就伴隨著以色列持續不斷,以色列官方對以色列倒移民的界定是離開以色列持續一年或幾年以上的以色列人。移民與倒移民本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普遍現象,以色列國家的移民與倒移民也與其他國家具有相似性,但是由于猶太人與以色列地的特殊關系、主流猶太復國主義的影響從而使以色列移民與倒移民具有特殊內涵。
多年來有關以色列倒移民的數量統計是國內外學者對以色列倒移民現象研究的重要方面,但是測量的難度“不僅在于對倒移民理論的界定,而且存在技術難度”,因而只能得到一些大概的數值。這可能與以色列官方對待倒移民的態度、對以色列人的身份界定以及以色列移民者出于自身因素的考量等因素有關。密歇根大學社會學教授斯蒂芬·金表示:“自從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興起,猶太復國主義哲學家們就強調了一個猶太國家的重要性,猶太復國主義者們呼吁全世界的猶太人返回猶太家園,然而與這一運動相悖的是,一部分以色列人離開了以色列而在別的地方定居,這顯然表現出在意識形態與人口統計方面的問題。”在猶太復國主義者在巴勒斯坦最初定居的這段時期,也就是第一次、第二次阿利亞,估計倒移民的數值范圍大約是所有移民的40%(約書亞卡尼爾的估計),最高可達80%——90%。盡管無法得到精確的數值,但是我們可以想象的是第一批從歐洲遷移到以色列的猶太人飽受饑餓和疾病,在無法生存的情況下選擇離開。1923至1948,在巴勒斯坦托管期間,據估計有60000猶太人離開了以色列。從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興起到以色列建國這段時期內,倒移民的數量大約有90000人。以色列建國后的幾年里,又一波移民潮興起,大約有68萬移民來到以色列,這一批移民主要來自大屠殺過后的歐洲和阿拉伯穆斯林國家,幾年過后,有10%左右的移民離開了,主要去往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南美。起初,以色列倒移民主要是那些移民來以色列的人,他們對當地的生活不滿而選擇離開,但是到了70年代,當地以色列人移民的數量也增加了。1980年,以色列倒移民的統計數據已經變成了“超級機密”,猶太代辦處宣稱以色列面臨著“國家緊急狀態”,因為50萬以色列人居住在美國。這個數據顯然有夸大的成分,在20世紀50、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以色列中央統計局確實發布了以色列倒移民的確切數字,但是之后便不再明確顯示這一情況了,這是為了避免在其他政府部門引用更大的以色列倒移民數量與中央統計局發布的數字的矛盾。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于1982年黎巴嫩戰爭的影響、以色列人對其他文化的接觸、其他西方國家提供的新機遇以及1983年以色列經濟危機等因素使倒移民數量猛增。在1984年和1985年,倒移民的數量超過了移民到以色列的人數。人口統計學家皮尼·赫爾曼曾采訪一位負責統計Yerdia數據的以色列政府官員,數據顯示,自1948年以來有不到40萬以色列人移居國外,并且再也沒有回來。皮尼·赫爾曼在1982年估測有100000名倒移民居住在美國,超過半數生活在紐約和新澤西州,在圣弗朗西斯科也有10000—12000的以色列倒移民。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出生在以色列的人也選擇出國。2001年,印度駐以色列大使館注意到,以色列人向印度移民的申請增加了50%。英國大使館和美國大使館也分別增加了25%和10%。(這些數字可能包括以色列阿拉伯人和約旦河西岸的阿拉伯人。)僅2005年一年,就有21500名以色列人離開該國,到2006年底還沒有返回。其中73%是猶太人,5%是阿拉伯人,22%是“其他人”(主要是有猶太血統來自蘇聯的非猶太移民)。2003年春,華盛頓郵報一篇報道描繪了由于巴以關系緊張極端“人體炸彈”事件頻發,以色列人簇擁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大使館前尋求簽證的龐大人群,甚至捷克和波蘭的大使館前也擠滿了以色列人。2003年11月,以色列移民和吸收部估計有75萬以色列人生活在國外,主要是在美國和加拿大,約占以色列猶太人口的12.5%。根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05年,已有65萬以色列人離開該國一年多,沒有返回。其中,53萬人今天仍然活著。這個數字不包括在海外出生的孩子。(還應注意的是,以色列法律只授予以色列移民出生的第一代兒童的公民身份。)而到了2008年4月,數據顯示有70萬以色列人生活在國外,其中有45萬人生活在美國和加拿大,5萬至7萬人居住在英國。2012 年,皮爾研究中心的全球宗教和遷移數據庫顯示,共有 33 萬的土生土長的以色列人生活在以色列之外,其中包括 23 萬猶太人,約占以色列地猶太人的 4%。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估計,在1948年至2015年建國期間,大約有720萬以色列人移居國外,再也沒有回到以色列生活。
以色列人主要移民美國、俄羅斯、印度、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以及一些西歐國家。美國是世界上以色列移民最多的國家。20世紀50年代,大約有21376名以色列人移民美國,60年代,這個數字上升為30911人。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移民數字不斷擴大,70年代為36306人,80年代為43669人,90年代為41340人。進入千禧之年,美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生活在美國的以色列人至少有106839人。然而這只是官方的記錄,還有來源不明的消息稱居住在美國的以色列人已經高達500000人。這也并非空穴來風,在社會學家斯蒂芬·金對移居美國的以色列倒移民的采訪中,有不少人并不是合法移民。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有54801名以色列人移民美國。自從2010開始,每年移民到美國的以色列人大約有4000人。在美國,以色列人主要居住在紐約、加利福尼亞、佛羅里達和新澤西州。美國國土安全部的資料顯示,在1949至2015年間,有250000以色列人獲得了永久居住在美國的權利。2001年,英國人口普查記錄了居住在英國的以色列人有11,892人,他們集中生活在倫敦。在俄羅斯,根據2014年統計的數據,有80000名以色列人居住在莫斯科。加拿大2006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有26215名以色列人居住在加拿大。到了2011年,有30000名以色列人定居。澳大利亞也是以色列人選擇定居的國家之一,根據2011年的統計數據,有25778名以色列人生活在澳大利亞。印度也有40000—60000以色列人。根據皮爾研究中心的全球宗教和遷移數據庫提供的數據,西歐國家也散居著一定數量的以色列人。
對于以色列這個以猶太民族為主體的國家來說,保持國家的猶太人口占多數對于以色列的生存和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第26屆猶太復國主義大會的主要目標就是:“猶太民族團聚并以以色列為猶太人生活的中心,猶太人從世界各國返回其歷史家園。”而以色列倒移民的現象的發生更像是以上目標的威脅,而在周圍充滿敵意的環境里,以色列人確實需要充實其人口來保證在經濟、軍事上保衛以色列的能力。雖然進入21世紀之后,以色列倒移民的數量從整體上呈現出減少的趨勢,但是可以預測的是,這一持續將近一個世紀的現象將依然存在下去。對以色列倒移民現象的研究,作為研究以色列社會的一個切入點,對于窺探以色列社會變革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以色列社會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參考文獻
[1]Ziv Eisenbach,“Jewish Emigrants from Israel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U.O. Schmelz and S. Della Pergola Ed. Papers in Jewish Demography, Jerusalem: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Jewry,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1985, pp.251-67.
[2]Lev Ari, Lilakh and Rebhun, Uzi: American Israelis: Migration, Transnationalism, and Diasporic Identity.
[3]Lustick, Ian (2004). “Recent Trends in Emigration from Israel:The Impact of Palestinian Violence”. Prepar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srael Studies, Jerusalem, Israel, June 14–16, 2004. Jerusalem: Association for Israel Studies. p. 21.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October 3, 2008.
[4]Nir Cohen (2010). “From legalism to symbolism: anti-mobil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Israel, 1948–1958”. 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6: 19–26.
[5]Herman, Pini (September 1983). “The Myth of the Israeli Expatriate”. Moment Magazine. 8 (8): 62–63.
[6]Washington Report on Middle East Affairs,Andrew I. Killgore :Facts on the Ground: A Jewish Exodus from Israel,March 2004,pages18—20.
[7]Jerusalem: Mercaz Shalem—The Shalem Center, The Social-Economic Institute. p. 26..
[8]Rettig, Haviv (April 5, 2008). “Officials to US to bring Israelis home”. The Jerusalem Post. Retrieved 2008-04-29.
[9]Faith on the Move-The Religious Affiliation of International Migrants, Pew Research Center, http://www.pewforum.org/2012/03/08/religious-migration-jewish-migrants/, 2015.5.7.
[10]?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Main - U.S. Census Bureau?. Census.gov. Retrieved2013-06-05.
[11]Gallya Lahav; Asher Arian (2005). ?Israelis in a Jewish diaspora: The multiple dilemmas of a globalized group? i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Domestic Politics ed. Rey Koslowski. London: Routledge. p. 89.
[12]2012 Yearbook of Immigration Statistics, Office of Immigration Statistics, Homeland Security, Table 2 page 6.
[13]Country of Birth database, OECD
[14]Charles P.Cozic(ed.),Israel:Opposing Viewpoints,p.71.轉引自:劉軍:《以色列民族政策淺析》,《世界民族》2007年第1期。